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五步拳》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认识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和心理负荷规律为理论依据。
从而有效的将感知、思维、实践活动和能力提高以及武术刚柔相济、张弛有致的艺术美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宏扬民族文化,提高学生对健身武术的热爱,为其终身锻炼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
1、复习武术三种基本手型和五种基本步型
2、学习五步拳1—4动作
3、终点跳绳接力游戏
三、学习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一年级的学生。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
武术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武术的五步拳。
它是本次课的新授教材,是武术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合动作,五步拳是后面武术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前面所学手型和步型技术的综合运用。
这项内容既有着重上肢手型的练习,又有着重下肢步型的练习,而且均要求全身各部分的协调性。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生能记住五步拳的动作名称,知道动作的方向路线。
2.技能目标
80%学生能熟练地完成动作,20%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成动作。
3.情感目标
通过游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体能目标
通过五步拳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以及方位感。
六、场地器材
田径场、跳绳四根
七、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步拳1----4动作路线清晰。
难点:五步拳1----4动作的手型、步型正确到位。
八、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示范法、指导纠错法、分解教学法
学法:模仿法、展示法、评价法
九、安全防范
1.在课前做好热身活动,防止运动损伤
2.在终点跳绳接力游戏中,要提醒学生在跑动的过程中防止同学之间的碰撞。
十、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目标
4.安排见习生
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
上下课要有礼;表演前后要有礼;互相学习要有礼;师生之间要有礼。
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礼始,以礼终”,规范其行为方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准备部分
1.绕场慢跑两圈(提高学生心理生理唤醒水平,激发高尚情操,学生以饱满的情绪参与运动。
)
2.游戏热身弓步、马步转换
方法:将学生平均分成三组,进行步型转换接力
规则:动作规范,5局3胜
惩罚:输者做蛙跳5个
(三)基本部分
1、复习武术三种基本手型和五种基本步型
2、学习新内容:五步拳1—4
a.预备姿势:并步抱拳
动作要领:身体成立正姿势,两手握拳抱于腰间,头转向左边。
b.搂手弓步冲拳
动作要领:左脚向左迈出一步成弓步,同时左手向左平楼后抱于腰间,右拳前冲成平拳,目视前方。
c.弹腿冲拳
d.马步架打
3.分组练习
a.学生集体练习后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小组进行分组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并提醒学生记住不要改变方向练习,这样便于学生增强对动作的记忆力。
b.分组练习前布置学生在练习后每组推荐1位动作好的同学展示学习成果,有利于教师对体育骨干的培养,并可发展一些做小组长、小老师……
4.终点跳绳接力
方法: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四组成纵队站在起跑线后,终点线后画一个直径为1米的圆圈,圆圈中各放一根跳绳,游戏开始后,各队排头迅速至终点圈内,拿起跳绳跳10次后放入圈内,然后跑回本队击第二个人掌,第二个人接着跑做出相同的动作,直至最后一人跑完为止,先完成的队为胜.
以此提高学生的运动负荷和强度,增强课堂的兴趣。
5.布置作业
a.课后练习武术的三种基本手型和五种基本步型
b.练习五步拳前四个动作
(四)结束部分
a.教师口令集合队伍
b.放松活动
c.小结本课情况
d.师生再见(抱拳礼)
e.放还器材
在教师带领下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十一、教学总结
1.本节课改变以往准备活动程序化的特点,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2.贯彻现代教学理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启发引导。
3.教学中收放结合,有意识的多让学生自我锻炼,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4.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十二、教学预计效果
预计整堂课的练习密度约为48%,练习密度中等,平均心率130-150次/分。
十三、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版)[M].人民
教育出版社.2010.
[2]阎长安,张喜梅.体育与健康[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季浏.体育与健康教学研究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4]杨雪芹,刘定一.体育教学设计[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5]毛振明.体育教学实用案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6]孔令良.新课程理念与说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7]通过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查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