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原理 第十六章 激励

管理学原理 第十六章 激励

管理学原理
第十六章激励
名词解释:
1、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且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2、经济人:又称为“理性——经济人“,也称为实利人,它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其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

3、强化:是心理学术语,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4、积极强化:指积极行为发生以后,立即用物的或精神的鼓励来肯定这种行为。

在这种刺激作用下,个体感到对他有利,从而增强以后的行为反应频率,称为积极强化。

5、消极强化:当一个特定的强化能够防止产生个人所不希望的刺激,称为消极强化或逃避性学习。

6、惩罚:在消极行为发生之后,使实施者受到经济上或名誉上的损失,或取消某些为人所喜爱的东西。

从而减少这种行为,称为惩罚。

7、消失:是撤销对原来可以接受的行为的强化,由于一定时期内连续不强化,这种行为将逐步降低频率,以至最终消失。

8、行为有因:是指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

简答题和论述题:
1、简述激励理论的基本种类?P353-360
答:①激励内容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激励需求理论。

②激励过程理论:期望理论、波特——劳勒模式。

③行为改造理论:激励强化理论、归因论。

3、简述双因素理论?P354-355
答:①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

②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得到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如成就、赏识(认可)、艰巨的工作、晋升和工作中的成长、责任感等,得到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

③赫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但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的情绪;保健因素改善后,职工的不满情绪会消除,并不会导致消极后果,职工知识处于一种既非满意,又非不满意的中心状态;激励因素才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

2、简述需要层次理论?P354
答:①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

②他认为人类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级的需求开始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需求。

他将个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定或安全的需求、社交和爱情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③当一组需求得到满足时,这组需求就不再称为激励因素了。

由于每个人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管理者必须用随机制宜的方法对待人们的各种需求。

4、简述波特——劳勒模式。

P355-356
答:①波特和劳勒在期望理论基础上引伸出了一个实际上更为完善的激励模式,并把它主要用于对管理者的研究。

所以,一个看得到的对所做努力的公平报酬,必然会影响职工得到满足程度。

②努力的程度取决于报酬的价值加上人们所看到的有关认为是需要的能力以及实际得到报酬的可能性。

这种看得到的努力和得到报酬的可能性又受到实际工作成绩的影响。

③职务工作中的实际成绩主要取决于所做的努力,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受一个人该项工作的能力和他对所做工作的理解力的影响。

6、激励的方式(方法)有哪些?P361-364
答:①思想政治工作②奖励③职工参加管理④工作内容丰富化⑤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
7、简述有效激励的要求?(为使激励取得效果,管理者应该怎么做?)P364-366
答:①坚持物质利益原则②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③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④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
8、对组织中人的不同假设,将直接影响到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试分析管理中的四种人性观点?P350-353
答:关于人性的认识,谢恩归纳了关于人性的四种假设:
①经济人的假设: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其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

根据这一假设引出的管理方式是,组织以经济报酬来使人们服从和做出功效,并运用权力和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及引导职工。

②社会人的假设:社会性需求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上的报酬更能激励人们。

根据这一假设引出的管理方式是,组织应注意从事此项工作的人们的需求,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职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倡集体奖励制度。

③自我实现人的假设:人们除了物质和社会需求之外,还有一种想充分运用自己的各种能力,发挥自身潜力的欲望。

管理者的任务是,安排好组织工作方面的条件和作业的方法,使人们的智慧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而努力。

④复杂人的假设:认为上述三种假设并不适用于一切人。

人是复杂的、非均质的、多样化而且是变化的。

管理者必须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5、试述激励强化理论及其应用原则?P358-360
答:①强化是心理学术语,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激励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可以采用的四种强化类型: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或逃避性学习、惩罚、消失。

②应用原则:要设立一个目标体系;要及时反馈和及时强化;要使奖酬成为真正的强化因素;要多用不定期奖励;奖惩结合、以奖为主;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强化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