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 宏观经济政策: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有意识和有计划地运用的政策工具。
2•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3•货币政策: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金融市场信贷供给与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和社会总需求以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
4•挤出效应: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者投资支出的减少。
挤进效应:政府在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诱导了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
5•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政府根据宏观经济指标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后,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
6•功能财政:是指国家关于财政活动不能仅以预算平衡为目的,而应以充分发挥财政的经济职能,保持整个经济稳定发展为目的的理论。
7•利率效应: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8•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变动,会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及其他以货币计价的资产的实际价值提高或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富有或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增加或减少。
9•失业:是指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工作意愿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经济现象。
10. 萨伊定律:也称作萨依市场定律,一种自19世纪初流行至今的经济思想。
萨依定律主要说明,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
11. 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自然情况下的失业率,他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12. 奥肯定律是反映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反方向变化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
13.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14. 通货紧缩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居民消费突然剧减,企业投资突然下降等原因使总需求下降,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物价持续和显著下降15. 滞胀: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并存的现象。
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和互补性的主要表现:一致性:对某一目标的追求或某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促进或影响其他目标的实现。
互补性:主要表现在一国经济能长期持续均衡增长,就业率就高,失业率就低;反之,亦然。
IS曲线的斜率如何影响财政政策的效应:IS曲线斜率平坦,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大,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强,较小的利率变动就会引起较大的投资变动;反之,is 曲线陡峭,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弱‘较大的利率变动仅仅引起投资的较少变动。
因此,当政府采用增加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 曲线向右移动从而使利率上升时,前者对投资的抑制作用大,国民收入增加少,因而财政政策效益较小,而后者对投资的抑制作用小,国民收入增加多,因而财政政策效应较大。
LM 曲线斜率如何影响货币政策的效应:LM 曲线铰平坦,即斜率较小,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较大,即利率的较小变动就会引起货币需求的较大变动,亦即货币供给的较大变动只能引起利率、从而投资的较小变动;LM 曲线较陡直,即斜率较大,表示货币需求弹性较小,即利率的较大变动只能引起货币需求的较小变动,亦即货币供给的较小变动就会引起利率、从而投资的较大变动。
因此,当LM 曲线由于增加货币供给量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向右移动时,斜率较小的lm 曲线引起利率下降幅度较小;投资增加较小,从而使国民经济增加较小,即货币货币政策较小;相反。
失业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是什么?1、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国家、企业)2、带来产出损失3、影响社会信心按照发生的原因,通货膨胀可以划分为哪三种,请简要说明。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3、结构型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概念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被规定为产量的增加,这里,产量即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
经济发展:从更广泛的的意义上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
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体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简答题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2.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 年提出来的。
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
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3. GDP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特点: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出来的以当年价或不变价核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缺陷:不能衡量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如家务劳动)不能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不能反映地下经济;GDP表明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但不能说明它包含具体是什么商品(导弹、面包、防盗窗等);GDP无法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三种核算方法生产法GDP^有最终产品的价值之和支出法GDP斗肖费+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财产)+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 (出口一进口)收入法GDP=T资+利息+利润+ 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GNP 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
比方说,我国的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的收入就应该计算在GNP中。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
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
比方说,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加值就应该计算在GDP中。
4. GNP与GDP的关系是:GNP等于GDP加上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再减去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
实际GDP与名义GDP的联系和区别名义GDP是指以现行市场价格计算的既定时期国内总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总和。
名义GDP是包含价格水平考虑的,如果我们现在的所有价格水平上升1倍,则名义GDP也要上升一倍。
所以名义GDP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在通货膨胀时期。
实际GDP是指在相同的价格或货币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不同时期所生产的全部产出的实际值。
实际GDP=g义GDP/GDP折算指数(即价格总水平)5. GDP平减指数和CPI经济学含义1、GDP平减指数衡量所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
这也是为什么CPI是消费物价指数的简写了。
2、G DP平减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产品。
3、这两个指数对经济中许多价格加总的方法不一样。
6. 均衡国民收入:均衡的国民收入就是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生产总值。
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就是指在自然失业率的状态下和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决定原理: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投资和储蓄相等时的国民收入,Y=C+I。
当假定消费函数c=a + 3 y则均衡收入公式是y=( a +\)1- 3 ).将投资作为利率的函数,即i=e-dr,此时均衡收入公式变为y=( a +dr)\(1- 3 ).2、在三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Y=C+I+G。
3、在四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Y=C+I+G+NX (NX为净出口,NX=X-M条件: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支出所决定,即由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所决定。
一般说来,决定消费函数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心理,因而消费函数较为稳定。
于是,均衡的国民收入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多少所决定。
8. 凯恩斯有效需求的构成: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国外净需求、政府支出。
P329. 凯恩斯函数、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二者是否都是大于0 小于1?P37答:首先,问题就是错误的,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0小于 1 ,但平均消费倾向是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1。
边际消费倾向的定义是: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即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因此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0 小于1。
而平均消费倾向是可能大于1 ,因为存在借贷消费的情况不能说是绝对的,举个例子,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有能力买房、买车了,并且预期收入会大幅增长,可能会贷款买房、买车,这种情况下是有可能让边际消费倾向大于 1 的。
(错a)边际消费倾向=总消费变动/总可支配收入变动•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0v MPC v 1 是对的.b)APC是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总消费/总可支配收入.APC>MPC 当消费大于收入时APO 1当消费和收入相等时APC=110. 储藏函数、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藏倾向答:1 、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之一。
由于在研究国民收入决定时,假定储蓄只受收入的影响,故储蓄函数又可定义为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随收入的变化而同方向变化,即:收入增加,储蓄也增加;收入减少,储蓄也减少。
但二者之间并不按同一比例变动。
2、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其公式为:APS=s/y平均储蓄倾向是递增的.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率,也就是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3、边际储蓄倾向(MPS)是储蓄曲线的斜率,它的数值是介于0和1之间的正数,也就是说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而且储蓄增加的幅度大于收入增加的幅度。
影响消费的因素: (1、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2、政府税收政策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
)收入、利率、价格水平、收入分配、预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1. 资本的边际效率、预期收益和供给价格及其相互关系;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
P55答:1、资本的边际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2、一、对投资项目产品的需求预期,二、产品成本,三、投资税抵免,四、投资风险,五、融资条件对投资需求的影响12. 按照凯恩斯理论,投资是如何决定的?答:凯恩斯认为,企业是否要对新的实物资本进行投资,既取决于这些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也取决于为这些资产所需要借入的款项所要求的利润之间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