《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本科总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理想蛋白:所谓理想蛋白质,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
2.平衡试验:也是代谢试验,它是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衡定律,通过测定营养物质食入、排泄和沉积或产品中的数量,并用以估计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和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常用于研究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和利用情况。
3.妊娠合成代谢:妊娠母猪既使饲喂与空怀母猪相等的维持日粮,除能满足一窝仔猪和乳腺组织增长的需要外,母体本身仍可增重,这种现象为“妊娠合成代谢”。
即在相同营养水平下,妊娠母猪比空怀母猪具有更强的沉积养分的能力。
4.热增耗:又称特殊的动力作用或食后增热,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部分。
5.饲养标准:根据大量饲养试验结果和动物实际生产的总结,对各种特定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规定。
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称为饲养标准。
6.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的先体物质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7.必需氨基酸:人和动物体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很;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或食物提供,营养学上把这种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8. 短期优饲:即常常为配种前的母猪提供较高营养水平(一般在维持能量需要基础上提高30~100%)的饲粮以促进排卵,这种方法称为“短期优饲”或“催情补饲”。
9.内源尿能:尿中的能量除来自饲料养分吸收后在体内代谢分解的产物外,还有部分来自体内蛋白质动员分解的产物,后者称为内源氮,所含能量称为内源尿能。
10.采食量:通常指动物24小时内采食饲料的重量,分为随意采食量和实际采食量。
11.维持:是指成年动物或非生产动物保持体重不变,体内营养素相对衡定;生长动物或生产产品动物体重保持不变,体内营养素周转代谢保持动态平衡。
动物的这种状态,称为维持。
维持需要是指满维持状态下动物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需要。
12.饲料添加剂:指在配合饲料中加入的各种微量成分,包括:营养性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其主要作用是:完善日粮的全价性,提高饲料利用率、促生长、防治疾病、减少饲料贮藏中营养物质损失和改善饲料及畜禽产品品质。
13.营养需要:动物为了正常生长、健康和理想的生产成绩,在适宜的条件和内容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
营养需要是一个群体平均植,不包括一切可能增加需要量而设定的保险系数。
14.限制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日龄的某一种或几种必须氨基酸的含量低于动物的需要量,而且由于它们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须和非必须氨基酸的利用,其中缺乏最严重的称第一限制氨基酸,依次类推。
15.益生素:是一种含有大量有益菌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因子,具有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提高机体健康,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活菌制剂。
16.基础代谢:指健康正常的动物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处于空腹,绝对安静、放松状态时,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17. 矿物质饲料:是补充动物常量矿物元素需要的饲料,包括人工合成的、天然单一的和多种混合的矿物质饲料。
18. 浓缩饲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加工而成的饲料,主要由三部分原料组成,蛋白质饲料、常量矿物质饲料(钙、磷、食盐)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通常为全价饲料中除去能量饲料的剩余部分。
19. 青贮饲料:指将新鲜的青饲料切短装入密封容器里,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制成一种具有特殊芳香气味、营养丰富的多汁饲料。
具有长期保存青绿多汁饲料的特性。
20. 蛋白质饲料:按照国际饲料分类原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的饲料,包括植物性蛋白饲料、动物性蛋白饲料、单细胞蛋白饲料和非蛋白氮饲料。
21.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在正常情况下完全不宜用作饲料或不能被动物有效利用的物质,通过特殊处理使其成为饲料或能被动物有效利用,或者直接增加可利用资源的生产量的过程。
22.饲料营养价值:指饲料本身所含营养成分以及这些营养成分被动物利用后所产生的营养效果。
二、选择题1.生长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A)A LYSB MetC TrpD Thr2.家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B)A LYSB MetC TrpD Thr3.成年家畜肠道微生物能合成(D)A VAB VDC VED VK4.生长即就是(A)A 体重的增加B 体尺的增长C 体细胞的增大D 三大营养物质的沉积5.(A)是成年动物骨中Ca,P绝对总量减少而造成的功能不正常A. 骨松症B. 佝偻症C. 骨软化症 D 骨粗短症6. 我国生长鸡的能量需要采用(A)确定。
