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沟煤矿瓦斯治理方案措施目录前言3一、瓦斯治理原因3二、指导思想3三、瓦斯治理基本目标4四、瓦斯治理基本原则4五、瓦斯治理目标5六、瓦斯治理范围及治理重点5七、瓦斯治理主要依据6第一章矿区概述7第一节概述7一、企业发展概况7二、矿井进三年安全情况概述7三、交通位置8四、矿区范围8第二节开采技术条件8一、水文地质情况概况8二、可采煤层及储量8三、煤层三性鉴定情况17第二章矿井开拓开采现状18第一节矿井开拓开采概况18一、开拓开采布置18二、采煤方法18三、采煤工艺19第二节主要生产系统概况19一、矿井通风19二、运输系统19三、排水系统20四、供电系统20五、防尘系统21六、通讯系统22七、监测监控系统22八、瓦斯抽放系统23第三节矿井“一通三防”存在的主要问题24一、通风系统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4二、防尘供水系统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4三、防灭火系统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4四、瓦斯抽放系统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5 第四节其它相关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25一、固定通讯25二、压风系统26三、供电系统26第三章瓦斯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7第一节瓦斯治理的必要性27第二节瓦斯治理可行性27第三节瓦斯治理的主要内容28第四章瓦斯治理方案29第一节通风系统治理方案29一、采掘部署合理29二、通风可靠30三、通风设施及降低风阻、防止漏风的措施31 第二节防尘供水系统治理方案32第三节防灭火系统治理方案33第四节瓦斯抽放治理方案34一、瓦斯抽采目的34二、抽采瓦斯方法35第五节其它安全技术措施47一、[换行]安全监控监测方面的措施47二、矿井通风管理措施47三、排放瓦斯措施49第六节其它相关系统治理方案51一、通讯系统主要治理方案51二、压风系统治理主要方案52三、供电系统治理方案52四、防尘(消防)系统主要治理方案53五、监测监控系统主要治理方案53 第五章瓦斯治理保障措施55第一节建立瓦斯防治管理机构55第二节机构成员瓦斯治理责任制56一、法人瓦斯治理责任制56二、矿长瓦斯治理责任制57三、技术负责人瓦斯治理责任制58四、安全副矿长瓦斯治理责任制59五、生产副矿长瓦斯治理责任制60六、机电副矿长瓦斯治理责任制60七、通风技术员瓦斯治理责任制61八、测量技术员瓦斯治理责任制62九、监控员瓦斯治理责任制62十、防尘工瓦斯治理责任制63十一、瓦斯检查员瓦斯治理责任制63 十二、主扇司机瓦斯治理责任制63 十三、入井检身员瓦斯治理责任制64 十四、机电工瓦斯治理责任制64十五、班组长瓦斯治理责任制64第三节建立通风管理机构65一、通风管理机构人员设置65二、通风组安全生产责任65第四节建立监测监控管理机构66一、监测监控管理机构人员设置66二、监测监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责任67第五节建立地质测量管理机构67一、地质测量管理机构人员设置67一、地质测量管理机构安全生产责任68第六节建立瓦斯抽采管理机构69[换行]一、瓦斯抽采管理机构人员设置69二、瓦斯抽采管理机构安全生产责任69第七节加强监督检查70一、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70第八节建立安全隐患处理应急救援机制71第九节加强日常管理,注重隐患跟踪,全力消除隐患71第六章预期效果72前言一、瓦斯治理原因为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治理行动,推进煤矿瓦斯综合防治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我矿瓦斯治理,防治瓦斯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根据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云南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云南省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安全技术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云煤安发【2008】201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指导思想严格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范》、《规定》、《规程》、《标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工作方针,切实建立健全“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紧紧抓住矿井通风系统、抽采抽放、监测监控、现场管理四个关键环节,根据本矿井的安全生产条件及危害因素[换行]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措施,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进一步完善瓦斯治理结构,落实瓦斯防治管理制度,提高装备水平和提高矿井防治瓦斯灾害能力,建立健全稳定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科学合理的瓦斯抽采体系,有效管用的监测监控网络和严格规范的现场管理制度。
三、瓦斯治理基本目标进一步加强一通三防管理,找出矿井通风系统和瓦斯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隐患、制定确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建立健全一通三防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瓦斯治理工作到位。
力求达到生产布局优化、开拓开采正规、系统合理可靠、监测监控有效、现场管理到位,为实现到2012年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四、瓦斯治理基本原则(一)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
(二)合理生产布局,确保抽、掘、采关系平衡。
(三)瓦斯治理能力大于生产能力。
(四)建立完善可靠的通风系统(通风可靠)确保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量充足、风流稳定。
(五)加大瓦斯抽采力度(抽采达标),实现“多措并举、应抽尽抽、抽采平衡、效果达标”的要求。
(六)建立有效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监控有效),确保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
(七)严格管理(管理到位),完善制度、落实责任、认真执行、严格监督。
(八)排除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杜绝事故的发生。
