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食疗精品医学课件.ppt

中药食疗精品医学课件.ppt

如:大枣、党参、当归、花生炖排骨,用于气血虚弱症;
百合、北沙参、党参炖鳖肉,用于病后阴血虚弱;枸杞、龙眼 肉、胡萝卜、羊肝煮汤,用于肝血不足,视物昏花症。
(三)补肾益精法 补肾益精法具有补肾气、充元阳、填精髓、强筋骨的功能, 适用于肾气不足,精髓亏虚证人群。 1、温肾补精填髓法: 选用温肾补精填髓的食物,或温肾补精填髓的中药与食物 配伍(合用),治疗肾虚精亏,肾阳虚衰证。 常用的药、食同物的有:芝麻、黑豆、枸杞、桑椹、核桃、 山药、淫羊藿、附片、韭菜、莲子、白果、羊肉、乌梢蛇肉、 狗肉、鸽子肉、麻雀肉、动物肾脏等,炖汤食用或泡酒服用,
中药食疗(药食同源)
中药食疗—--是以中药作食物,食用后达到治疗疾病或维护 身体健康,故有食物就是药物之说;如:大蒜、元荽、鱼腥草、 藠头、桂圆、粳米、芝麻、绿豆等,具有药、食同用之功。
介绍五个方面: 一、中药食疗起源 中药食疗在中医学里称为中医食疗学。中药食疗与中药起 源是同时开始的。在5000年以前的几十万年的远古时期,人 们在寻找的自然食物中,有的食物就是后来的药物,如党参、 大枣、大黄、巴豆等。 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的夏朝,发明了发酵酿酒技术, 酒即可饮用也可药用。 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西周宫廷里有食医官职位,专 管帝王膳食,保帝王健康。
用于脾胃虚弱,湿邪停滞,消化不良,面目浮肿,虚寒 性胃痛等病症。
如;大枣、薏仁、莲子煮粥食,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 良;白胡椒打粉,装入猪肚内,炖食,治疗虚寒性胃痛。
(二)补血滋阴法 补血滋阴法具有补心养肝,增强生血功能,补充血液不
足,适用于血虚体弱人群;滋阴法具有滋补阴液,濡(粘湿)养筋 骨的功能,适用于阴虚体质人群。
韭菜 又叫长生草,有开胃,散淤血的作用。 因其含纤维 素较多,有增进肠蠕动而产生通利大便的作用,借以排出肠内 过多的营养成分及代谢废物,有利于减肥和清洁肠腔。
五、几类健康药食同物
(一)减肥排毒佳品
萝卜 又叫莱葫,有清热化痰,利尿通淋的作用。萝卜本身 含热量较低,尤其是白萝卜本身含热量更低,且含有一种能促 使脂肪进行新陈代谢的酶类物质,可减少脂肪在皮下聚集。
黄瓜 又叫胡瓜,有清热利水的作用。因其含有丙醇二酸 物质,丙醇二酸能够抑制体内的糖类物质转化成脂肪,从而可 有效地减少体内脂肪堆积。
用于肾虚精亏,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眩晕耳鸣,早衰证。 如附片、生姜炖羊肉,用于肾阳虚衰,畏寒肢冷,腰膝
酸软;乌梢蛇、附片炖汤,用于风寒湿痹,腰膝冷痛。
三、中药食疗种类
药物、食物共用的品种有500种左右(纲目记载),食用 的方法和种类亦很多;全国各地生活习惯不同,食用的方法和 种类各有选择;重庆多选用火锅形式;广东多选用煲汤,煲粥; 不论何种形式,在中药食疗学里大概分为三类:一是药膳,二是 药酒,三是药物作食物或食物作药物。
党参、当归、三七,炖鸡食,用于身体虚弱,面无血色。 山药打细粉,调鸡蛋蒸食,治疗咳嗽日久不愈; 鲜枇杷去皮核,加冰糖熬练,治疗肺虚干咳; 白胡椒打粉,装入猪肚内,炖食,治疗虚寒性胃痛。 乌龟,一周炖服一次,用于肝硬化。 蕲蛇,治脊髓炎后遗症(腰不能直立), 蕲蛇炖食。
