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


1、从“只言片语”、“一举一动”来认识人物
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常常借助于语言、行动、外貌和 心理等描写方法,鉴赏人物形象,一定要抓住最能 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 深入细致的加以分析。尤其是在篇幅短小的阅读语 段,作品中人物的“只言片语”、“一举一动”、 不易察觉的神情、细微的内心波澜,都是人物思想 性格的具体呈现;对深入鉴赏人物有极为重要的作 用。
场景
场景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场面描写”。它与单 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 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 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小说就是由一 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 场景可分为大场景和小场景。大场景和小场景 的连缀,就像是音乐的高低婉转,使小说显得 曲折有致。 又有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之分。把人物放在这 两个场景中交替表现,更能全面立体地揭示故 事的全貌和反映社会的道德风尚。
贴着人物写 揣摩人物的心理
人物
描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 物”* 人物在现代小说的退隐*
要点: 1、“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 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一 是贴着人物言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语和行动 来刻画人物。 2、最常见的心理描写手段是内心独白;梦境 描写和幻觉描写也是一种心理描写手段。梦境 往往是现实无法达到的渴望的折射和反映。 《卖火柴的小女孩》 3、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是封闭的,情感、情 绪、念头等,最终都会流露出来。(言语、行 动、神态、细节)
• 《外国小说欣赏》课程教学目标 • 引导学生阅读外国小说,传授给学生关于小说的 一些基本知识,在阅读、领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 的审美水平和知识水平,培养学生高格调的审美 情趣,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 • 高中生尚处于语文能力、写作能力的养成期,有 别于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所以本模块教学的基 本定位为欣赏。高中的小说欣赏与初中较浅层次 的欣赏不同,应该更理论化一些,更深入一些, 既有中国传统的感悟式、评点式,欣赏,也有较 理性的深入分析。
如《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人民,尤其是中世纪 的人民,在社会上就像孩子们在家庭里一样,他们 长久停留在原始的无知状态里,停留在道德与智力 的幼稚阶段,可以用形容儿童的话来形容他们:在 这种年龄是没有怜悯心的。”
有限视角(凡人目光):在有限的视角中,又有 两种情况:(1)叙述者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2) 叙述者知道比人物少(侦探小说中
主题
主题的实现
主题的选择与开掘*
主题观的演变*
1、写不厌的“母题”(生与死/爱与恨/美与 丑) 2、主题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3、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以思想为目的的小 说在表现主题时是自觉的。小说的材料的选择, 是与作者所设定的这些命题有关的。这样的作 品,或给人哲理,或发人深省。 4、以故事为目的的小说。这类小说满足于 讲述精彩的故事,并不追求思想深度。如 《一千零一夜》
北海亭面馆夫妇的14年的等待,终于以母子三人的出现 而画上圆满的句号。14年后的大年夜,母子三人再次来 到北海亭面馆并要了三碗阳春面,给全文一个完美而感人 的结局,最后的久别重逢,让人更能领悟出当时三人要一 碗面时的勇气以及母子三人之后的不懈奋斗。虽然只是普 通的阳春面却寄予了面馆夫妇对母子三人的同情与关切, 文章最后的结局再一次突现了文章的主题。五人14年的 离别之后,二人的等待终于得到了母子三人的出现,相见 相知之后,又是一副感人至深的场面,老板娘的动情之泪, 老板的哽咽之音,客人的欢呼之声,一副副令人欣慰和感 动的画面串联起一段感人的故事,三个难以忘怀的大年夜, 一切的一切都被最后的场面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美满的 结局将是又一段美好的开始,那张没有撤掉的2号桌似乎 每时每刻都在店堂中间讲述一个幸福的故事,暖气旁母子 三人的低声细语仿佛再次萦绕耳边。
4、古典小说中的人物:个性化;现代小说中 的人物:类型化。古典小说中的人物是具体的, 尽管他的性格中蕴涵着人类的普遍特性,但确 实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性格鲜明的人。而现代 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越来越模糊,甚至连人物的 外貌面目都没有,留下的只是“心理的真实”, 这个人物是一群人的缩影,甚至是人类的缩影。 如《沙之书》《骑桶者》。
“较理性的深入分析”的依据
• 小说的八个基本元素(话题) • 叙述、场景、主题、人物、 情节、结构、情感、虚构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叙述
• • • •
叙述角度 叙述人称 叙述腔调* 速度控制*
叙述角度
全知视角(上帝俯瞰):在这样的叙事方式中,叙事 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都了 如指掌,对每个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都清 请楚楚,甚至还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进 行道德评价和情感判断。
场景的功能: 1、给“全篇定调。小说开头的场景,基本上能 起到给全篇起”定调“的作用(关键是要写出定 下怎样的调)。相对与以对话开头或是以直接叙 述一个人物或事件开头,这样的进入方式显得更 舒缓、自然。
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关键是结合具体的场 景描写用一些双音节词概括出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和气氛。营造氛围,既是用来感染读者的,也是 用来感染作品中的人物的。氛围会影响作品中人 物的行为。场景中所酝酿的情绪也能推进小说的 发展。
