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表格分析专题)

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表格分析专题)

七、表格分析专题1、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甲同学依据“石块扔入河中的水里总是沉入河底,木头放进水里却会浮在水面”,猜想:沉入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乙同学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银中的铁块最终漂浮在水银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能会对它浸入液体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

⑴于是他们首先用细线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如图1(a)所示),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 = 3.2牛;再把该石块浸没在水中(如图1(b)所示),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牛,发现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_________物体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从而判断出甲同学的猜想是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⑵接着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三中。

表三实验序号123456物块A B C D E F物块密度(千克/米2.7×1032.2×1031.1×1030.9×1030.6×1030.4×103(a)图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的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至此,大家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要完善证实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

于是他们决定下面还要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它提供全面、有力的依据。

2.某小组同学连接图15所示的电路开展电学实验,其中定值电阻R 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 2标有“50Ω 2Α”字样,电路连接正确。

闭合电键后,他们首先将变阻器R 2的滑片P 移动到某一位置,读出各个电表的示数;然后再将滑片P 向变阻器R 2实验时电压表V 1、V 2b 端”或“没有”)图2b②请在表格的栏目中,填上电压表V 1、V 2的符号。

③若已知三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0.4安、0.3安和0.2安,请将以上示数正确地填入表格。

④若要利用上述表格中的数据验证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则可以选用表格中的哪几列数据,并说明选用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小组同学做实验探究盛有液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压力大小遵循的规律.如图3(a)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的水,利用仪器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并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又用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之后,他们又在如图3(b)所示三个不同底面积的口大底小容器中注入等质量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

(800ρ=酒精千克/米3)表一(注入水0.1千克) 表二(注入酒精0.08千克) 表三(注入水0.1千克)(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有关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7(或2、8或3、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容器底 面积(厘米2) 容器底 的压强 (帕)010实验序号深度(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2) 容器底 的压强 (帕) 41078.实验序号深度(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2)容器底 的压强 (帕)图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底部的面积和容器形状。

(4)该小组同学对每表中第三、四列数据进行处理后结合相关条件(即液体的质量),进一步综合分析归纳得出结论:(a);(b).4、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猜想小成同学根据公式P=I2R,认为: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而增大。

小顾同学根据公式P=U2/R,认为: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而减小。

(2)实验验证他们分别利用阻值为5欧和10欧的定值电阻、一个标有“202A”的滑动变阻器、电压为6伏的电源、电键及若干导线,按图14连接电路,进行实验。

实验中,他们通过两个电表的示数,计算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及其电功率,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选填“小成”、“小顾”或“小成和小顾”)。

(3)交流与评估Ⅱ 为了使该小组同学的探究目的更全面,你认为他们还应进行的实验是 。

A .取阻值为15欧的定值电阻,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B .继续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C .改变电源电压,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Ⅲ 表二实验序号7与10中,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是相等的。

若要在表一中增加一次实验,使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与实验序号5相等,你认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为欧。

5、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按图5正确连接电路,将不同的导体甲、乙、丙分别接入电路的M 、N 两端后,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进行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在表一、表二、表三中。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变化情况,由此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②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二、三中的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a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的数据可知 。

(b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的数据可知 。

该小组同学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发现:当 相同时,电压与电流的比值越大的导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就越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映了 。

表一:导体甲 实验 序号电压 (伏)电流 (安)表二:导体乙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电流 (安)表三:导体丙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电流 (安)图5VANM6、组同学用DIS实验装置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他选取了三种材料:钨丝、锰铜丝和镍铬丝。

保持温度不变,所测得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前四列,为了进一步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长度、材料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实验数据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三个表格中的后四列中。

表一(钨丝)表二(锰铜)表三(镍铬)(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4与5、7与8)的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析比较表中的实验序号 ,以及相应的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是:在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时,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不同。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二、三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 ;(b )分析比较 。

图(1)h =0.02m 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牛。

⑵小陶分析实验序号1至7,得出初步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深度成正比”。

小明认为小陶得出的结论不够完整,理由是 _______ 。

小明还认为实验过程不够完善,理由是 ___ 。

(3)陶选用的圆柱体高度范围是( )A “13厘米>h >12厘米”B “14厘米>h >13厘米”。

8、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猜想电阻与电压、电流有关,小李猜想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他们设计了如图7的电路,选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导体、若干节干电池及其他必要器材进行实验。

(1)在设计电路时,小明认为还需在M 、N 两端并联一个电压表才能正确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小李认为干电池的电压是已知的,所以实验中不需要电压表;经讨论后他们达成了共识并完成了实验。

你认为 (选填“小明”或“小李”)的观点是正确的。

(2)两位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并将实验测得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 导体A 长度0.4米 横截面积0.3毫米2表二 导体B 长度1.2米 横截面积0.3毫米2表三 导体C 长度1.5米 横截面积0.3毫米2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可判断 (选填“小明”或“小李”)的猜想是错误的。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在表三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请你在表四中填写需选用这种材料制成的导体还需满足的条件。

小明认为在后续实验中,D 、E 两端的电压必须与表三中的图电压值相同;小李认为在后续实验中,通过D 、E 的电流必须与表三中的电流值相同。

请你判断:小明的观点是 的,小李的观点是 的。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9、小李和小芳同学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做了如下实验。

(1)将四端开口的玻璃管三端扎上橡皮薄膜,竖直插入水中,实验现象如图8,由此可得的结论是:液体内部 都有压强。

(2)为进一步研究,两位同学都用U 形管压强计、刻度尺等进行实验,如图9,分别将带有橡皮膜的塑料盒插入到水和酒精中的不同深度处,并将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其中H 1<H 2<H 3)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② 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完成上述实验研究后,两位同学经分析讨论,认为可以用 U 形管压强计和刻度尺来鉴别水和浓盐水(ρ水<ρ盐水),请你帮他们一同设计并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10、小明同学做“探究实心均匀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他把由A 、B 、C 三种不同材料制成的若干个实心均匀圆柱体分别竖直放置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了多次实验,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时,表一 水(ρ水=1.0×103千克/米3) 序号 深度(厘米)U 型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厘米) 表一 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序号深度(厘米) U 型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厘米)图8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通过比较,发现沙面的凹陷程度有相同也有不同,实验序号1、2与3凹陷程度相同且最大,4、5与6凹陷程度相同且其次,7、8与9凹陷程度相同且最小。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均匀圆柱体,高度相同时,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也相同,与底面积的大小(选填“有关”或“无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