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可行性研究
• 1.数据条件。数据的类型和质量能否满足系 统建设的需要。 • 2.技术条件。使用现有的技术能否实现系统 建设。 • 3.经济条件。系统建设的经济效益能否超出 它的开发成本。 • 4. 社会条件。社会方面的可行性主要是指一 些社会的或者人的因素对系统的影响。
7
3、系统需求分析
• 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地回答“系统必 须做什么?”这个问题。虽然在可行性研究 阶段已经粗略了解土地管理部门的需求,甚 至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案,但是可行性研 究的基本目的是用较小的成本在较短的时间 内确定是否存在可行的解法,因此许多细节 被忽略了。然而在最终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中却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所以可 行性研究并不能代替需求分析。
1.3系统建设的组织准备
• 系统建设最大项大型的系统工程,通常要有土地管 理部门和系统软件开发人员的参与。这两个部门自 己的要求和利益,因此,一般需要设立一个项目协 调委员会来协调各方的利益,承担和监督项目的设 计、实施和运行。这个项目协调委员会通常由土地 管理部门负责人和系统软件开发负责人组成。
• 参与系统建设的土地管理部门和软件开发机构的人员组织结 构有两种,一种是项目管理人员。另一种是系统开发技术人 员。项目管理人员以其所管理的项目与技术人员发生联系, 其任务是进行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运行;系统开发技术人员 进行软件的编程、测试、实施、运行和维护;土地管理部门 技术人员负责软件测试、实施、维护和数据库的建立、检核, 这样,土地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在整个系统建设中得到了培 训,为以后独立地进行系统的日常管理和运行打下基础。
8
需求分析内容
• 在这一过程中,系统分析员应主要掌握下面 的内容: • (1)确定系统必须完成的所有功能。 • (2)了解系统要求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之间 的关系。 • (3)了解数据库和系统的整体要求和蓝图。 • (4)确定系统的软、硬件环境。
9
•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首先是全面调查、了解 目前土地管理的实际工作过程,理解其间的 运作及关键性步骤,以及数据内容和行为的 流动过程。综合这些分析后导出系统的详细 逻辑模型,通常用流程图等描述这个逻辑模 型。需求分析是系统开发的基础,关系到系 统建设的成败,因此,需求分析必须由土地 管理部门业务人员和软件开发系统分析员共 同参与,使土地管理人员深入了解计算机对 数据和业务的处理过程,系统分析员通过土 地管理人员深人了解土地管理业务。最后对 需求分析提交的文档要进行严格的审查验证。
10
3.1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对现行士地管理的体制结构和业 务内容进行分析,特别是业务过程分析,需要从现 行土地管理的每一项业务人手,搞清每一项业务活 动中涉及哪些数据,有哪些数据处理的分析过程, 产生哪些数据(图件、表格、报、证、卡、簿、分 析结果等),这些数据又提供给哪些业务活动使用。 通过调查研究还要进一步理顺现行土地管理活动之 间的关系,划清每项业务活动之间的“边界”,防 止出现业务处理过程重复、数据管理不清的情况。 而且通过调查研究还要搞清土地管理人员对系统的 功能要求。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4
1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概述
• 1、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系统工程指导思想 •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集土地管理业务、计算机技 术、地理信息系统( GIS )、数据库( RDBMS )、 遥感(RS)、网络(Network)等高新技术于一体 的技术含量高,投资力度大,建设难度大的系统 工程。因为在上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时,不仅要 考虑系统建设的技术环境(例如,计算机硬件和 软件),计算机实现土地管理信息化的方法,还 要考虑具有不同学科知识的工作人员(例如,土 地管理人员、计算机技术人员)在系统建设各个 阶段的组织管理措施,数据质量的控制问题,以 及系统建设的经济利益等等。 2
3
图9-1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示意图
系统分析时期的任务是确定系统的目标、任务;导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硬软件环境、数据库和子系统设定等技术框架和实现系统目标采用的策 略;估计完成系统建设需要的资源和成本,制定系统的开发和工程建设 的进度安排,进行人员组织和培训。这个时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系 统任务确定、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 系统开发时期具体设计和实现软件开发和数据库建立,可由下述四个阶 段组成:总体设计、纤细设计(包括程序编制和软件开发)、系统测试、 系统数据库建立。 系统维护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使系统持久地满足土地管理的需要。具体地 说,当系统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错误时应该加以改正;当环境改变时 应该修改系统软件以适应新的环境;当系统软件使用者有新要求时应该 4 及时改进软件以满足使用者的新需要。
l.2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 步骤
• 根据我们进行系统建设的实践,系统建设过 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划分的一条基本原则是 使各个阶段的任务彼此间尽可能相对独立, 同一阶段各项任务的性质尽可能相同,从而 降低每个阶段任务的复杂程度 , 简化不同阶段 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系统建设的组织管理。 系统建设可分为三个时期,即系统分析时期、 系统开发时期和系统维护时期,每个时期又 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阶段(见图9-1)。
5
可行性研究
• 在系统建设任务和目标确定之后,就进人可行性研究阶 段。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确定问题是 否可能或者值得去解决。分析几种主要的可能解决方法 的利弊,从而判定原定的系统目标和规模是否现实,系 统完成后所能带来的效益是否大到值得投资开发这个系 统的程度。因此可行性研究实质上是要进行一次大大压 缩简化了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 系统几种建设方案的提出,是根据系统分析人员对土地 管理业务流程调查后,导出较粗略的系统逻辑模型,包 括系统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然后从系统逻辑模型出发, 探索出若干种可供选择的系统建设方案。关于系统流程 图和数据流程图的格式在下面做详细介绍。对每种方案 都应该仔细研究出它的可行性,一般至少应该从下述三 方面研究每种方案的可行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