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技法(三):设色作者:刘泉义来源:拙风文化网1.色彩稿设色之前,先要对画面的整体色彩关系有一个设想,是冷是暖,是纯是灰,是浓是淡,要多画几个不同感觉的色彩稿,相互比较,确定其一。
《春雪》(见图)是我去贵州采风后所绘。
构思时,我想表现一组人物。
少数民族服装比较艳丽,为暖色,如果占画面太大,就会影响视觉效果,所以我要把它安排在画面下部。
人物后面安排深色、冷色的山体、房屋、积雪来调整画面;既增加景深,又烘托出盛装苗女洁白美丽的头饰。
这些都是在设色之前确定下来的。
中国画设色不同于西画,它以主观色彩为主,客观色彩为辅,不考虑那么多颜色变化,抛开一切影响颜色的客观因素及光影,直逼本质。
物象本身的颜色有时只作参考或摒弃不用,画家重新设色,以适合自己的审美要求及画面的意境。
而西画写生大都忠实于客观色彩。
它受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等条件的制约,每个环境中的颜色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不如中国画用色那样随意自由。
2.中国画颜料中国画颜料按其属性分为矿物质颜料和植物颜料。
矿物质颜料为不透明色,覆盖力极强,有石青、石绿、朱砂、石黄等等。
石青、石绿又分为头青、二青、三青……头青、头绿色泽最重,越往后越浅。
朱磦、赭石按其属性虽属矿物质颜料,在研制过程中是漂在上层、质地很细的颜色,具有一定的透明性,所以可把二者称为半透明色。
植物颜料为透明色,有花青、藤黄、胭脂、曙红等。
矿物质颜料一般呈粉末状,色泽鲜明沉稳,永不变色。
用时倒在干净碟子里,加浓度适中的明胶胶水调匀。
朱磦、赭石都早膏状,用温开水化开即可使用。
透明色因其透明性强,适于反复渲染,用来表现细微深入的地方。
半透明色和透明色都可作底色使用。
白色以蛤粉为上,它是用贝壳研制而成,白而不飘,永不变色。
云母色也属矿物质颜料。
因其有闪闪发亮的效果,可以产生特殊的感觉,所以我在表现银饰时经常使用。
云母色呈粉片状,有粗细之分,具有一定的覆盖性,调制方法同石色。
现在云母色种类很多,有不同色相、不同颗粒之别。
中国画颜料不止上述几种,现在又开拓了新的领域,研制出数十种矿物质中间色,冷暖各异,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我想,这将会使工笔画出现一个新局面。
化学合成颜料中,上海美术颜料厂出品的锡管中国画颜料色质不错,一般情况可以代用。
不过化学合成颜料不易持久,色泽的饱和度、沉稳度等方面与天然颜料无法相比,因而正式创作时应慎用。
3.分染分染是把平面的线描按其结构、纹理,用色或墨渲染出厂定的层次和体积关系。
分染有凹染法和凸染法之分。
凸染法是渲染结构突起的部位,如额头、鼻梁、颧骨、下颏及衣服高起的地方和人体凸起的部位。
凹染法则染与之相反的结构低下去的部位。
凹染法紧贴着线条的一侧进行,凸染法则离开线条,使线条更清晰。
凹凸分染法不是截然分开的,为了更充分、更具体地表现物象,两者可结合使用。
分染用色为透明色或半透明色和墨,一般不用石色。
分染时,需一手同时握两支笔交替使用。
这两支笔为颜色笔和清水笔。
两支笔的含水程度有所区别,颜色笔的水分大于清水笔的水分。
因为水总是由多向少的地方浸化。
清水笔水分少,会很自然地把水分大的颜色引导过来,颜色自然顺着水笔渗开,呈现由浅至深的效果。
若清水笔水分大,就会把染的颜色冲乱冲花。
如分染这幅人物图(见右图),先用透明的植物色紧贴着线条—边着色,紧接着用水笔把颜色晕染开,过渡要自然。
分染脸和手的结构起伏时,因没有线条所依,故水笔接得一定要及时,立刻把颜色向四周晕染开。
