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脉造影解读修改

冠脉造影解读修改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TIMI血流速度分级
• TIMI 0 级:无再灌注或闭塞远端无血流 • TIMI Ⅰ级:造影剂部分通过闭塞部位,梗塞
区供血冠状动脉充盈不完全 • TIMI Ⅱ级:部分再灌注或造影剂能完全充盈
冠状动脉远端,但造影剂进入和清除的速度都 较正常的冠状动脉慢 • TIMI III级:完全再灌注,造影剂在冠状动脉 内能迅速充盈和清除
个较大的右室支动脉发出处或有冠状动脉的第 一个弯曲部。 ★中段(Ⅱ):始于第一个较大的右室支动脉发 出处,到锐角缘支动脉发出处(恰好位于右冠 状动脉的第二个弯曲部,有心室的锐角缘上) 。 ★远段(Ⅲ):起于锐角缘支动脉,到后室间沟 止(向后延续为右房室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时,可通过右房室支动脉形成的倒u字形来确 定后室间沟的位置,后降支动脉也起源在附近 。
Hale Waihona Puke Coronary angiography: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冠状动脉造影阅片要领
Coronary angiography: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
Coronary angiography: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冠脉造影发展史
Melvin Judkins (1922-1985) 血管成形术
Andreas Gruentzig (1939-1985)
在前者的基础上于 1974年进行了世界上第 一例外周血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造影适应症
• 想要做:心绞痛? 非侵入性检查疑似:ECG CTA
• 需要做:可疑+职业 冠心病治疗 急性心梗 CABG术前准备
• 一级:正常直径 • 二级:轻度狭窄 • 三级:中度狭窄 • 四级:重度狭窄 • 五级:次全闭塞 • 六级:完全闭塞
无冠状动脉狭窄 狭窄小于30% 狭窄介于30%~50%间 狭窄介于50%~90%间 狭窄程度大于90% 管腔完全闭塞,无血流通过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狭窄形态特征
• 向心性狭窄 • 偏心性狭窄 • 局限性狭窄 • 管状性狭窄 • 弥漫性狭窄 • 管腔不规则 • 管腔全闭塞
狭窄围绕管径均匀分布 狭窄以管径上局部增厚为主 狭窄长度小于10毫米 狭窄长度介于10~20毫米间 狭窄长度大于20毫米 狭窄程度小于25%弥漫性病变 狭窄充满整个管腔无血流通过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狭窄划分
• 按形态特征 向心性狭窄、偏心性狭窄、局限性狭窄 • 按狭窄程度 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 • 按所在部位 近段狭窄、中段狭窄、远段狭窄 • 按血管名称 左主干狭窄、前降支狭窄、回旋支狭窄 • 按累及支数 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
动脉发出处,如有高侧缘支动脉发出应 排除在外。 ★远段(XIII):从第一钝角缘支动脉发出 处起,到回旋支动脉终未。当右冠状动 脉优势时,这一段非常细小;而当左冠 状动脉优势时或平衡型时,它可以延伸 跨过心后十字形成左房室动脉。
冠状动脉开口异常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
30°RAO
60° LAO
头位与足位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TIMI血流速度分级
• TIMI 0 级:无再灌注或闭塞远端无血流 • TIMI Ⅰ级:造影剂部分通过闭塞部位,梗塞
区供血冠状动脉充盈不完全 • TIMI Ⅱ级:部分再灌注或造影剂能完全充盈
冠状动脉远端,但造影剂进入和清除的速度都 较正常的冠状动脉慢 • TIMI III级:完全再灌注,造影剂在冠状动脉 内能迅速充盈和清除
• 左前降支动脉分段:
★近段(Ⅵ):左主干末端到第一间隔支 动脉或第一对角支动脉发出处。
★中段(Ⅶ):第一间隔支动脉到左前降 支动脉转角处(走行方向由向前转为向 下),此处常有第二对角支动脉发出。
★远段(Ⅷ):左前降支动脉转角处以下 部分,包括返动脉。
• 左回旋支动脉分段: ★近段(Ⅺ):从开口部到第一钝角缘支
冠状动脉造影提供的信息
➢ 冠心病诊断:了解冠状动脉有无固定狭窄,确诊CAD ➢ 病变评价:病变部位、程度、形态、范围,是否扭曲成角、
钙化,有无夹层、溃疡、血栓…… ➢ 冠状动脉畸形及特殊影像:开口与走形无变异、肌桥、血管
瘤、瘘、气体栓塞……
➢ 冠状动脉血流评价: TIMI血流分级 ➢ 决定是否血运重建并评价风险:病变评分等 ➢ 血运重建随访:有无再狭窄等 ➢ ……
Coronary angiography: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 Angiography
冠状动脉造影发展史
1929年德国医生 Werner fossmann开始尝试 在人体上进行心导管检查 的可能性,并在自己身上 进行了首例心导管检查术, 还拍了第一张心导管检查 的X光片。
冠状动脉造影发展史
1958.10.30一个偶 然的机会,儿科心脏 病医生Mason Sones在 给一例瓣膜病患者进 行主动脉造影时,无 意间将30ml造影剂注 入患者右冠状动脉, 从而完成了第一例选 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图象增强器
图象增强器
X-线管
X-线管
左冠状动脉主要血管不同体位下走行示意图
RAO30º+CRA20º(右肩位)
LAO45º+CAU20º(脾位、蜘蛛位)
RAO30º+CAU20º(肝位)
AP+CRA
LAO45º+CRA20º
AP+CAU20º
左侧位
右冠LAO45º
AP+CRA20º
AP+CRA25
AP+CRA30
LAO40+CRA30
RAO45
LAO90+CRA10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判断方法
• 目测直径法 常用 有经验术者 准确性高
• 密度测定法 耗时 计算机
准确性更高
• 面积测定法 不常用 冠脉内超声 准确性最高
技术条件要求高 耗费资金大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Proudilit狭窄程度分级
冠状动脉造影禁忌症
• 全身情况禁忌:肝肾功能不全 恶液质 • 有创检查禁忌:发热 感染 凝血障碍 • 肾脏功能禁忌:肾功能不全
造影剂排出障碍
心脏解剖—正面观
心脏解剖—后面观
心脏解剖
投影
投照基本概念
投射角度
冠状动脉分段(国内)
• 右冠状动脉分段: ★近段(Ⅰ):起始于右冠状动脉开口部到第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