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立意思维方法
作文要能取得好成绩,立意高低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古人说“意为文之帅”,立意一旦确定,具体的谋篇才能展开。
立意的新意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角度的新;一是思考深。
这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
如:白人传教士到非洲黑森林传入教的故事。
可分三个角度立意。
1.黑人公主:一相情愿是要失败的。
(爱是共同浇灌的花朵)
2.黑人吃人:野蛮行为应该改正。
(文明的敌人是野蛮)
3.传教士:为了自由,生命也可抛弃。
如:白人老太吃牛排的故事。
(不要总认为自己在恩赐别人,常常自己在受到别人的恩赐)
一、正向思维的立意。
抓住事物间相似的特点,向一个习惯的方向联想。
△《绿色》
绿色(概念)→树木(具象)→环境保护(抽象)
绿色(概念)→邮递员(具象)→平凡而伟大(抽象)
从概念到具象依靠相关联想,而从具象到抽象,依靠的是类比联想,是为了从具象(事件)的行为中提取道理。
那么,具象在写作中又有什么意义呢?具象是为了绘形,绘形是为了抒情,写文章的要害在于四个字:形、情、事、理。
形是抒情的依托,事是提练的根据。
△思考:
自行车:只有前进才能站得稳
茶杯:装満了是为了贡献,不曾吝啬过一滴水。
挫衣板:以自己的不平,洗涤人间的污垢。
酒:水一般温柔的外表,火一般猛烈的内心。
☆这些立意都是有意义的,那么,意义生何处?意义生自于人类社会。
所心深刻的立意,是于社会本质与现象分不开的。
△再如高考题:杂
杂(概念)→一盘菜(具象)→味美是精华的聚合。
(抽象)
杂(概念)→一本书(具象)→广博是百科知识的荟萃。
(抽象)
杂(概念)→一个宇宙(具象)→宽广是天地万物的包容。
(抽象)
再如高考题:面向大海
面向大海→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听一首激昂的人生之歌。
面向大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看一幅团聚的被害人生之画。
面向大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读一本厚重的人生之书。
△读例文:《“作茧自缚”求发展》(龙六宝典,P273)
[小结]
1.理是从具象的事件中提练出来的。
2.意义生成于人类社会,立意要有意识地与社会联系起来。
3.类比不仅要注意在道理上的相通之处,还要注意审美习惯。
二、逆向思维立意。
由一事物联想到与其相反、相对的事物。
正向思维有诸多的优点,也存在着定势的弱点,只朝着一个习惯的思维方向想,思维的空间相对就变小了。
逆向思维就是要打破定势的弱点,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请谈一谈“红砖”的非建筑用途。
重量:镇纸,做铁锤,武器,重垂体
质地:练功,雕刻,磨刀
形状:小板凳,乒乓球网,足球球门,直尺,垫桌子
颜色:粉笔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用到逆向思维,例如,一家公司新建了一栋高耸入云的大楼,公司各部门迁入新大楼后,不久就发现但电梯间小了些,员工们抱怨电梯的速度太慢,请建筑师来解决,办法只有两种,一是扩大电梯间,二是再建一个电梯,这都要动大工程,将导致大量员工的工作陷入混乱。
公司并没有改建电梯的通道,而是在每一层电梯口旁边安放了一面大镜子,此后员工们都会在镜子前多花一点时间来注意自己的仪容,渐渐地人们的抱怨就悄无声息了。
这个故事的中的主要矛盾是“时间”——等电梯花费的时间多了。
正向思维是:扩容,加快速度;逆向思维是:“把等的时间消耗掉”,使人不感觉到“等”。
△数学问题也可用逆向思维。
例如,一池塘里的浮萍,每天按一倍的速度生
长,长到第17天,浮萍盖满了池塘。
问长到哪一天,浮萍正好盖住池塘的一半?
(第16天,不必一天天地计算,只要从最后一天倒推,即可。
)
☆可见,逆向思维在生活学习中是经常会用到的,作文也不例外。
例如“绿色”,正向的立意我们已讲了不少,能不能逆向思考呢?
思考:绿色(正向)→新鲜→生命力
绿色(反向)→古老→悠久而深厚
立意:绿色→博物馆青铜器上的铜绿→中国历史博大精深,要重视悠久文化的积淀。
△思考:
选择——放弃
突破——保持
镜子—维妙维俏,却左右颠倒。
班门弄斧——弄斧必到班门
黔驴技穷——黔驴技未穷(驴之技不是用来与虎搏斗的,它的“技”是拉车、推磨)
1.逆向思维进行的方式是:先对事物作正向思考,再选出对立面作反向思考。
经过比较,选同反向思考的合理的部分。
如《假山》
正向:假山——玲珑剔透——美丽的╲
要真不要假。
反向:真山——高大雄伟——壮丽的╱
立意:假山以假相献媚,要人们忘记大山的雄伟。
以此思维形式,可以写出在谋篇与立意上新颖的文章。
如:《日出》
正向:登高——远眺(向东) ——壮丽的(自然)
反向:就低——近观(向西) ——壮丽的(社会)
△读例文:《“名师出高徒”析》(龙六宝典,P310)
2.逆向思维要坚持“求异不是求谬”的原则,逆向思维是标新立异,不是标新立谬。
三、多角思维立意。
即对材料(或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因子去分析、联想,
从中提炼出立意。
一般而言有两种形式。
1.辐射式联想。
由一个中心向四处散发开来。
例如:《绿色》
①生活的绿色——真诚、朴素
②生命的绿色——朝气、进取
③文化的绿色——纯真、高雅
④社会的绿色——关爱、诚信
⑤自然的绿色——平衡、协调
△这些由中心向外散发的角度是多方面的,作为学生,应该关注以下八个角度。
⑴生存与生活;⑵交往与合作;⑶道德与情感;⑷学习与教育;⑸方法与效率;⑹环境与社会;⑺价值与理想;⑻历史与文化。
2.剖解式联想。
把一则材料剖解为多个因子,根据因子的内容与材料中心的关系去联想、提炼。
例如:山西省阳城县农民把教师当作“圣人”争相聘请,农民们说,抢到了好老师,就抢到了“财神爷”。
△思考的步骤:
①分析组成材料的各个主要的“因子”。
②对各个“因子”进行自我提问:是什么?为什么?
③凝炼语言,写出立意,(立意诉诸文字,必须醒目)
△分析:
农民:农民不仅认识到物质的价值,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他们会真正富起来。
圣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材已蔚然成风。
财神:世界上最大的财富是知识。
抢:教师紧缺,振兴教育,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