如果动作慢了,颜色边缘很容易留下痕迹。
为确保安全,可先把所染部位用清水打湿再染。
分染时,切忌用水笔到刚着完色的颜色里搅和,一定要贴着颜色的边缘把颜色引出来,不然颜色就会不匀。
分染完一遍,必须等颜色彻底干透再染第二遍。
分染是借助明暗表现结构,一般先从头部开始,然后服饰、道具背景。
分染不宜面面俱到,要注意整体变化,抓住其主要部分和精彩、传神部位,深入刻画,其他部位可相对放松些。
头部分染重点在五官。
五官的刻画要严谨、充实、微妙,抓住五官的每个细节加以刻画。
肤色应根据对象的不同年龄、性别、身份及画面色调所需来设定,一般用赭石、朱磦、花青、曙红、胭脂、藤黄、酞菁蓝等几种颜色的不同搭配来表现。
肤色的分染要稍有微妙的冷暖变化,但不宜强烈。
女青年肤色分染时切忌加墨。
如加墨,则罩染粉质颜色时容易脏。
眼睛是画面中的重点之重点,分染要格外仔细。
内外眼角、上下眼睑、眼窝、眉弓、鼻根等周围微妙的结构变化要深入得体。
上眼睑线条的内外分别用淡墨和淡色反复渲染,使其具有一定的厚度。
渲染时要注意虚实变化。
染外眼角时注意上下眼睑的关系。
外眼角染得要虚些,和肤色联系起来。
黑眼球要注意深浅、虚实变化,要有透明感,高光可留可不留。
白眼球稍具体积即可。
眉毛分染注意结构及深浅变化,注意四周要虚,不然缺乏真实感。
鼻子根据不同角度分别对待。
一般正面鼻子的鼻梁两侧不要染得过于对称,强弱应有所区别。
鼻孔不宜加墨渲染,用稍重些的暖色分染即可。
鼻头稍作体积处理,染鼻翼相对放松些。
嘴唇一般用曙红分染,唇中线染得稍重些,上下嘴唇的边缘注意虚实变化,唇裂要表现得含蓄自然,嘴角要着力刻画,它能体现一个人的神情。
嘴唇重的地方加胭脂分染,浅的地方加赭石。
耳朵的分染不要过分强调明暗关系,要注意其结构及颜色变化,一般耳垂血色较明显,可用曙红由下往上逐渐过渡。
这里示范一幅头部分染图(见图),注意体会上述讲解。
分染额头要注意其高点及发际部位。
发际处于肤色与头发交接处,如果分染不当,头发会显得不自然。
可将肤色稍稍染进发根里一些,颜色可相对重些。
颧骨用色根据不同人的具体情况可深可浅,注意其结构及虚实变化。
脸颊血色(腮红)显示人的健康状况,不可不染。
要注意其位置,用淡曙红分染,染得要含蓄自然。
染时可先用清水把脸颊部位打湿,趁半干时着色晕开,这样既不留笔痕,又显得润泽自然。
头发分染要把握住头部整体结构的变化及头发本身的变化,借助光源塑造形体。
头发的高光留不留都可。
若留高光,则不能过亮、过散。
先根据头发的分组情况进行反复渲染,然后再整体分染,注意其结构的转折变化。
分染头发一定要注意虚实变化,尤其是边缘线及发际部位,处理不当就会显得板和假。
分染头发切忌没有变化,死黑一片,一定要蓬松自然。
这里示范的是人物头部细节的分染(见图),请着意体会上述部位的分染要领。
手的分染同分染五官一样,是体现情绪的重要环节,决不能忽视。
应注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差异:女青年的手分染得要含蓄内在,关节的转折变化不宜过分强烈;男青年的手要表现得充分、有力,结构变化要明显、硬朗,以显其阳刚;老年人的手要注意其皱纹及筋脉的细节刻画,要丰富、充实,以展现其沧桑感。
分染手时要注意手心、手背的颜色变化。
一般手心和指端比手背的颜色偏红,可用曙红进行渲染。
指甲及指甲根部的月牙形状也要认真刻画。
衣服分染按人体的基本结构转折关系及衣纹的起伏关系进行。
要沿着线条的一侧着色,相互衬托,使其具有—定的层次和体积。
颜料根据不同服饰的色彩选定,基本以同类色的透明或半透明色分染。
如朱砂色用曙红或朱磲分染、石绿用草绿分染、石青用花青色分染。
白刨匠饰一般用赭石加淡墨分染。
分染色、墨时,每遍的颜色不宜过重,一遍遍地反复数次,由浅及深,由薄及厚,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
