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用药护理 ppt课件
立即停止灌肠必要时禁食3.药物
失禁、下消化道出血的妊娠
过敏对症处理
3.操作步骤
第七节中药外用法一(一)中药外敷法
概述:将中药研成细末,并与各
种不同的基质调成糊状制剂敷布
注意事项:1.药物调配随配随用,
1
于穴位或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
3
种外治法
2.患者敷药期间卧床休息,禁忌搔 抓,告知患者外用药不宜口服。
咬伤、烫伤烧伤等症候的伤面进
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干
1
行清洗、用药处理、包扎等操作
4
方法
湿适宜防止烫伤 2.患者敷药期间 学会自我观察卧床休息。
目的:观察伤口、清理伤口、直
接敷药、包扎固定
2
适应症:外伤、皮肤、肛瘘的各
5
种疾病疮疡、跌打损伤、蚊虫咬
伤、烫伤烧伤等
操作步骤
23
常用药:消散药、生肌收口药、止血药
• 根据辨证确定服药的温度:温服一般选择温服;热服寒症(寒者热之)凉服热证(热者寒之)
• 特殊送服方法:酒送服(气血虚热);米汤送服;姜汁送服(风寒表证)盐水送服(肾虚肾亏)
•
红枣汤送服(补中益气)
• 服药禁忌:生冷、油腻、辛辣、海腥等不易消化和刺激性的食物。
• 服药期间的观察:汗出、大便、小便及生命体征。
种不同的基质调成糊状制剂敷布
注意事项:1.药物调配随配随用,
1
于穴位或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
3
种外治法
2.患者敷药期间卧床休息,禁忌搔 抓,告知患者外用药不宜口服。
目的:通筋活络、活血化瘀、消
肿止痛、清热解毒
不良反应及处理:1.皮肤过敏立
不良反应及处理:1.皮肤过敏立 即停止敷药并遵医嘱抗过敏治疗 , 2.中毒反应停药动态观察,清洁 局部皮肤。
第七节中药外用法-(三)中药熏洗法
概述:将中药研成细末,并与各
种不同的基质调成糊状制剂敷布
注意事项:1.药物调配随配随用,
1
于穴位或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
3
种外治法
2.患者敷药期间卧床休息,禁忌搔 抓,告知:中医护理学基础第(103页——145页)
第一节中药剂型 第二节中药煎煮法 第三节中药口服法 第四节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第五节常 用中草药解救及护理 第六节中药灌肠法 第七节中药外用法 第八节中药其他用药途径及护理特点
汤剂 散剂 膏剂 丹剂
丸剂 胶囊剂
第一节中药剂型
食,里寒者宜干温平补。 • 和法(和解法):用药后观察患者的体温、脉象及出汗的情况,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用药
护理忌食萝卜和人参。 • 温法(温阳法):观察患者的面色寒热喜恶,肢体温凉,生活起居病室宜朝阳温度宜偏高
用药护理文火煎煮取汁温服,对症处理腹痛呕吐者可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 清法(清热法):观察发热的规律,特点及伴随症状,生活起居采用清凉,饮食宜清淡,
用药护理凉服或微凉服,观察服药后的病情变化。 • 消法(消导法):观察患者大便性状、次数、质、量。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用药护理煎剂
宜在饭后服用 • 补法(补益法):生活起居有常适当锻炼,饮食以平补膳食缓缓调理,情志护理保持乐观
心态
第五节常用中草药中毒解救及护理
• 中草药中毒的途径:经消化道、经皮肤、经呼吸道、经粘膜
• 煎药时间:第一剂需20-30分钟,第二剂5-10分钟
• 特殊药物煎法:先煎(贝壳类钠溶于水的)后下(气味芳香的)包煎(淀粉、粘、带毛)
•
烊化(胶质、粘性大易溶) 兑服(鲜藕汁姜汁)
第三节中药口服法
• 根据中药功效分类确定用药时间:健胃药饭前服,滋补类空腹服 ,平喘哮喘发作前2小时,
• 根据病情确定服药次数: 一般日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片剂 中药配方颗粒 口服液 糖浆剂 中药注射剂 滴丸剂
茶剂 膜剂
冲剂
气雾剂
锭剂 酒剂 线条剂
第二节中药煎煮法
• 煎药用具:宜(砂锅、瓦罐、陶瓷)禁忌(铁、铜、锡、铝)
• 煎药用水: 每克药加水10毫升,或第一剂加入总水量的70%、第二剂30%的水
• 煎前泡药:加水搅拌浸泡30-60分钟
• 煎药火候:先武后文
• 解救及护理:一立即终止接触毒物(脱离中毒现场 2冲洗体表 3局部处理)
•
二快速排出尚未吸收的毒物(1催吐 2洗胃 3导泻)
•
三阻止毒物的吸收
•
四加速已吸收毒物的排出和解毒
• 中毒的护理:一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记录
•
二饮食护理宜进流食
第六节中药灌肠法
注意事项:1.每次灌肠的药液不应
目的:通筋活络、活血化瘀、消
肿止痛、清热解毒
不良反应及处理:1.皮肤过敏立
2
适应症:外科疮疡、跌打损伤、
4
即停止敷药并遵医嘱抗过敏治疗 ,
烫伤、肠痈或哮喘、肺痈、头痛、
2.中毒反应停药动态观察。3.烫伤
感冒、发热、咳嗽
按烫伤处理。
禁忌症:对所敷药物过敏者
操作步骤
第七节中药外用法-(二)中药换药法
概述:对疮疡、跌打损伤、蚊虫
目的:通筋活络、活血化瘀、消
肿止痛、清热解毒
不良反应及处理:1.皮肤过敏立
2
适应症:外科疮疡、跌打损伤、
4
即停止敷药并遵医嘱抗过敏治疗 ,
烫伤、肠痈或哮喘、肺痈、头痛、
2.中毒反应停药动态观察。3.烫伤
感冒、发热、咳嗽
按烫伤处理。
禁忌症:对所敷药物过敏者
操作步骤
第七节中药外用法-(四)中药熏洗法
概述:将中药研成细末,并与各
第四节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 汗法(解表法):观察出汗特点,生活起居,饮食宜清淡,用药护理宜武火轻煎 ,三因 制宜(因人、因时、因地) 注意事项适用于表证,忌用冷敷
• 吐法(涌吐法): 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生活起居,饮食宜禁食 • 下法(泻下法):观察用药后的反应,观察排泄物的色质量,生活起居,饮食实热者暂禁
• 预防措施:正确掌握药物用量、中病即止、合理配伍、遵守炮制工艺、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加
强健康宣教、提高管理水平。
• 中草药中毒的临床表现:过敏反应 、中毒反应(神经系统症状-马钱子、莨菪、消化系统症状-
水银、木通、呼吸系统症状-苦杏仁乌头、泌尿系统症状-万年青巴豆、循环系统症状-乌头商陆、
中毒性休克-洋金花白果)
概述:是以中药溶液,从肛门灌
超过200毫升,保留灌肠时应做到
1
入肠道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3
肛管细、插入深、注入药液速度
方法:1.目的导便通腹
慢、药量小、压力低
2.适应症:慢性结肠炎、
不良反应及处理:1.腹痛或腹泻
2
慢性生功能不全、慢性盆腔炎
4
时对症处理,2.肠道黏膜损伤时
禁忌症:肛门、直肠手术或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