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认识时、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
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
这节课是“认识时、分”的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分。
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l时=60分。
【教学难点】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小闹钟、教学用钟面、口算一张、写字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朋友,看,他是谁?(把喜羊羊图片拉大)。
喜羊羊到徐州来旅游,你愿意作他的小导游吗?让学生说说:几时喜羊羊来到哪里?(出示三张图片)谈话:喜羊羊从徐州回到家以后,第二天要去上学。
看,喜羊羊什么时间去上学。
你每天什么时间去上学啊?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的方法。
(板书:认识时和分)[这样的设计既使学生回顾了已有的知识---认识整时,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钟面师:钟面上有些什么?(学生回忆)我们边回忆边把钟面画出来,好吗?师:我们先画一个圆。
(钟面上有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在白板上画出。
▲生:有时针、分针。
师:我们怎样区别他们呢?生1:又粗又短——时针,又细又长——分针。
生2: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
师在白板上拖出时针和分针。
▲生:12个数。
师在白板上书写12个数。
(最上面是12,最下面是6,最右面是3,最左面是9。
补全其余的数。
)师:12个数字均匀地排成一圈,他们把钟面平均分成了几个大格呢?生:12大格。
(一起数一数。
)小结:原来钟面上的这12个大点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份,也就是12个大格。
抢答:12――1是几大格?12——4是几大格?从12——7又是几大格?▲生:有小格师:每个大格中有几个小格?师:白板拖出一个钟面,放大,让学生任选一大格数一数有几个小格。
师在白板画小格。
12—1之间有5小格,12—2之间有几小格?那么钟面上一共有几小格呢?拿出钟面数一数。
交流:你是怎样数的?生1:我是一小格一小格数的。
生2:我是5小格5小格数的。
……比较方法,带领学生一起5小格5小格数,边数边在钟面的外围写出5、10、15、20……运用白板的聚光灯,去掉外围的数,提问:12—3有几小格?12—6有几小格?12—9呢?[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同时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的在白板书写,并且通过白板的放大、聚焦等功能,使学生加深了对钟面知识的认识。
](二)认识时、分。
1、认识时(1)谈话:一个漂亮的钟面就画好了,在画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中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时针和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大格,多少小格来计时的?那么时针走几大格是1小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白板演示)生:时针从12走到1,走了1大格,就是1小时。
(板书)(让学生相互说: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师:你能在你的钟面上也拨出1时吗?生操作。
师: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生:时针从2走到3也是1小时。
……师:时针在钟面上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也就是时针走了1大格,经过的时间就是1小时。
(儿歌: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走了几小时)(2)时针从12走到2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3呢?时针从12走到12呢?3、认识分。
(1) 认识1分。
师:那么分针怎样走表示1分呢?(白板演示并放大)生:分针走1小格是1分。
(板书)生在钟面上拨出1分。
同桌互相检查。
(2)认识几分。
师:分针继续走一小格,是几分?(2分钟) 你怎么知道的呢?(分再走1小格是2小格,就是2分。
)师:那么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呢?你是怎么看的?生:分针从12走到1是5分。
分针走了5小格。
师:现在分针走了几分,告诉同桌,并说说怎样看的?生:分针从12走到2走了10分钟。
生:一共走了10小格。
师:分针从12走到6,走了几分?(30分,我们平时生活中还可以说半小时。
)师:分针走1圈呢?生1:60分。
生2:1小时。
(生编儿歌: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走了几分钟。
)[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注重动手操作的同时,注意引导区别时针走1大格和走几个大格的不同,区别分针走1大格和走几个大格的不同,区别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计时的,在观察、操作、比较中使学生学会方法,掌握知识。
](三)认识时与分间的关系师:怎么有的小朋友说1时,有的朋友说60分,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让时针和分针一起走一走,请你们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
(白板演示)学生交流:生1: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
生2:分针走了1圈。
生3:分针走了60小格。
生4:分针走了60分。
生5:时针走了1大格。
生6:时针走了1时。
师:是的,它们同时走同时停的。
拨动你们的小钟,我们再来观察一下。
指导学生拨钟:把分针拨到12,分针走1圈,看看时针走了多少?师小结:分针走1圈(60分),时针正好走1大格(1时),他们经过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1时=60分。
(板书)我们再来体验一下。
(白板演示,让学生再次观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我安排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亲自经历、体验做数学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白板的标注功能,学生准确的理解1时=60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三、体验1分钟,1小时有多长。
1 、游戏体验1分。
师:我们已经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那么1分到底有多长呢?我们静静坐着,感受一下。
(学生静坐1分。
)教师看白板中的计时器进行计时。
师:你感觉1分钟长还是短?(学生自由交流。
)师:我们静静地坐着,感觉1分很长,有的小朋友快坐不住了。
现在我们轻松一下,来欣赏迎迎带来的一首歌。
(播放时间像小马车动画。
)师:欣赏完了这首歌,你感觉1分钟长还是短?(学生自由交流。
)师:是啊,1分钟,如果小朋友做喜欢的事情,一会儿就过去了。
1分钟还能学习呢,比如做口算,写字,我们来体验一下吧。
活动:口算,写字,测脉搏,做眼保健操。
(播放1分钟音乐,音乐开始时开始做,音乐结束时停。
)全班交流1分钟做了多少事。
谈话:1分钟还能做很多事情,看:教师补充:①小学生1分钟可以跳()下绳(课后作业)。
②中央少儿节目播音员1分钟播150个字。
③人每分钟步行约70米。
1分钟虽然很短,但充分利用却能做很多事。
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直接体验与间接感受,引导学生了解1分钟的珍贵,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又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2、感受1小时。
谈话:刚才我们体验了1分钟有多长,你知道1小时有多长吗?就我们上课来说吧。
你知道一节课()分钟,课间休息()分,再加()分是1小时。
(白板上逐句出示,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白板上书写。
)师:1小时能做什么事呢?介绍:一期央视大风车是30分,几期大风车是1小时?1小时还能做些什么?可以回家问问你的爸爸妈妈,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家务事体验一下。
四、总结升华师:小朋友,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了( )分,还有( )分就要下课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生自由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忆教师在白板上拖出相应的内容。
[这节课,我还加了个细节,也是发挥了白板中时钟的功能,设置了正计时,把它放在一角,快下课时,我把它拖出,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一节课有40分钟。
]谈话:我们要合理安排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吧。
板书设计:认识时分时针走1 大格是1小时(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走了几小时。
)分针走1 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走了几分钟。
)1时=60分教学反思: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