注意头遍颜色必须干透后方可上第二遍颜色,不然会把头遍颜色带起来,越染越脏。
一般来讲,颜色分染的遍数愈多愈显厚重。
但遍数多了也容易出现浮色,显得颜色漂而不匀,这时就需用清水轻轻地洗一遍,把浮色洗掉。
清洗后如出现漏矾情况,可上一遍胶矾水,干后再接着染。
纸本在清洗肘要谨慎,不然会起毛或破裂。
这里所附是—幅分染范图(见图),请用心体会手和衣服的分染技巧。
清洗画稿和配制胶矾水是工笔人物画创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两项技艺。
“洗”作为一种特殊方法,可增加画面效果。
这里我们见到的是下面垫水彩纸洗出的肌理,重色为洗前的颜色(见图)。
清洗方法是:把画板倾斜放好,用清水把要洗的部位及其周围用板刷刷湿(以防洗掉的颜色附着在周围地方),然后用板刷轻轻地有秩序地来回刷洗,用力要均匀。
浮色洗掉后,用清水冲洗一遍,然后用板刷轻轻地把水吸走就行了。
为了使所洗部分干得快,可用生宣纸吸之,或用气吹风吹干。
胶矾水是画工笔画必不可少的。
现在卖的熟绢、熟宣纸的胶矾程度不是很够,经过反复渲染或清洗,很容易出现漏矾现象,这时就可用胶矾水刷一遍后再画。
为了画面需要,有时要自己制作熟宣纸或熟绢。
方法是:把生宣纸或生绢平铺在毛毡上,用板刷蘸饱胶矾水,横竖呈十字交叉涂匀。
干透后,如觉不足,还可再刷一遍。
调制胶矾水,最好用食用明胶。
这种胶色淡,且杂质少,又很牢固。
矾通常用食用明矾。
比例为100克胶50克矾1250毫升水(二两胶一两矾二斤半水),不过水的比例根据自己所需的稀稠程度可多可少。
先把明胶用开水化开,漂去杂质待用,再把明矾研成粉末倒入化开的胶水里(加矾之前,先试一下胶水的温度,不烫手即可,如胶水的温度太高即放入明矾,明矾的作用会减弱),等明矾化开调匀后即可使用。
4.撤稿分染完成后,若是没经拷贝,直接把绢或纸绷在铅笔稿上画的,就必须把铅笔稿撤掉。
因直接落墨所使用的绢或纸透明度很强,下面的铅笔稿线条及一些素描效果会直接影响墨线和颜色的效果,不容易正确判断颜色的深浅,所以必须撤掉铅笔稿。
撤铅笔稿的方法是:先把绢或纸从画板上揭下来,把铅笔稿撤掉,再用一张与画面同大的白纸实裱在画板上,干后再把分染的画空裱在白纸上,干透绷平后再画。
撤掉铅笔稿后,如觉分染不够,可再接着分染。
5.着色这个阶段是在分染的基础上用透明或半透明色涂大面积颜色,营造画面的气氛。
颜色要单纯、鲜明,涂得要匀净,也是反复数遍而成。
涂色时所用颜色调得要多些,以防不够用。
如重新再调,色彩就很难衔接上。
毛笔蘸色要饱满,一笔接一笔轻轻涂染,不要留空隙。
涂过的地方,最好不要再用笔乱蹭。
有些地方稍微汪着点颜色也不要紧,干后自然会均匀。
涂色时,切忌毛笔蘸色不足,或用笔来回乱涂,这样不容易染均匀。
着色阶段也是为罩石色而铺底色的阶段,其作用是使石色厚重、沉稳。
着色和铺底色一般用分染时所用的颜色。
如这幅范图(见图)基本以分染时用色为准,按其区域平涂。
肤色用赭石花青涂匀,以加强厚重感。
背景色为赭石加淡墨。
着色后如觉分染不足,可再接着分染。
有时为了使画面色彩丰富,或追求特殊的艺术味道,也可用补色作为底色。
如石绿用赭石或朱磦作为底色,就会有冷中透暖、暖中含冷的艺术效果。
着色反复数遍后,往往会出现颜色不匀或浮色,这时可用上节所讲的清洗方法清洗一遍。
6.罩染罩染是在分染和着色的基础上,平涂石色或半透明的粉质颜色。
这一步已接近作画步骤的尾声,因此要十分谨慎,不能着急。
因罩色后不宜改动,所以颜色一定要准确,薄厚、浓淡适中。
最好把调好的颜色先在小纸片上试一下,干后看颜色是否准确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