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检查报告表

(完整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检查报告表


流程再造,都打上了“工学结合”烙印。三个课程体系是基本思路,
就是围绕如何使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来设计,依次体现了五段循环中,“人才需求剖析”重
点就是对社会和企业用工的分析,“岗位能力对接”就是要注重教学与
工作相结合,“课程体系优化”是按工作要求来组织课程与实施教学,
2/7
“职业能力培养”就是培养工作能力,“顶岗实习跟踪”是对学习准工
作的评价。因此,五段循环这一教育教学的过程都离不开一个“工”字。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架
.遵循现代高职教育规律是实施“135”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 一是落实服务导向与就业导向的原则。确立“服务行业发展,服务 地方经济”的服务定位;制订和落实了就业导向的“四个三”的措施。 即“三化指导”树立“三观”:以就业指导的“个性化”为点,以就业 指导的“全程化”为线,以就业指导的“全员化”为面,指导帮助毕业 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三个市场”实现“三零”: 按照“巩固原有市场、发展新的市场、培养潜在市场”的原则,及时研 究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实现毕业生就业需要与市场需求零间隙, 学生就业与上岗零过渡,应届毕业生零库存。 二是坚持校企合作的原则。利用行业办学的优势,为行业和企业提 供人力和智力服务的同时,在技术、设备、资金、师资、科研以及专业 设置和岗位需求等方面,争取行业和企业的支持。 .明确并坚持人才培养目标,是实施“135”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改革和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是实施“135”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三位一体,就是使学生认知,会事, 做人,全面反映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本质与特征。与此对应,“”人才 培养模式提出优化理论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内化素质教育体 系。 优化理论教学体系就是设计合理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科学文化知 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就是突出实践能力在培养高职学 生中的关键地位。内化素质教育体系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升华和在高层 次上的再现,主要是指社会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三个方面的提升, 从而演化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狠抓培养过程的闭环管理,是实施“135”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路 径。
确立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和内容,第三个问题就是明确人才培养路径
和方法。“”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是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学设计和
课程建设的原则,“”是教学实施流程和路径。其中,“”可用下图简示:
人才需 求剖析
岗位能 力对接
课程体 系优化
职业能 力培养
顶岗实 习跟踪
3/7
这是在教学流程中提取的最重要的五个环节,同时也构成了不断改 进、提高和完善的一个闭环管理。


为核心,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关键,以教育教学路径为抓手,结合长沙
成 的
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从三个递进层面(目标、关键、路径)阐
重 要
述了高职教育“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两个问题。
研 究
一、“135”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为根本属性

“”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三个课程体系的构建,还是五段循环的

三、“”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生社会能力培养的策略及路径 高职生社会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校方循序渐进 的引导、强化,也需要高职生自身日积月累的着意准备与积极参与。从 高职院校的维度探讨高职生社会能力培养的策略,这一策略可简要概括 为“”,即树立一个理念(树立培养高职生社会能力的理念),把握两个 结合(培养社会能力与培养专业能力相结合、培养社会能力与培养方法 能力相结合),依托三个平台(课堂、校园、社会)。其中,一个理念是 根本,两个结合是重点,三个平台是载体。 具体路径如下: .改革课程教学体系。针对高职生社会能力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将 社会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教育目标之中,在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和课程设 置上注重知识结构的整体优化。 .丰富素质教育形式。一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二是开展社会实践 活动;三是开展拓展训练活动。 .培养职业行为习惯。良好的职业习惯是高职生从事某一项工作所 必备的要素之一,也是其实现职业成功的基本条件。高职院校应注重对 高职生职业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内涵。 四、“”人才培养模式“五段循环”之间的内在关系 “五段循环”中五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相互影 响,构成了一个闭环管理机制。“人才需求剖析”是办学的前提,办学 规模和专业设置都依赖于深入的市场调研;“岗位能力对接”是专业和 课程建设的基础,只有建立在岗位(岗位群)基础上的能力培养,才不 会“闭门造车”,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生命力;“课程体系优化” 是培
当前高职学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种典型方式及其优劣分析
1/7
“135”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 “135”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内化素质体系的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内涵及特征 当前高职学院构建素质教学体系的几种典型方式及其优劣分析 “135”人才培养模式的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 建立“五段循环”良性运行机制的研究 高素质技能人才市场需求及电力行业人才需求分析与预测 电力类高职学院学生就业岗位(群)能力剖析 电力类高职学院课程体系优化 电力类高职学院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电力类高职学院学生顶岗实习调查研究 “五段循环”之间的内在关系与改进措施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检查报告表
制表: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时间:年 9 月日
课题 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 课题编号
名称 践
主持
人姓
皮洪琴
单位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
电话 本 课 题 研 究 的 目 标 、 内 容
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框架;探索完善 “”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实践人才培养的标准体系;建立“”人才培 养评价体系,为我院乃至具有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路径。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主线,优化理 论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内化素质教育体系,实施“人才需求 剖析”、“岗位能力对接”、“课程体系优化”、“职业能力培养”、 “顶岗实习跟踪”五段循环。 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 “135”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研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立足点研究 “135”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政策依据 “135”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35”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系统性、持续性等) . “135”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理论教学内涵及特征 当前高职院校构建理论教学体系的几种典型方式及其优劣分析
“135”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教学体系构建 . “135”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内涵及特征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和相关专业期刊、资料,收集了国内外理
展 论文献和课题管理研究文件。
的 主
.在调研本院的基础上,赴长沙通信职院、武汉电力职院、江西电
要 力职院等学院进一步调查了解了典型的校企合作院校的基本情况,为课
研 究
题方案提供可行性论证依据。

. 采取座谈会、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了教育研究专家

和管理专家的意见,为课题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打下了基础。
. 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高职生社会能力培养的策略及路
径等课题相关内容。
.通过边研究、边试点的办法,在我院试点实施“135”人才培养模
式,在实施过程中作好观察、记录、分析,收集反馈信息。

“”人才培养模式以现代高职教育理论为前提,以人才培养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