五、瓦斯治理目标(一)防范一般瓦斯事故、杜绝较大瓦斯[换行]事故与重大瓦斯事故;防范采、掘工作面瓦斯超限;(二)建立完善的瓦斯防治系统,最大限度地消除瓦斯危害;(三)建立完善的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确保监控有效。
六、瓦斯治理范围及治理重点我矿生产能力为4万吨/年。
生产过程中必须处理掘进和采煤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做好通风系统管理工作,不同施工阶段必须编制相应的通风技术措施,严防出现通风事故。
瓦斯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我矿生产现状及各系统实际情况分析,治理方案应以通风系统改造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安全监测监控、瓦斯抽放等安全系统为目标,配合各项保障措施来达到瓦斯治理的基本要求。
七、瓦斯治理主要依据(一)政策法规1、《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2、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3、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4、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5、煤矿瓦斯抽采标准(AQ1027-2006)及瓦斯抽采指标((AQ1026-2006));6、云南省煤矿安全监察局、云南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云南省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安全技术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云煤安发【2008】201号;7、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云南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云南省小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规定(暂行)的通知》(云煤安发【2008】160号);8、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体系示范工程建设的通[换行]知(安委办【2009】2号;9、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瓦斯治理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08】230号);(二)主要技术资料1、大溪沟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
2、大溪沟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说明书。
3、大溪沟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4、大溪沟煤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说明书。
5、大溪沟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
6、煤矿“三个鉴定报告”(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煤尘爆炸性鉴定、煤层自然倾向性鉴定)。
第一章矿区概述第一节概述一、企业发展概况大溪沟煤矿始建于1988年9月,矿井前身为独木6号井,原属集体煤矿,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
开采水平达1860米。
现C8、C9已采空。
1998改制为私营煤矿,2010年补建人行井一个,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
二、矿井进三年安全情况概述矿井2009年至今安全生产情况良好,未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
2009至今重大事故0起、死亡事故0起、重伤事故0起,轻伤事故0起。
三、交通位置大溪沟煤矿位于曲靖市麒麟区东南138°方向。
距曲靖主城区约82Km,距东山镇25Km,距石恩公路8Km交通十分便利。
地理坐标:东经104°,北纬25°。
四、矿区范围矿区范围为一不规则多边形,由6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走向长宽880m,倾斜长900m,井田面积约0.5459Km2,开采深度+2029m至+1920m,其拐点坐标见表见表1-1。
大溪沟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第二节开采技术条件一、水文地质情况概况矿区位于恩洪煤矿区Ⅺ井田范围内,外围附近最高山顶海拔2206.00米,最低点位于矿区西南部的马场河,海拔1993.75米,相对高差212.25米。
山脉走向与主体构造线基本一致,矿区总体东北部高,西南部低,属低中山地貌。
矿区内沟谷发育,有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排泄。
本区属北亚热带高原气候,最高气温34.9℃,最低气温-6℃,平均日照时间占全年日照时间的37%左右,每年5-9月份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1169mm。
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大溪沟煤矿矿权范围内属低中山地貌,地形为北高南低,最高海拔标高2120.00米,最低海拔标高2021.83米,相对高差98.17米。
区内沟谷发育,有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排泄。
(一)地表水体矿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仅在矿区南缘发育一条近东西走向冲沟,属季节性水沟,枯水季节断流,雨季最大洪水流量139.84升/秒,地表水均流入矿区西南端的独木水库中,独木水库现仅保持死库容。
丰水季节矿区南端的冲沟有一定水流量,当巷道经过大面积回采区时,地表水体可能沿冒落裂隙带渗入矿井,产生漏水现象,生产时应加强防范措施。
(二)含、隔水层的划分根据《恩洪矿区Ⅺ井田精查报告》中成果资料及对矿区含、隔水层的划分情况,将核实区内地层含、隔水层的特征由下至上简述如下:1、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极弱裂隙含水带核实区内地表未出露,岩性为玄武岩、凝灰岩,岩石坚硬,节理裂隙发育,钻孔岩心中节理裂隙充填较好,含水裂隙较少。
根据钻孔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分别为0.00083和0.00212升[换行]/秒·米,渗透系数分别为0.0018和0.0124米/日,静水位标高分别为2030.05和2012.89米,平均为2021.47米,平均水压高为99.93米。
玄武岩与煤系地层之间有铝土岩相隔,故对矿坑充水无显著影响。
但当铝土岩厚度小于1.60米,玄武岩水头压力为100米时,则对开采24煤层的矿坑底板有一定影响。
2、二叠系上统宣威组铝土岩隔水带铝土岩致密无裂隙,隔水性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