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
摘要:通过预习指导,现场操作示范及实验操作考查等方法,强化了生物实验课教学,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结合学生特点,克服困难,完成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的责任。

自己经过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

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

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

部分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

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
弥补的损失,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

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

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要用左眼观察同时右眼睁开,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

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

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

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

例如在观察鱼鳍作用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知道作用就完了。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的名称。

做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部分结构认识各种鳍。

然后,按步骤观察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

再将观察后的各部位名称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
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

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

”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

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

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

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分生区既受根冠的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分生区,其上部则趋向于成熟区。

例如:学习“蝗
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以上就是本人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对中学教学实验的总结和看法,这里本人所说的也只是一家之言,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