山楂10、决明子30,或加荷叶,泡开水饮用,可以降血脂; 菌灵芝5g,泡开水饮用1—2月,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三七1:丹参2打细粉,每次服3—4g,用于心脑血管硬化。
1、补益肺气法:
选用补肺气的食物,或补肺气的中药与食物配伍(合用), 治疗肺气虚弱证。
常用的药、食物同物的有:大枣、蜂蜜、甜杏仁、核桃、 枇杷、梨、木耳、银耳、鱼腥草、冬苋菜、生姜、薤白、党参、 黄芪、山药、百合、白果、明党参、鸭肉、鹅肉、猪瘦肉、猪 肺等。
用于肺气虚弱,喘息短气,语声低怯,咳嗽日久等病症。 如;山药打细粉,加少许冰糖,调鸡蛋蒸食,治疗咳嗽日久不 愈;鲜枇杷去皮核,加冰糖熬练,治疗肺虚干咳;生姜、醪糟、 红糖熬汤,治疗及预防感冒。
1、补血养心滋阴法: 选用补血滋阴养心的食物,或补血滋阴养心的中药与食
物配伍(合用),治疗血不养心、阴液虚少证。 常用的药、食同物的有:百合、麦冬、枸杞、龙眼肉、荔
枝、桑椹、大枣、花生、胡萝卜肉、羊肉、龟肉、鳖肉、动物心脏、动 物肝脏等。
用于气血不足,面色晄白,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眩晕心 悸,五心烦热等病症。
四、中药食疗效果
药膳,药食互用,均作食品常食,使用量较小,所显示的 作用弱而缓慢,逐渐产生治疗效果,需要长久服用。
药酒,由于酒有活血通络作用,产生的作用及效果较强较 快,多用于风湿痹痛日久,跌打损伤,顽固性疾病,亦需久服。
如:加味三蛇酒,对风寒湿痹,腰膝酸软,服用一周就有 明显疗效。
天麻打细粉,加鸡蛋,核桃,糖少许,调匀蒸食,对老年体 虚头晕有效。
公元25年~220年,世界上出了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 经》,书中记载的薏仁、枸杞、大枣、莲子等,既是药物又是 食物,具有补气健脾,强身防老作用。著名医家张仲景创造了 《生姜当归羊肉汤》,对身体虚弱怕冷的人或冬天可食用。
唐代(618~907年),著有《食疗本草》;元代(1206~ 1368年)忽思慧著有《饮膳正要》,专门论述在食物里合理添 加适当药物,就能达到健康强身,防病治病的目的。
2、补益脾气法: 选用补益脾气的食物,或补益脾气的中药与食物配伍 (合用),治疗脾胃虚弱证。
常用的药、食同物的有:大枣、党参、山药、白果、
薏仁、莲子、芡实、赤小豆、扁豆、甜杏仁、黄豆、粳米、 糯米、豇豆、生姜、白胡椒、胡萝卜、罗卜、银耳、香菇、 平菇、蘑菇、鸡肉、乌骨鸡肉、鹌鹑肉、鸭肉、鹅肉、猪瘦 肉、猪肚、猪脾、羊肉、狗肉、牛肉、兔肉、青蛙肉、蚕蛹 等。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记载谷、菜、果、鳞、介、 禽、兽等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有500种左右。
现代中药食疗发展更为广泛,如人们常吃的药膳:三七炖 鸡;山药炖排骨;党参、黄芪炖猪蹄;明党参炖汤;附片炖羊 肉等。特别是现在的菊花茶、灵芝茶、银花茶、山楂枸杞茶、 山楂草决明茶、、、、、
二、中药食疗法则
(一)补气健脾法 具有补肺气、补脾气、增强脾肺功能, 适用于气虚体质人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