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电子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电子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核酸(DNA/RNA)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virus)蛋白质核质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膜细胞壁如:细菌(Bacterium)衣原体(Chlamydia)支原体(Mycoplasma)立克次体(Rickettsia)螺旋体(Spirochete)放线菌(Actinomycete)细胞核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质如:真菌(fungus)细胞膜细胞器微生物及人类的关系益参及自然界中C、N、S等元素的循环。

农业方面:杀虫、造肥、固氮……工业方面:食品发酵、石油脱蜡……医药方面:制药、正常菌群……害引起人类及动植物病害导致工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的腐烂和霉烂。

第二节医学微生物学一、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及人类、动植物等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医学微生物学发展史1.实验微生物学时期------微生物的发现及病原微生物学的建立Leeuwenhoek----显微镜Pasteur----巴氏消毒法Koch----分离细菌,郭霍法则Iwanovsky----烟草花叶病毒Loeffler,Frosch----口蹄疫病毒Walter-Reed----黄热病毒Twort----噬菌体2.实验微生物学时期---抗感染免疫、化学疗法及抗生素的发现Jenner----牛痘预防天花Pasteur----霍乱、炭疽、狂犬疫苗Behring----白喉抗毒素меЧНИкоВИИ----吞噬细胞学说Ehrlich----体液抗体学说Wright----体液免疫、细胞免疫Ehrlich----砷凡纳明Fleming,Florey----青霉素3.现代微生物学时期(1)新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朊病毒,军团菌,幽门螺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疯牛病,埃博拉病毒,冠状病毒,禽流感H5N1(2)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认识内源性感染,细菌耐药性,分子水平上的致病机制的研究……(3)微生物学诊断技术快速、准确、简易 ELISA,PCR……(4)微生物的防治措施新型疫苗的研制 : 核酸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周亚滨)第一篇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第一节细菌一、细菌的大小及形态1.细菌的大小 ------观察仪器:光学显微镜测量单位:微米(μm)球菌(coccus)2.细菌的形态----- 杆菌(bacillus)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二、细菌的基本结构(一)、细胞壁(cell wall)------位于细菌细胞的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的周围,组成较复杂,并随不同细菌而异。

1. 用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2.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组分:(1).肽聚糖(peptidoglycan)-----多聚糖,细菌细胞壁中的主要成分,为原核细胞所特有。

粘肽(mucopeptide)/糖肽(glycopeptide)/胞壁质(murein)肽聚糖骨架--- N-乙酰葡糖胺 ( N-acetylglucosamine ,G)N-乙酰胞壁酸 (N-acetylmuramic acid,M)聚 L-丙氨酸四肽侧链-- D-谷氨酸赖氨酸糖 D-丙氨酸五肽交联桥---甘氨酸5(2).磷壁酸(teichoic acid)-----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多个磷壁酸分子组成长链穿插于肽聚糖层中。

壁磷壁酸---通过磷脂及肽聚糖上的胞壁酸共价结合。

膜磷壁酸---及细胞膜外层上的糖脂共价结合。

(3).蛋白质:某些革兰氏阳性菌表面尚有一些特殊的表面蛋白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 A组链球菌---M蛋白3.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组分(1).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组成。

仅有1~2层。

脂蛋白(2).外膜脂质双层脂多糖①脂蛋白---外膜蛋白(out membrane protein OMP); 孔蛋白:小分子通道②脂质双层---磷脂双层③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Ⅰ.脂质A(Lipid A):糖磷脂。

是细菌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无种属特异性。

Ⅱ.核心多糖(core polysaccharide):位于脂质A的外层,有种属特异性。

Ⅲ.特异多糖(specific polysaccharide):由数个至数十个低聚糖重复单位组成的多糖链。

具有种特异性。

革兰是阴性菌的菌体抗原(O 抗原)4.细胞壁的功能: 维持菌体形态。

抵抗渗透压的影响。

参及细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具有多种抗原表位,诱发机体免疫应答。

粘附宿主细胞,及细菌致病性有关。

5.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作用被破坏或合成被抑制后,在高渗环境下,仍可生存。

革兰氏阳性菌→原生质体; 革兰氏阴性菌→原生质球(1)细菌L型的成因:溶菌酶,溶葡萄球菌素,青霉素,胆汁,抗体,补体等。

(2)细菌L型的形态:大小不一,高度多形性。

革兰氏染色阴性。

(3)细菌L型的培养:高渗、低琼脂、10%-20%血清、3%-5%NaCl、10%-20%蔗糖;生长缓慢;油煎蛋样菌落;(4)细菌L型的致病性:引起慢性感染;(二)、细胞膜(cell membrane1.功能:参及细菌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分泌、呼吸等生物学作用。

