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七 人口与城市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七 人口与城市
2010年是6~14岁,这部分人在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在2025年出现生育高峰;中 国西部少数民族多,生育政策较宽松,且图示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 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
【命题陷阱】 陷阱1:人口惯性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试题中隐含的信息是某个年龄段人口出生 率高,当这个年龄段人口进入婚育年龄之后,出生的人口数量就多,而不是某年某 个年龄段人口多,该年人口的出生率高。 陷阱2:人口数量与人口比重:题目中隐含的信息是某一年龄段人口的数量少,则 该年龄段人口比重占总人口的比重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经历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 在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镇化进程存在区域差异。下图示意2010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镇人口增量、土地增量占全国比重。据 此完成3、4题。
3.图中各地区( ) A.城镇人口和土地增长均衡 B.甲地区人口城镇化增长最快 C.乙地区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D.丙地区城镇用地规模最大
第(2)题,思路分析如下:
【核心必备】 1.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城市化的社会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场秘技】 “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 工业区。 (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 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4.图中各地区促进城镇化合理发展的措施是( ) A.甲地区产业向城市中心集中 B.乙地区加大资源开采和利用 C.丙地区规划建设软件产业园 D.丁地区承接甲地区产业转移
3.B 4.D 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各地区城市人口和土地增长不均衡。甲地区城 镇用地增长速度明显比人口城镇化速度慢,而其他地区城镇用地增长速度与人口 城镇化速度基本匹配,说明甲地区人口城镇化增长最快。乙地区的资源型城镇因 资源枯竭,经济衰退,导致人口大量向其他地区迁移,人口减少。丙地区生态脆弱, 经济落后,人口环境承载力较小,人口密度小,城镇用地规模最小。第4题,甲地区 经济发达,城市环境问题突出,产业向城市外围扩散。乙地区资源面临枯竭,面临 无矿可采的困境。丙地区经济落后,不适合建设软件产业园。丁地区位于我国中 部地区,有利于承接甲地区产业转移。
1.下列关于韩国总和生育率的变化特征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持续下降 就业压力大 B.波动下降 子女抚育成本增加 C.持续下降 房价高涨 D.波动下降 自然灾害频发
2.若韩国维持当前人口规模,总和生育率应控制在( )
A.-0.1左右 B.0.1左右
C.1.1左右
D.2.1左右
1.B 2.D 第1题,从图中看,韩国总和生育率波动下降。2010年-2019年韩国没有 频发自然灾害;韩国总和生育率波动下降的原因是子女抚育成本增加,生育意愿下 降。第2题,由材料“总和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15~44岁) 平均生育的子女数”可知,一个妇女生育2个小孩,在理论上可以维持总人口不变, 再考虑人口夭折、意外死亡等情况,一个妇女生育2.1个小孩,可以维持总人口不 变,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因此若韩国维持当前人口规模,总和生育率应控制在 2.1左右。
高考猜押竞技场
【提分组·越过重本线】 坦桑尼亚(如图所示)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对GDP贡献不足13%。2000年以来,
该国平均人口增速保持在3.1%,人口分布呈现”南疏北密”的特点,集中分布在 东北沿海、维多利亚湖(淡水湖)沿岸和中部地区。2002-2012年达累斯萨拉姆市 人口偏移(指区域内部子区域人口增长速度偏离区域平均增长速度的增长,其值 为正,说明子区域的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区域平均增长;其值为负,说明子区域的人 口增长速度慢于区域平均增长)正增长位居全国首位,而以政治职能为主的新首 都多多马市的人口一直为偏移负增长。读图回答1~3题。
(1)D (2)C (3)B 第(1)题,2001-200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 25~29岁,1971-197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35~39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 段妇女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1971-1975年人口出生率最高。第(2)题,该市 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 岁,1986-1990年的育龄妇女2010年年龄在41~49岁,据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 41~49岁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0~24岁年龄组出生人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
(3)析变化:①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如上图)。其变化主要是受人口自 然增长率的影响;②特殊变化。下左图表示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这 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下中图表示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这是人口负增 长的结果;下右图表示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这可能是由于当地发展了 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
间( )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
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
(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1)B (2)C 第(1)题,根据材料判断,适宜推进同城化的城市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相邻城市,二是城市间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根据图示可推断合肥-巢湖 最适宜推进同城化,两者相邻,且属于双向首位客运流向;安庆-池州、亳州-阜 阳、芜湖-铜陵都属于单方向首位客运流向。第(2)题,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 和滁州都属于安徽省,两者之间行政联系密切;南京经济发展水平比合肥高,就业 机会多,吸引力更大,并且南京与滁州距离更近,会加大两者的客流差异;合肥和 南京虽然都是省会城市,但两者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南京经济发 展水平更高,且与滁州更近,南京的吸引力更大。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 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纠错辨析】 1.城市的商业区大多布局在市中心≠城市的几何中心一定是商业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如果只是在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城市的商业中心位于城 市中心。但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经济、历史、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如果考虑历史因素,城市的建筑物和街道设计会维持久远,早期的土地 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城市几何中心处就不一定是商业区。
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1986-1990年生育政策稳定;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在改革开放 后均较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1986-1990年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第 (3)题,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20年后的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 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9岁,图示这部分人 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10~14岁的人数也较少;因此推测2010-2030年该市 人口增长较为缓慢;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逐渐提 高;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在
2.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郊区人口不断增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城 市化高速发展阶段,郊区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不断增长。逆城市化是指人口由 市郊迁往农村和小城镇,大都市人口呈负增长,主要发生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 段。
高考演兵场·检验考试力
城市公园是指供居民和外来旅游者休闲、游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城 市公园伴随着城市趋同发展,其发展方向和速度与城市发展基本一致。下图示意 2018年芜湖市市辖区各级城市公园分布。读图完成1、2题。
【审题思维图】 第(1)题,思路分析如下:
第(2)题,思路分析如下:
第(3)题,思路分析如下:
【核心必备】 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场秘技】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定类型。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比 重大,塔形下宽上尖(甲图);②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 人数差别不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乙图);③老年型(缩 减型)——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下窄上宽(丙图)。
专题七 人口与城市
考点1 人口变化
(2020·全国Ⅲ卷)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 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 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1)~(3)题。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
1.从芜湖市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看,城市公园( )
A.与自然景观无关
B.大多沿河流分布
C.邻近人口密集区
D.多位于城市中心
2.对城市东北部出现较高等级公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房地产业行为
B.政府行为
C.文化行为
D.企业行为
1.C 2.B 第1题,结合材料“城市公园是指供居民和外来旅游者休闲、游憩、 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图中城市公园分布在城市东北部,且城市公园发展与城 市发展方向一致,因此在空间分布上,城市公园主要靠近人口密集区。城市公园 建设一般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图中看来并不沿河流分布,城市中心地 租较高,不适合建设公园。第2题,图中第一等级的公园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东北部 ,结合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过程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 素为政府的行为。房地产业行为、文化行为、企业行为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着城市规划,但最终城市发展要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