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晏子使楚对比阅读

晏子使楚对比阅读

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通假字】1.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什么。

2.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开玩笑。

【古今异义】1.齐人也,坐盗(古义:犯罪;今义:坐下)2.叶徒相似(古义:只;今义:徒弟)3.今方来(古义:将要;今义:方形)4.左右对曰(古义:近旁的人;今义:左和右两方面)5.其实味不同(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实际上)6.寡人反取病焉(古义:辱;今义:疾病)【一词多义】楚王闻之(指示代词,指晏子将使楚的消息)吾欲辱之(代词,指晏子)齐之习辞者也(结构助词,的)为其来也(相当于“于”,当)生于淮北则为枳(动词,变成)王曰:何为者也(动词,做)【重点词语】1.晏子将使楚(使:出使)2.谓左右曰(谓……曰:对……说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3.习辞者(习:熟练辞:言辞)4.今方来(方:将要)5.何坐(坐:犯罪)6.坐盗(盗:偷窃)7.吏二缚一人诣王(缚:捆绑)(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8.齐人固善盗乎(固:本来)9.叶徒相似(徒:只)10.其实味不同(实:果实)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莫非)12.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才德极高的人)13.寡人反取病焉(病:辱)14.晏子避席对曰(避席:离开座位)15.何以也(何以也:以,用。

何,什么,这里指什么办法。

也,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语气)16.所以然(所以:…的原因。

然:这样)【特殊句式】1.何以也宾语前置:以何也2.何坐宾语前置:坐何3.吏二缚一人诣王定语后置:二吏缚一人诣王4.齐之习辞者也判断句5.齐人也判断句【重点语句】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东西吗?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晏婴,是齐国很擅长辞令的人。

4.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两者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是不同的。

6.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

7.被缚者何人?被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三年中考汇编】连云港(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

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

”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注释:①逮:到。

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在寿宫游玩,看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脸上也有长期受饿的颜色。

齐景公就很为他的境遇感到可怜,感慨地说:“让当地的官员养活他!”晏子说:“我听人说,喜好贤良的人而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

现在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泽没有不达到的了,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齐景公笑了,脸上也有了喜悦的神色。

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就怜悯不幸。

现在我请求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共同安置他们。

”齐景公说:“很好!”于是,老弱的人有人养活,丧妻丧夫也有了可以居住的屋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B. 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 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2分)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12.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9.(3分)A(A犯罪/同“座”;B擅长、善于;C不同;D同情、怜悯)10.(2分)君爱老 / 而恩无所不逮 / 治国之本也(每处1分)11.(6分)(1)(3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

(关键点:“徒”、其实”)(2)(3分)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

(关键点:“乐”、哀”、判断句12.(4分)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2分)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2分)。

比较阅读〖甲文〗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①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②王。

王曰:“缚者曷③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④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⑤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⑥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⑦。

”〖乙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⑧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⑩。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①[辞]言辞。

②[诣]到。

③[曷]同“何”。

④[坐]犯罪。

⑤[避席]离开座位。

⑥[实]果实。

⑦[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

⑧[鯈鱼]一种淡水小白鱼。

⑨[全]确定是。

⑩[循其本]要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等等,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

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项有()(不定项选择)(1分)A.晏子将使楚水土使民善盗B.为其来也缚者曷为C.是鱼之乐是天时不如地利D.生于淮北游于濠梁之上1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4.以上选文中晏子和庄子都在回击对方,他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好处?(2分)15.请在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若二题均正确可加2分)。

(1)有一个寓言说是主人在客人到后说“该来的没来”,于是先到的客人走了;接着又一位客人到后,他又说“不该走的走了”,这位客人也走了。

请用乙文的方法推测其原因。

(2分)(2)在以上两篇选文所写的四个主要人物中你最赞赏哪一位?请说明理由。

11.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12.AB13.一个人生活在齐国时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该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成了善偷的窃贼吧?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话,既然已经知道我了解却问我,我自然是从濠水上知道鱼的快乐。

14.前者主要以打比方的方法,以浅显的比喻论述深刻道理,含蓄委婉,不伤和气地批评对方;后者主要是循本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使对方的理论不攻自破。

15.(1)前句主人的意思是说他要请的客人还没来,可先到的客人按此推理,自己便成为不该来的人,于是走了;后一句话主人的本意是说前面走的客人不该走,可后到的客人按此推理自己是该走的,也只好走了(2)开放题,其中任意一个都有值得赞赏之处,如晏子的善于辞令维护国家和个人名声,庄子的机敏、幽默、诙谐和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楚王能自己认识到“反取病焉”也值得肯定,惠子能在与别人谈话中看出问题并发问同样值得赞赏。

此题主要在言之成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