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课内文言文阅读(安徽)曹刿论战(节选)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誉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驰:。
(2)一鼓作气,再而衰再:。
(3)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靡:。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
(5)虽欲言,无可进者虽:。
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6.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的原因。
17.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 (4分) .(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
(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
14.(5分)(1)驱车追赶。
(2)第二次。
(3)倒下。
(4)指责。
(5)即使。
第1页共9页15.(4分)(1)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2)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
(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16.(2分)齐鲁长勺之战齐威王受蒙蔽(各占1分。
意思对即可)17.(4分)(1)鲁军打败齐军,克敌制胜。
(2)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
(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福建福州)阅读《曹刿论战》,完成9~13题。
(1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略写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4分)1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3分)9. (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2分,每小题1分)10.(1)通“遍”,遍及,普遍(2)为人所信服(3)击鼓进军(4)第二次(4分,每小题1分)11.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2分)12.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双方交战的过程(4分,每空2分)13. 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
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
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
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
⑥在作战时机的选第2页共9页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3分,任选一处分析,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均可)(福建泉州)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
(3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B.是日更定矣问今是何世C.问其姓氏望其旗靡D.强饮三大白而别乃记之而去7.解释加点词。
(4分)①余孥一小舟②见余大喜③及下船④客此8.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
(5分)9.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6.(3分)B7.(4分)①通“桡”(携,带.拿) 非常,十分等到客居,寓居8.(5分)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
(意思对,略有文采满分;其余答案酌情扣分)第3页共9页9.(3分)C(甘肃兰州)(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0-13题。
(12分)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请广于君广:_________ (2)寡人谕矣谕:_________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且秦灭韩亡魏”一句中“且”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且壮士不死即已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存者且偷生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根据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4分)(1)唐雌的使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古至今,像唐唯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4-16题。
(8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万钟于我何加焉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而山不加增复前行,欲穷其林第4页共9页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D.是亦不可以已乎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2分)10.(2分)(1)扩充(2)明白11.(3分)B12.(3分)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逆”“轻”各1分)13.(4分)(1)(2分)挫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
(2)(2分)举出人物1分,事迹概括1分。
示例: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三)(8分)14.(3分)D15.(3分)先前(有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乡”1分)16.(2分)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相关问题(20分)(一) 陋室铭(12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6.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A.何陋之有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醉翁之意不在酒7.翻译下面句子(3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8.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
(2分)第5页共9页答:9.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的节操和的情趣。
(5分)6.C7.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8.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9.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广东茂名)阅读《<论语>十则》,完成8- 10题。
《论语》十则(一)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四)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足以谓之‘文’也.”(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