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ppt
与党的联系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 广大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 • 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 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 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 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猛烈冲击 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统治。
• 1924年11月,北京开展声势浩大的支持孙中山北上、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 斗争;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万余人的 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 和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 一八运动,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热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 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 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 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 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 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 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社会评价
李大钊同志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 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 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正因为如此,今天, 我们更加感受到李大钊同志历史眼光的深邃和 思想价值的珍贵,更加感受到他革命精神的崇
高和人格力量的伟大。李大钊同志永远是共产
党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我们要学习李大钊 同志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要贡献
当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 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 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 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 边缘。进入二十世纪,辛亥 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 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 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 变化。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 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 救民道路的。
• 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 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 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 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 精神。 •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 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 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 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 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 • 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 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李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在 这场运动中和运动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 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大钊
个人简介
•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 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 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 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 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 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 稳坚强的性格。
•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 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 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916年李大钊回 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 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君子之交
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 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李大钊 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 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 分子,为建党作准备。李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 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秋, 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 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 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 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 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李大钊同志率先在中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播火者。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接受了他认为是真正能够拯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 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何其艰难,但他 以开拓者的无畏姿态,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是“拯救中国 的导星”,并积极付诸行动。正是李大钊同志等一批革命家的艰辛努力,使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使大批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也推动马克 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使中国工人阶级发展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自为
英年早逝
• 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李大钊。1927年4 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 • 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 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 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 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 到光辉的胜利”。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 李大钊同志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 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 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大钊同志和其他无 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 国革命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 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中国人民的优 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 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 1924年1月,李大钊作为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参加大会宣 言的起草等,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 员。此后,直接担负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实际领导工作。 在李大钊领导的中 共北方区委组织和领导下,北方地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了。
• 辛亥革命后,面对封建军阀篡夺政 • 他认为,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相比, 权、新生的共和国有名无实的现状, 自己的学业微不足道。他始终把自 他不得不发出自己的“隐忧”和 己的学识与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大哀”。他忧国之所忧,哀民之 紧紧联系在一起。正是强烈的爱国 所哀,下定决心为挽救“神州陆 之心和对社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 沉”、“再造中华”而努力奋斗。 感,促使李大钊同志奋不顾身、英 当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 勇战斗。他身上体现出的时刻牵挂 一条”时,他大声疾呼中国人民用 国家兴亡、时刻不忘人民疾苦并为 卧薪尝胆的精神进行抗争。他因参 之奋斗的精神和风范,永远值得我 们敬仰和提倡。 加反日斗争而被当时就读的学校除 名,但他毫不后悔。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 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0年3月, 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 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领 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 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 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1 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 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李 大钊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 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 1921 7 • • • • • • • • • 1924 • • • 沥 血 , 做 了 大 量 工 作 。 山 会 谈 , 为 建 立 革 命 统 一 战 线 呕 心 大 江 南 北 , 多 次 代 表 共 产 党 与 孙 中 到 李 大 钊 年 都 初 当 , 选 李 为 大 中 钊 央 频 委 繁 员 地 。 奔 走 于 年 1922 区 分 部 主 任 。 在 党 的 三 大 和 四 大 上 , 作 , 并 任 中 国 劳 动 组 合 书 记 部 北 方 后 , 李 大 钊 负 责 党 在 北 方 的 全 面 工 党 的 主 要 创 始 人 。 中 国 共 产 党 成 立 新 。 李 大 钊 和 陈 独 秀 成 为 中 国 共 产 成 立 , 从 此 中 国 革 命 的 面 貌 为 之 一 国 代 表 大 会 召 开 , 宣 告 中 国 共 产 党 年 月 , 中 国 共 产 党 第 一 次 全
阶级。这一切,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大钊同志
对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为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而英勇献身,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说 的“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
T
谢谢观看
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