2.中介体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

功能:扩大细胞膜面积;增加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

(三)、细胞质(cytoplasm)内含核糖体、质粒、胞质颗粒等许多重要结构。

1.核糖体(ribosome):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游离存在于细胞质中,每个细菌体内可达数万个。

沉降系数为70S(30S+50S)。

由RNA(66%)和蛋白质(34%)组成。

核糖体RNA(rRNA)---23S, 16S, 5SrRNA; 抗生素作用位点 .2.质粒(plasmid):染色体外的遗传质,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

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菌毛;细菌素;毒素;耐药性.3.胞质颗粒:细菌细胞质中含有多种颗粒,大多为储藏的营养物质,包括糖原、淀粉等多糖、脂类、磷酸盐等。

当细菌生活环境中营养充足时,胞质颗粒较多,养料和能源短缺时,颗粒减少甚至消失。

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四)、核质(nuclear material):由单一密闭环状DNA分子反复回旋卷曲盘绕组成的松散网状结构。

集中于细胞质的某一区域。

无核膜、核仁和有丝分裂器。

是细菌的遗传物质三、细菌的特殊结构(一)、荚膜(capsule)------细菌代谢过程中分泌在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能牢固地及细胞壁结合,厚度≤ 0.2 μm,边缘明显。

微荚膜(microcapsule)---厚度< 0.2 μm者。

粘液层(slime layer)--边界不明显且易被洗脱者。

1.荚膜的化学组成:多糖;多肽;透明质酸。

2.荚膜的形成:在人和动物的体内或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易形成。

在普通培养基上或连续传代则易消失。

3.荚膜的功能:抗吞噬作用;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二)、鞭毛(flagellum)------某些细菌表面附着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根据鞭毛的数量、位置可将鞭毛菌分成四类:单毛菌;双毛菌;从毛菌;周毛菌。

1.鞭毛的化学组成:蛋白质2.鞭毛的功能:(1)运动器官:有鞭毛的细菌在液体环境中能自由的运动。

(2)具抗原性:H 抗原,有特异性,对细菌的鉴别、分型有一定的意义。

(3)致病性:有些细菌的鞭毛及致病性有关。

如:霍乱弧菌(三)、菌毛(pilus)------许多G-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

及细菌的运动无关。

1.菌毛的化学组成:蛋白质2.菌毛的种类:普通菌毛(ordinary pilus)性菌毛(sex pilus)3.菌毛的功能:普通菌毛--- 粘附作用及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如:大肠埃希氏菌的I 型菌毛;肠产毒型大肠杆菌的定植因子(CFA/I)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

(四)、芽孢(endospore/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产生芽孢的细菌都是G+菌。

不同细菌的芽孢形态、大小、位置有所差异,是鉴别细菌的指标之一。

1.芽孢的结构:具多层膜结构2.芽孢的形成及发芽:(1)芽孢的形成---细菌形成芽孢的能力是由菌体内的芽孢基因决定的。

芽孢一般只在动物体外才形成。

营养缺乏时易形成。

(2)芽孢的发芽---当环境适宜时,芽孢发育形成细菌的繁殖体。

3.芽孢的功能:芽孢对热、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

细菌繁殖体:80℃水中迅速死亡。

细菌芽孢:100℃沸水中,可存活数小时。

被炭疽杆菌芽孢污染的草原,传染性可保持20~30年。

4.细菌芽孢抵抗力强的原因:芽孢含水量少,蛋白质受热后不易变性;芽孢具有多层致密的厚膜,理化因素不易进入;芽孢的核心和皮质中含有吡啶二羧酸,DAP及Ca 2+结合生成的盐能提高芽孢中各酶的热稳定性。

四、细菌的理化性状及新陈代谢(一)、细菌的能量代谢发酵:以有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呼吸:以无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需氧呼吸—以分子氧为受氢体厌氧呼吸—以其他无机物为受氢体(二)、细菌的新陈代谢1.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2.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1)热原质(pyrogen):细菌合成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G- 菌细胞壁脂多糖;耐高温;121,20min不被破坏;250高温,干烤才能破坏热原质。

蒸馏法可除去热原质。

(2)毒素(toxin):外毒素—G+ 菌、少数G- 菌产生的、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

重要的致病物质。

内毒素—G- 菌细胞壁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

重要的致病物质。

(3)色素:有助于鉴别细菌;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

(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

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

(5)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仅对亲缘关系近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6)维生素: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需用外,还能分泌至周围环境中.维生素B,K.五、细菌的生长繁殖及培养1.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1)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充足,比例合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