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一技术措施(二)构造2013.07

统一技术措施(二)构造2013.07

五、构造及配筋要求:(红色字体处为易出错条款)1、配筋原则:除非有特殊理由且征得专业负责人同意,构件实际配筋时不得放大,严格按计算值配置;梁配筋时最多增加10%以内。

2、箍筋优先使用三级钢ф8,三级钢ф10,三级钢ф12。

3、楼(屋)面板:3.1跨度≤2.4m的隔墙下可以不设次梁(需要梁形成高差者除外),但应设板底加强筋(在“结构总说明”中表示)。

电算时该墙作为板上恒载输入(将该墙重量平摊做为均布面恒载q)。

3.2 板厚及配筋建筑凹口连接板板厚为12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连接墙体方向)/ф8@200或计算结果的大值;框筒结构核心筒区域板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住宅部分楼电梯筒板厚11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转换层板厚最小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12@150;.转换层上下各一层板厚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地下室顶板厚度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最小ф10@150(人防部分除外);裙房商业大洞口周边楼板加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地上)、ф12@150(±0.000m);电梯机房板厚为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电梯底坑板厚300mm,双层双向钢筋ф14@150;扶梯底坑板厚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

人防区板厚250mm;商业部分楼板板厚110mm(井字梁);办公、酒店标准层板厚120mm;住宅部分楼板最小厚度100mm;所有结构单体屋面板厚为120mm。

带角窗房间板厚130mm。

3.3 住宅项目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6@200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办公和商业项目楼板跨度≥4200的一般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6@200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

长沙项目,短跨大于3.9米的板四角部位;阳角部位;剪力墙转角部位应配置间距不大于100mm且与受力钢筋直径相同的双层双向的抗裂钢筋,配筋长度应大于板短向跨度的1/3。

3.4大屋面板配筋设双层双向拉通筋(上筋采用10@200,负筋不足时设置支座附加短筋,支座附加短筋间距应取为@200。

下筋构造配筋为ф8@150)。

3.5所有阳角、板短跨边≥3.6m的板角均要设抗裂附加筋,但在板配筋图中不予表示,统一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表示。

3.6楼板配筋计算统一用PKPM,实配时不再放大。

·计算时,边梁处、有高差处按简支边,中间连续处按固支边;·板支座负筋长度:取短跨跨度的1/4,中支座取两侧较大跨跨度的1/4,·按简支端计算配筋(负筋)用ф8@200,且不少于板底相应方向的A s /3;单向板的分布筋配筋率≥0.15%,且≥15%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

3.7 楼板受力筋按最小配筋率控制时,[ρmin]=0.2%和45f t/f y的较大值,按楼板构造配筋表执行。

8 mm;间距不大于150 mm。

框架-核心筒在核心筒130mm楼板处设双层双向钢筋网,配筋不小于8@120。

3.8 楼板上开洞一般厨房、卫生间的预留洞其构造措施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表示。

转换层楼板开较大洞口时,应设置边梁,梁宽≥350,配筋率≥1.0%。

其它特殊要求者应予标示。

3.9楼板降标高:应满足建筑要求。

(个别卫生间经建筑同意可不降)一般楼面-0.05阳台:-0.10卫生间:-0.10楼梯间:-0.05(注意局部错层处,画出剖面且梁满足要求)3.10通风机房、配电室、空调机房的板配筋增大1.15倍。

3.11 板负筋计算时,当板厚差值≤30mm时相邻两跨按薄板查取配筋;当板厚差值>30mm时,厚板跨中钢筋按简支计算,支座钢筋按薄板查取配筋。

厚板的挠度及裂缝验算按简支计算。

3.12边跨板支座为梁时,负筋按最小配筋率配置。

板支座为墙时,负筋按固端,底筋按铰支计算。

3.13 跨度大于等于4米的板应验算裂缝与挠度.3.14 悬臂板上部纵筋伸进相邻板内长度不小于悬臂长度的1.5倍。

3.15 本条适用于江苏省住宅工程3.16.1、现浇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厨房、卫生间、阳台不应小于100mm。

3.16.2、建筑物两端端开间及变形缝两侧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

其他外墙阳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应小于2000mm。

3.16.3、当阳台挑出长度L ≥1.5m 时,应采用梁式结构;当阳台挑出长度L<1.5m且需采用悬挑板时,其根部板厚不小于L/10 且不小于120mm,受力钢筋不应小于10mm。

4、梁:(抗震规范6.3.1~6.3.4条)4.1. 梁截面尺寸:框架梁:梁宽≥250,梁高≥400。

次梁:梁宽≥150(跨度及配筋少的次梁用150宽),梁高≥3004.2 配筋:·表示方法按11G101-1(根据抗震等级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配筋按SATWE 计算值(配筋说明详见p54):·框架梁架立筋2根14,次梁架立筋为2根12。

·在箍筋配置时:如果梁上为均布荷载,按计算配置;如果梁上荷载有集中力或多个集中力,非加密区按最大计算值配置;对于受扭梁,单肢箍筋面积应≧抗扭箍筋沿周边布置的单肢箍筋面积(Ast1)。

梁箍筋直径大于10时应提交专业负责人讨论。

框架梁沿梁全长面积配箍率特一级、一级不应小于0.3ft/fyv,且加密区不应小于0.33ft/fyv,二级沿梁全长不应小于0.28ft/fyv,三、四级沿梁全长不应小于0.26ft/fyv。

·框架梁箍筋直径特一级、一级不小于φ10,二、三级≥φ8;若纵筋配筋率>2%,箍筋直径应增大2mm。

·型钢混凝土梁箍筋直径≥φ10。

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0.3%.·梁腰筋:梁腹板高(梁高-板厚)≥450,两侧应对称配置腰筋,腰筋间距≤200,直径φ≥10;对于受扭梁,腰筋总面积≧梁受扭计算面积(Ast);且腰筋单侧配筋率≥0.1%(腹部面积)。

