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赏析_在线作业_5
交卷时间2019-08-01 11:10:32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50分)
1.
(5分)
A 《神农本草》
B 《周易》
C 《大观茶论》
D 《荈赋》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5 茶之艺
2.
(5分) A 明代
B 唐代
C 宋代
D 元代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B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1 茶之序 3.
(5分)
A 茶叶的特质
B 形状
我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撰写的茶书是()。
中国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是在哪个朝代?()
茶韵中的韵味是按照()而分的。
D 气味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A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6 茶之韵
4.
(5分)
A 白毫乌龙茶
B 冻顶乌龙茶
C 安徽铁观音
D 普洱茶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A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6 茶之韵
5.
(5分)
A 阿根廷
B 印度
C 英国
D 中国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D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8 茶之绎
6.
(5分)
A 当代
B 宋朝 "东方美人茶"实际上是()。
极富盛名的日本茶道源于()。
自从()开始,茶礼被引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D 明清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D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7 茶之道
7.
(5分) A 王微的《杂诗》
B 孙楚的《出歌》
C 西晋杜育的《荈赋》
D 晋宋时期的《搜神记》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1 茶之序 8.
(5分)
A 北沙参
B 莲子
C 茶叶
D 金银花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1 茶之序
9.
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是()。
《神农百草》中记载了神农尝百草中毒,吃了一种植物得以解毒,这种植物是()。
(5分)
A 《调琴啜茗图卷》
B 《山窗清供》
C 《事茗图》
D 《兰亭序》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5 茶之艺
10.
(5分)
A 《执扇仕女图》
B 《调琴啜茗图卷》
C 《仕女图》
D 《簪花仕女图》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B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5 茶之艺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5道小题,总分值25分)
1.
(5分)
A 大红袍
唐伯虎自作题诗“日常何所事?茗碗自矜持。
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
”的画是哪一幅?()。
周昉是唐代著名仕女画家,擅长表现贵族妇女、肖像和佛像,下列作品中哪一个是其所画的与茶有关的画作?()
以下属于乌龙茶的是()。
B正山小种
C大叶乌龙
D铁观音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CD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2 茶之源
2.
(5分)道家提出的与茶相关的养生思想有()。
A无己B贵生
C尊人
D虚无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7 茶之道
3.
通过茶马古道运送的货物有()。
(5分)
A茶叶
B马匹
C布匹、五金、日用百货等
D内地土特产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4 茶之事
4.
(5分)
A 主张契合自然,茶与山水、天地、宇宙交融
B 茶不是一种大众化的饮品,而是一种高雅的情怀
C 茶人友爱、和谐的思想深深影响各阶层民众
D 主张茶禅一味
纠错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是 A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5 茶之艺
5.
(5分) A 杂诗
B 荈赋
C 娇女诗
D 出歌
纠错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是 ABCD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1 茶之序 三、判断(每题5分,共5道小题,总分值25分)
1.
戏作小诗君莫笑, 从来佳茗似佳人。
是苏轼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诗中所述的诗句。
()
(5分)
纠错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是 正确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明代突出的茶艺思想有()。
下列文献哪部提到了茶?()
6 茶之韵
2.
最澄的茶学著作《茶养生记》,从养生角度出发,介绍茶乃养生妙药,延龄仙术并传授我国宋代制茶方法及泡茶技术,并自此有了“茶禅一味”的说法。
()
(5分)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错误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7 茶之道
3.
对于藏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茶马古道功不可没。
茶马贸易的兴起使大量藏区商旅、贡使有机会深入祖国内地;同时,藏传佛教也是伴随着茶马古道的千年历程逐渐向内地渗透。
()
(5分)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正确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4 茶之事
4.
“岩韵”是指乌龙茶中的武夷岩茶品种所具有的“岩骨花香”、俗称“岩石味”,是一种味感特别醇厚而能长留口中、回味持久深长的感觉,又称“茶底硬”。
()
(5分)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正确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6 茶之韵
5.
在唐代,煮茶法逐渐过渡到点茶法。
人们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
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茶类生产由茶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
()
(5分)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错误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2 茶之源
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