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年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完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
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经过了五年的美术学习,他们对美术了解的也相对较多,大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
本学期继续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这一学科的特点,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体验形、色的变化与魅力。
另一方面则更加侧重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和渗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二、教材简析该教材贴近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
本册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5课。
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有不少系列的课,教学内容前后联系比较紧密,非常适合学生较深入地做一个专题。
并且有些教学内容还设计成了案例学习、问题学习和项目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增加学生集体合作的机会。
其次本册教材继续体现了人美版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关注美术文化的渗透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特点。
三、教学目标1、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
运用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2、熟悉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3、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在学习中逐步体会美术的学习特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2、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精神。
3、让学生运用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选择合适自己的各种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4、运用对比和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难点:1、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并且继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2、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1、1.教师本人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读、多思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案例。
在深入透彻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多样的实施教学。
2.在教学中,多遵循审美的规律, 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多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
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4.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5.注重教学评价,使评价能真正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六、教学进度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基本形体切挖教学目标: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
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
(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二、发展阶段。
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三、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四、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五、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六、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2、点的集合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
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2、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
尝试体验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注意整体画面色彩和谐关系。
3、感受点的艺术魅力。
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激发其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点的组合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和谐的色彩。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
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画纸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请你猜猜我是谁?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各种颜色的点)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是人物画)点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大家先来欣赏几张世界名画。
欣赏比较:1、《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修拉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画家。
2、《纳蒂布港》西涅克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创始人之一。
3《牧羊女》米勒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学生比较欣赏,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点彩派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二、发展阶段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可以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点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正方形是点;花园里开放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也是点;距离足够远的话人是点,汽车是点,甚至房屋也是点……出示图片,清学生再次辨析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点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比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欣赏图片,看看色点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
欣赏图片,了解点的排列方法与效果。
2、欣赏作品,感受点的魅力。
1)《殉教者》希腊马赛克镶嵌壁画小块的马赛克由点及面,追求绘画的效果。
2)《蜡染》苗族民间工艺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生动灵活。
3)《黑屋顶》吴冠中中国当代艺术大师把房屋屋顶、窗户概括成不同形状的点,组成一幅形式感很强的画面。
《山水》黄宾虹中国当代国画大师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变化万千,还概括的表现了各种物象。
4)《构成》维克托•瓦萨里法国由圆圈圆点组成具有惊人视错觉的瞬间效果。
5)《星月夜》梵•高法国后印象派画家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的感觉,增强流动效果。
《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法国米罗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
3、学生创作练习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
以不同的点为造型元素,采取各种工具和材料,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作品。
不同的工具可以表现不同的点。
欣赏课本P4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题材不限。
作业要求:用点的画法进行临摹或创作。
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三、展示与评价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张贴到展示板上。
2、小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3、各小组优秀作品大比拼。
优秀作品的作者说说自己的创意与绘制过程中的感受。
4、评出最佳作品四、下节课准备第二、三课时(第二课时欣赏制作,第三课时继续完成作品,并展示评价)一、欣赏图片欣赏一组马赛克镶嵌壁画西方美术史学家认识最早的镶嵌画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西亚的美索布达亚平原上,苏美尔人是这种艺术的始祖。
但是镶嵌工艺真正得到广泛发展是古代欧洲的意大利半岛。
公元313年,在君士坦丁堡的米兰颁布基督教合法以后,各地开始大兴教堂,几乎在教堂所有的穹顶、墙上布满了基督教壁画,由于镶嵌艺术在平面中耐久的原因使其成为基督教教堂壁画的首选。
点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的形式多样,色彩各异。
每一块马赛克都是一个漂亮的色点,成千上万个马赛克组成了色点的海洋,成千上万的色点构成气势宏大的镶嵌壁画,让人赞叹!我们能不能做出这种效果的装饰画,用来美化我们的居室,美化我们的校园呢?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想法,我们身边有没有可用的材料?彩纸剪贴、植物种子粘贴、蛋壳粘贴、彩色石子粘贴……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搜集身边常见的可用来制作色点装饰画物品。
点的形式表现点的集合效果方法很多,可以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点画方法。
三、步骤方法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蛋壳画。
先了解制作的步骤、技巧。
1、蛋壳要先洗净晾干,特别是蛋壳内的薄膜要撕去。
在白纸上画出喜欢的图案。
然后把图形拷贝到彩色卡纸上,卡纸的颜色要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