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摘要:《傲慢与偏见》由简·奥斯汀创作完成,是一个伟大的女性作家,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才思创作出与当时物欲横流的物质世界相悖的类型小说,描写出了淳朴的爱情,爱情与婚姻不是建立在金钱与权力之上,而是自由与坚贞的象征,又用了对比的方法,来诠释自己的观点,其才气和思想在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奥斯丁通过在全知视角下具有限制性的叙述模式向我们展示了灰姑娘的浪漫爱情故事,描绘出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道德风貌,表达了作者的女性抗争意识及对当时社会婚姻观的批判。
本文以小说中人物婚姻的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探究了简·奥斯丁理想的婚姻观,并指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爱情、婚姻、淳朴、追求、矢志不渝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这个女作家生活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当时“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整个英国文坛,而这位年轻的女作家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当却有着过人的敏锐才思,独树一帜,摒弃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创作出了有自己风格的讽刺意味浓厚的小说,《傲慢与偏见》就是这类小说的代表。
体现了这位伟大的女性对婚姻,对爱情,对社会独特视角,不仅思想具有魅力,同时小说的艺术风格也是极其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的。
《傲慢与偏见》是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简·奥斯丁描写了不同的婚姻关系,用最透辟的眼光表明,资产阶级婚姻的实质是金钱、利益的结合。
从她的作品中体现出一桩好的婚姻对一个年轻妇女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与当时的英国社会以及妇女的社会地位是分不开的。
在19世纪,妇女不像现在这样受尊重。
男女之间无平等可言,妇女生活的中心是家庭,认为妇女应当顺从她们的丈夫,妇女的美德就是忍耐和恭顺。
婚姻是她们获得尊重、安定与社会地位的唯一出路。
总结起来,《傲慢与偏见》中有以下几种爱情观。
一种浪漫式爱情:莉迪亚盲目地追求民兵团,沉迷在幻想里寻找她的伴侣。
她爱上了有着潇洒外形的军官威克姆,无知地认为私奔很有趣,并且相信威克姆会对她负责。
然而,品德操守都不及格的威克姆则抱着一种轻佻的,为了娱乐而娱乐的爱情态度与莉迪亚交往。
由于莉迪亚缺乏对威克姆的深入了解,她的浪漫式爱情遭遇威克姆所抱持的游戏式爱情,无疑将演变成一场游戏!只有瞬间的真诚,而没有现实生活的真实印记。
这种爱情通常是人被对方的某方面强烈吸引住,并高度激发其情感的萌生。
使自己处于迷幻中不能自拔,严重脱离现实基础。
这种爱情无疑是一时冲动,缺乏理智制约。
再一种则是占有式爱情,它被认为是一种畸形的爱恋。
这种爱情是单方面的,具有强烈的永远排他性,对于爱的对象满怀强烈的占有欲望,特别是对于自己的情敌,过高地估计情敌的胜利和由此产生的傲慢,于是受到了最残酷的折磨:处于因抱着一线希望而受害更深的彻底绝望状态。
彬格莱小姐对达西的爱情即是如此。
她费尽心机缠着达西,想引起达西对她的兴趣,并且经常毁谤伊丽莎白。
这种占有其实是把人视作物品,而不是情感的拥有,一旦达到目的,会有失落之感,从而造成精神的空虚。
还有一种是所谓的现实式爱情。
这是以现实为基础的,生存是第一准则,选择这种爱情的人其实是选择了面包。
作品中表现最明显的莫过于夏绿蒂和柯林斯这一对。
资产阶级的思想完全渗透进了夏绿蒂的思想里,她并不怎么喜欢柯林斯,之所以嫁给他,完全是为了让自己将来的生活有保障。
这几种爱情方式都是不应该被认可的促成婚姻的爱情,真正的爱情是不应该凌驾于任何杂念以上的,应该是自己人生中最纯洁最美好的一部分。
是一种品德贞操的体现,更加体现出了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是那么的难能可贵,在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后,他们的感情会更加坚不可摧,平淡中见真情,最终有一个幸福圆满的结局。
这样的圆满是包含信任的,即一辈子的忠贞。
这种爱情理性和感性相结合而形成一种无尽的人性关怀,还在一定程度上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辨别爱情真假的范例。
恋爱结婚不仅要使自己幸福,还要承担家庭责任,对社会有益,这才是令人称道的。
简·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
因此,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
理想婚姻的基石。
简·奥斯汀认为爱情与婚姻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而且金钱在婚姻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假如一个人得到爱情的同时也得到了金钱,那么他就获得了一个美满的婚姻,他就会生活得幸福。
在婚姻生活中,爱情是最为重要的。
简·奥斯丁通过小说告诉人们必须行动和自省才有希望,人的尊严是从行动和自省中获得。
参考文献:
[1]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2)刘念兹.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3)杨正和.外国文学名作欣赏.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司汤达《十九世纪的爱情》刘阳,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0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