裙房大洞口周边框架梁设抗扭腰筋φ16@200,其余单体楼板开大洞口处设抗扭腰筋φ14@200。

·纵筋量实配时不得放大,计算值≤实配钢筋面积≤(计算值+单根纵筋面积);重要构件由审核人员提出加强部位及加强尺度电梯机房、通风机房、配电室、空调机房的梁配筋增大1.15倍。

·框架梁纵筋在柱内水平段锚固长度要满足0.4L aE。

次梁端节点按铰接计算和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时水平锚固长度不同,详见图集。

·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ρ≤2.5%(计算ρ时应取h0,一般是双排筋,此时h0=h-60),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框架梁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小于2φ14,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较大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小于2φ12.·框架梁纵筋直径宜d≤25,次梁纵筋直径宜d≤20。

·次梁配筋:箍筋设置(除计算配筋外,次梁箍筋可按以下采用):梁高≤300,箍筋不小于φ6@150 (2);梁高>300,箍筋不小于φ8 @200(2);次梁上部设架立筋,不设拉通筋,支座钢筋按计算结果另配;电算简支端支座配不小于底部钢筋的1/4(当电算简支端支座配筋值大于5时该情况为次梁端部计算配筋过大,点铰后变为简支端)。

·集中力处附加横向钢筋配置:所有集中力处每侧均设3道箍筋,当集中力大于6道箍筋的承载力时,再增设吊筋(吊筋大小=集中力–6道附加箍筋,最小吊筋2根12),应打印剪力包络图对照配置。

·悬挑梁配筋:悬挑梁抗弯纵筋面积比计算值增加20%,底筋按电算结果配置,且≥2φ12当悬挑净长度≥2m时,不小于2根14 ;悬挑梁悬挑长度小于等于2m时,上部负筋伸入相邻跨内根数为为2根或箍筋肢数;悬挑梁悬挑长度大于2m小于等于3m时为上部第一排纵筋;悬挑梁悬挑长度大于3m时为上部全部纵筋。

·悬挑梁箍筋≥ф8@100或计算值.·当悬挑梁(次梁悬臂)支撑在框架梁时,其相邻内跨梁底筋比计算值增加15%。

且做为支撑的框架梁箍筋全长加密,设抗扭纵筋,上部设通长钢筋(即不设架立钢筋)。

·曲折梁及由于楼面开洞造成的无翼板梁的配筋:应适当加强配筋,箍筋及抗扭纵筋除满足计算外,并不小于:跨中箍筋≥ф8@100,抗扭纵筋:ф12,间距200(另加)。

·框架圆弧梁箍筋≥ф10@100,抗扭纵筋:ф14@200;次梁圆弧梁箍筋≥ф8@100,抗扭纵筋:ф12@200,。

·有次梁作用(次梁跨大于2m)的边梁,(由错层造成)错翼板梁:应适当加强配筋,箍筋及抗扭纵筋除满足计算外,并不小于:跨中箍筋≥ф8@150,抗扭纵筋:直径12,间距200。

·框架梁一端与柱相连、一端与梁连时(即单向框架梁),与梁连的一端电算时不应设铰,其支承的主梁应加强配筋,箍筋及抗扭纵筋应满足计算,并不小于:跨中箍筋间距@150,抗扭纵筋:ф14,间距200。

·跨度大于等于9米的梁及跨度大于等于2米的悬挑梁应验算裂缝与挠度·与楼梯相邻并承受楼梯荷载的梁底配筋放大1.2倍,梁高取1/12 计算跨度.·框架柱上遇有三梁及以上交会处,相关梁底筋放大1.1倍·转换梁:框支梁抗剪箍筋、受力纵筋实配值均为计算值放大1.2倍,且纵筋配筋率≥0.8%;偏心受拉的框支梁支座上部纵筋至少有50%或第一排钢筋沿梁全长贯通,且沿梁高应配置间距小于200,直径≥16的腰筋;框支梁箍筋≥ф12@100;且梁加密区最小面积配箍率特一级不应小于 1.3ft/fyv。

当上部墙体的中线与框支梁的中线不重合时,需验算框支梁的抗扭。

框支梁高度不应小于计算跨度的1/6。

·托柱的梁配筋:梁底筋均放大1.2倍,支座负筋第一排拉通,箍筋至少配φ10@100。

抗扭腰筋14@200.·电梯机房的屋面吊钩应设一道次梁。

·连续次梁当高差大于300mm时,高差处次梁端部点铰计算。

·连续框架梁当高差大于300mm时,高差处梁端部点铰计算复核跨中配筋和相邻支座钢筋。

·主楼与裙房相连接处未设置沉降缝时,相接处在裙房一侧框架梁负筋第一排全部拉通,箍筋加密。

板负筋拉通至相邻内跨主梁或次梁处。

地梁与地下室相连时,第一跨箍筋加密,负筋第一排拉通。

5、框架柱:(抗震规范6.3.5~6.3.10条)·轴压比限值:一级0.65,二级0.75,三级0.85,四级0.9(框架结构)一级0.75,二级0.85,三级0.90,四级0.95(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一级0.6,二级0.7,(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纵筋配筋率:特一级角柱、框支柱ρ≥1.6%,特一级其它柱ρ≥1.4%;一级ρ≥1.15%;二级ρ≥0.95%;三级ρ≥0.85%;柱纵向钢筋直径≥14(福建地区≥16).· 箍筋:特一级、一级柱箍筋直径≥φ10,二、三级直径≥φ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