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昼夜现象使地球表面出现晨昏线(圈),把地球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结合所学晨昏线的有关知识,回答1~4题。
1.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现象
B.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C.晨线的西边是昼半球,东边是夜半球
D.昼夜现象是自转和公转共同产生的
2.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②地球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③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④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公转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3.关于晨昏线(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晨昏线(圈)将地球划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B.晨昏线(圈)将纬线划分为昼弧和夜弧
C.晨昏线(圈)在地球表面上由西向东推进
D.晨昏线(圈)任何时候都将地球平分
4.在下面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解析:第1题,由于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产生昼夜现象,昼夜现象出现晨昏圈,晨昏圈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第2题,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只照亮地球一半产生了昼夜现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相互变化,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A项符合。
第3题,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相对于地球则自东向西运动,因此C项错误,符合题意。
第4题,结合晨昏线的判读和地球自转的方向分析,A点、C 点和D点位于晨线,B点位于昏线,因此处于黄昏的是B点。
答案: 1.B 2.A 3.C 4.B
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
据图
回答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
6.此时北京时间为()
A.6日12时B.7日12时
C.6日24时D.5日12时
解析:题目的解答要从信息的提取和分析入手。
从题干中可知,MON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日期为6日范围,非阴影部分不是6日范围。
确定P、Q两点所在的经线一条为0时经线,一条为180°经线。
P、Q两点所在的两条经线相比较,P点所在经线与晨昏线垂直。
只有0时经线才与晨昏线垂直,确定P点所在经线为0时经线,则Q点所在经线为180°经线。
地球顺时针自转,阴影部分的经度跨度为120°。
确定P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60°W。
综合上述信息分析此时地球的昼夜状况,确定地球的公转位置,计算北京时间等问题。
确定NO为晨线,MO为昏线,MON右侧为夜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北京时间为12时,顺地球自转方向,0时前为6日,0时后为7日。
答案: 5.D 6.B
为避免人们交流中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了日期变更线的方法。
下图是某校同学自制日期钟,其中短指针所对应的日界线不动,通过长指针表示全球日期分布。
读图回答7~9题。
7.当长指针指向Q时,伦敦时间为()
A.21时B.15时
C.9时D.3时
8.当北京时间8时整,长指针指向()
A.M B.N
C.P D.Q
9.经度相差60°的两地,地球自转一周时,两地处在同一日期内的时间可长达() A.6小时B.12小时
C.20小时D.24小时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该日期钟有两个指针表示日期分界线。
两个日期分界线分别是180°经线和时刻是0点的经线。
当长指针指向Q时,根据图中的经度判断,135°E时刻是0时,即45°W是正午12时,伦敦时间为15时,B对。
A、C、D错。
第8题,当北京时间8时整,即120°E经线时刻是8时,此时0°经线时刻是0时。
读图,0°经线过P点,所以此时长指针指向P点,C对。
A、B、D错。
第9题,地球自转一周时,转动角度是360°,经度相差60°的两地,不在同一日期的时间只有自转经过的这60°的时间,需要4小时。
所以两地处在同一日期内的时间可长达20小时,C对。
A、B、D错。
答案:7.B8.C9.C
下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图,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
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段河流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
C.赤道上D.南回归线上
11.若该段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该段河流需要特别加固的河堤是() A.东岸河堤B.南岸河堤
C.西岸河堤D.北岸河堤
解析:第10题,由剖面图可知,该河右岸冲刷严重,所以该段河流位于北半球。
第11题,由于该段河流位于北半球,右岸冲刷严重,又因为该段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所以右岸为该段河流的北岸,故该段河流需要特别加固北岸河堤。
答案:10.B11.D
12.读某节气太阳照射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________半球;图中E点的纬度是________。
(2)图中AEC表示__________线,图中所示地区是________季。
(3)此刻,图中A、B、C、D四处的地方时是:A____________时,B____________时,C__________时,D________时。
(4)从D点处向E点方向吹出的风,偏转后变成________风。
解析: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为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为顺时针方向旋转。
由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此半球为北半球。
AEC区分了昼半球与夜半球,为晨昏线。
E点位于北极圈上,纬度为66°34′N。
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因此图示地区为夏季。
根据图中太阳光线的方向,太阳光线正对着B所在的经线,因此,B点是中午12时。
A点位于晨线上,为清晨6时。
C点位于昏线上,为18时。
D与B 相差12个小时,因此D为0时或24时。
从D点吹向E点的风是南风,在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要向右偏转,因此,偏转后应为西南风。
答案:(1)北66°34′N(2)晨昏夏(3)6121824(0)(4)西南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_______。
(3)B即将进入________(昼/夜)半球。
(4)图中各点中,时刻为正午12:00的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B晚2小时的点是________。
(5)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把图中各点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一幅侧视日照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晨昏线(圈)的判读、时间的换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于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圈)所在的平面垂直,因此在侧视的日照图中过圆心(非地球的球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即为晨(昏)线;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各点也不停地自西向东经过晨(昏)线;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均为12:00;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到两极递减。
答案:(1)略。
(2)昏相互垂直
(3)夜(4)A F、H
(5)B=H>D=E=F>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