小说《一碗阳春面》记叙了三次在大年夜的晚 上,母子三人到北海亭阳春面馆吃面的情景, 多次受到老板和老板娘的款待。从第一次的一 碗,到第三次的三碗中可看出母子三人的相依 为命、互相关心和照顾,从而可以摆脱经济上 的困难。老板娘和老板对他们三母子的怜悯与 同情,也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怀。 (主题)
外国小说 欣赏复习
课程标准关于小说的教学目标
• 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 说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 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 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 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 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 出恰当的评价。 • 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的 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 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评论,力求 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从“场景”的角度欣赏小说的要点与步骤: 1、结合小说具体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 描写了怎样的场景(…的人在…的环境里干… 的事) 2、用一两个双音节词点明这个场景的特点 3、点明场景描写在小说中起到的具体作用。 4、点出这个场景描写与小说主题之间的联系
《一碗阳春面》一开始以母子三人点了一碗面 为场景,大年夜为背景,描写了他们没钱吃面, 后又以他们再一次出现光顾面馆,描写他们努 力奋斗。(场景) “唔…阳春面…一碗…可以吗?”那个女人怯生 生地问,那两个小男孩躲在妈妈的身后,通过对 母子三人语言和动作,表情等场景描写,反映了 母子三人的穷困潦倒和羞耻于进店里买面的感情 色彩。为全文定下一个感情基调,“案桌上早就 准备好的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面条,一堆是一人 份,老板抓起一堆面,继而又加了半堆,一起放 到锅里”反映出面馆夫妇的同情心。
2、从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来发现人物
作者每塑造一个人物,都是把他作为一定社会历史时 期的典型人物来对待的。合理地鉴赏人物形象,便要 注意紧扣环境因素,把人物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中去考察,在把握鲜明的人物个性的同时,看他是否 代表了那个时期很多类型的人物。否则,就不能从中 发现更多的人,就不能领会作品的社会认识价值,这 样的鉴赏评价自然流于肤浅。
情感的魅力 情感的处理
情感
情感是小说的动力* 现代小说:激情过后 *
要点: 1、情感质量是的人的品质的重要指标。一篇 给人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小说,除了思想的力 量外,情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说中情 感的存在,可以使小说跨越阶级、性别、穿越 时间、空间,作用于每一个读者的神经,感受 到情感的魅力。 2、情感使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在我们心中发生 了变化。作者不仅仅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更 要按照材料的“情感价值”来取舍时间。一秒 钟可以被写得很长很长,因为在心理时间,它 可以成为无限。
4、从作品的整体出发来分析人物
我们评价人物形象,必须从作品的整体出发, 围绕作品的主题进行考察、鉴别、判断、评价, 切不可用部分代替整体,以一叶而障目。人物 具有怎样的个性,为什么会具有这种个性,都 得用主题要素来衡量,人物的只言片语、一举 一动都不可能游离于作品的主题。
从“人物”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的要点
5、小说的忌讳:“主题鲜明”。主题应包孕 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并不特别彰显出来。 6、主题由具体到抽象。从前的小说关注社会 以及社会与人的关系上,诸如伦理道德,社 会制度等问题。而现代小说开始了终极追问, 比如 时间问题、死亡问题等。
从“主题”角度对小说进行欣赏的要点和步骤: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记叙和描写了怎样 的故事(内容),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2、结合上述的内容和形象的特点,表现(揭示、 讽刺、鞭挞、赞美、歌颂等)了怎样的思想 (现象、情感、精神等)
3、简要说说小说主题的价值和意义。
注意:要结合小说,注意主题的多义性,新颖 和创新
示例:
小说讲述了丹柯带领族人穿越黑森林,本是为了让大 家重新找到自由的乐土;但缺乏勇气与耐性的族人却 禁不起长途跋涉的辛苦和大雷雨的考验,他们先是抱 怨,继而指责,最后甚至合围,想弄死势单力薄的丹 柯。丹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抓开胸膛,高举自己 燃烧的心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拿个人的生命换取了 族人的幸福和自由.此举表现出丹柯勇于追求自由的理 想主义精神和一心为公的高尚品格.而族人在穿越森林 之后对丹柯的遗忘乃至对其热情的践踏,昭示了丹柯此 举的悲壮性,引起人们应该如何对待英雄的深思.
课程标准关于小说的教学目标
• 朗读小说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 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 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 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进行比较研 究或专题研究。 • 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 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相互 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