A 综合法 B析因法 C生长实验 D 屠宰实验7. 机体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A)A 蛋白质和水随年龄、体重的增加而明显下降;脂肪和能量随年龄、体重的增加而明显增加;B 蛋白质和水随年龄、体重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脂肪和能量随年龄、体重的增加而明显降低;C 脂肪和蛋白质随年龄、体重的增加而增加;水分和灰分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D脂肪和灰分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蛋白质和水分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8. 对于生长期的种用鸡在4w后最好采用(B)A 自由采食B 限制采食C 强饲D 标准采食量9. 动物的生长速度一般采用(A)来表示。
A 日增重 B增重倍数 C 增重百分比 D生长指数10. 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所需的(B)维生素均需饲粮提供。
A 水溶性维生素 B脂溶性维生素 C B族维生素 D VD和VK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饲料概略养分六大类之一?( D )A水分 B粗脂肪 C粗纤维 D维生素12. 蛋白质中平均氮的含量为(A )A 16%B 17%C 26%D 6.25%13. 动物对理想蛋白的利用率是( A )。
A、100%B、90%C、80%D、50%14.饲料纤维在瘤胃中产生的(A)是反刍动物的主要能源物质。
A、挥发性脂肪酸B、蛋白质C、丁酸D、葡萄糖15.家禽缺乏泛酸的典型症状是( A )。
A 多发性神经炎B 脚气病C 鹅步症D 癞皮病16.妊娠母猪的维持能量需要占总需要量的(C)A 70%-80%B 65%-70%C 75%-80%D 80%-85%17. 反刍动物最常用的NPN的是( B )A、硝酸盐B、尿素C、胆碱D、铵盐18. NRC(1998)推荐妊娠母猪氯化钠的需要量为(C)A 0.3%B 0.35%C 0.4%D 0.45%19.(B)是甲状腺素的组成成分,甲状腺素能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A MnB IC ZnD Cu20.(B)能促进钙磷的吸收,是母畜维持、妊娠和泌乳所必须的维生素。
A VAB VDC VED VK21. 母畜在整个妊娠期间的代谢率平均增加(D)A 10-15%B 10-12%C 10-13% D10-14%22. 对繁殖母畜影响最大的维生素是(B)A VA和VDB VA和VEC VD和VED VA和VK23. 对妊娠猪的蛋白质供给,原则上是妊娠前期在维持需要的基础上增加(A),后期在前期的基础上增加100%。
A 10%B 15%C 20%D 25%24.( B )能刺激细胞的糖酵解过程,提供精子活动所需的能量,从而加强精子活动。
A 磷B 钙离子C 钠D 维生素A25. 补饲( D )和胡萝卜素可使生殖上皮、精液生成和正常性活动得到恢复。
A 维生素AB 维生素B2C 维生素CD 维生素D26.以下添加剂属于营养性添加剂的是:()A 生长促进剂B 维生素添加剂C 饲料保藏剂D 驱虫保健剂27.在蛋鸡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的利用率。
A. NB. PC. CaD. Mg28.外源指示剂一般采用( C )。
A SiO2B CaCO3C Cr2O3D 盐酸不溶灰分29.( B )是确切衡量动物对营养物质客观要求的尺度。
A.需要 B.标准 C.体系 D.指标30.“为能而食”的本能在下列哪种动物上表现得最明显。
()A、猪B、鸡C、牛D、羊31.妊娠母猪的维持能量需要占总需要量的(C)A 70%-80%B 65%-70%C 75%-80%D 80%-85%32. 比较屠宰实验表明,母猪在不同营养水平下每胎妊娠产物的总增重比较恒定,为(C)A 23kgB 24kgC 22.8kgD 22.7kg33.含Co元素的维生素是()。
A 维生素B12B 维生素B2C 维生素B1D 维生素B6三、判断题1.反刍动物的饲料越细越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2.一般动物性饲料中的钙含量低于植物性饲料中的钙含量。
(×)3.家禽的蛋白质代谢尾产物主要是以尿素的形式排出体外的。
(×)4.总能不能用来区别饲料能量价值的高低。
(√)5.产乳热是高产奶牛因缺铁引起内分泌功能异常而产生的营养缺乏症。
( × )6.动物体内维生素D3的合成速度可受被毛色素的多少所调节,通常深色被毛的动物合成维生素D3的能力强。
(×)。
7.猪对玉米中的粗纤维的消化率高于反刍动物。
(√)8.消化能扣除尿能后就是代谢能(×)9.某家畜患了佝偻病,说明该家畜日粮一定缺钙(×)。
10.蛋氨酸通过甲基的供给,可补偿胆碱的不足。
(√)11.除去初水和吸附水的饲料为绝干饲料(√)12.初产母猪在后备期和发情周期内,给于高能量的营养会提高胚胎死亡率。
(√)13.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胚胎成活率影响较大。
(×)14.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脂肪,能降低仔猪的成活率。
(×)15.提高母猪妊娠后期的能量水平能降低仔猪的成活率和仔猪的初生重。
(×)16.提高哺乳期能量蛋白质水平可缩短发情间隔。
(√)17.为有利于长期繁殖性能的提高,母畜应维持适度低的营养水平。
(√)18.妊娠期营养水平对母猪体重的影响:高营养水平下,增重与失重表现明显,妊娠期增重越多,哺乳期失重就越多,其净增重较低;低营养水平下,增重和失重均较小,则净增重较高。
(√)19.妊娠促进母体增重是生物的一种适应性,其它哺乳动物也一定存在“孕期合成代谢”现象。
(×)20.在计算维持需要时,母猪体重应为配种体重与1/2妊娠增重之和。
(√)21. VA、VE不足是导致动物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22.饲粮缺磷也是导致母畜不孕和流产的原因之一。
(√)23.公畜的繁殖机能主要是生成精子,并达到使母畜卵子受精的目的。
(√)24.饲粮蛋白质水平不足会影响精子的形成;过多则会影响精液的品质。
(√)25.叶酸能提高胚胎的成活率。
(√)26.妊娠增重包括母体增重和妊娠产物增重两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