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八章 各国(地区)政策性金融机构比较概要
第八章 各国(地区)政策性金融机构比较概要
二是政策性银行办理大量具有较高社会效益 但财务收益差的政策性业务,常因利息收入 不仅补偿不了经常性开支,而且连筹资利息 支出都补偿不了,甚至出现利息倒挂现象, 迫使政策性银行的部分经常性开支要由财政 供给,在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中列支。但在 业务操作中必须严格区分这两种职能,防止 财政资金信用化和信贷资金财政化的双重扭 曲。
但中央银行与政策性银行之间的关系并非完 全隔离,中央银行可在既定调控目标和资金 能力允许的前提下向政策性银行提供再贴现、 再贷款或专项基金贷款等;可在一级或二级 市场上购买政策性银行的债券,以作为公开 市场操作的对象和支持政策性银行目标的实 现;可通过派驻代表参与政策性银行的决策 过程和业绩考核,从而实现监管金融业的职 能。
二是政府为政策性银行提供资本和营运 条件。政策性银行由政府出资和参股设 置,政府资金是政策性银行的后盾;而 且政策性的筹资、贷款和投资活动均由 政府财政担保和补充,从而为政策性银 行正常运转提供了重要的财产、制度保 证和条件。
三是政府规定了政策性银行的融资领域 及职能范围。政策性银行营运过程中的 经营方针、经营原则和经营目标等,都 是按照政府的要求而不是按照市场法则 来确定。在具体运作过程中,经营计划 要经政府批准,资金运用情况要定期向 政府汇报,重要决议及其它重金融机构比较
本章重点
政策性金融的意义与种类、美国的政策 性金融体系、美国的政府年金制度; 英国国民储蓄银行的功能; 日本的政策性金融体系; 台湾地区的邮政储金转存制度; 中国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及其改革。
世界各国(地区)为了加强国家或政府对 经济的干预能力,保证宏观经济的协调发 展,由政府出面建立了一些官方或半官方 的专业信贷机构,称为政策性金融机构或 政府金融机构。 政策性金融机构向私人(民间)金融机构 不愿提供资金、无力提供资金以及资金不 足的部门进行投资和贷款。
二是发展经济。由于政策性银行既能及 时贯彻政府干预经济的意图,又能充分 发挥银行信贷的杠杆作用,根据不同地 区、不同对象实施调节资金的投向和投 量,并引导社会资金流向这些领域,因 此,政策性银行是扶持落后产业和落后 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部门间差距, 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工具。
三是调控金融。政策性银行是政府进行宏观 调控和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工具,执行政府 经济政策的过程就是其代表政府行使对经济 进行干预的过程。它以不破坏市场机制为前 提,职能定位在于弥补商业银行空隙和弥补 市场机制的缺陷而不是替代它们。同时由于 政策性银行的组建割断了政策性贷款与基础 货币之间的直接联系,确保了中央银行调控 基础货币的主动性。
政策性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1.政策性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从经济发展和 政策性银行产生发展的实践和外部关系紧密 程度来看,政策性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无 疑是最密切和最直接的。 一是政府决定着政策性银行的存废。政策性 银行是应政府职能的需要并由政府创立和设 置的,是政府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职能和目 标的重要工具,这是政策性银行与政府关系 的基点。
4)储蓄机构和年金组织。为鼓励居民储 蓄,保护小额储户的利益,各国(地区) 多设置由政府经营管理的储蓄机构,如 日本和英国的邮政储蓄。此外,为保证 居民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政府通过法令 强制性地设立了政府年金组织。
政策性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一是稳定社会。政策性银行对落后地区 和基础产业的投资有利于扩大该地区的 社会需求,从而刺激和带动地方经济的 启动和发展,并增加社会就业。政策性 银行部分资金来源的财政性质和资金运 用的信用性质决定了它是政府与金融相 互渗透、相互利用的一般金融方式。
4.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的关系
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是一种相辅相 成、平等互补的关系。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在制度或 法律上是平等关系,前者虽与政府政策 和相应的政府担保相联系,但并无凌驾 于商业性银行之上的权力;
二是商业性银行与政策性银行具有不同 的作用范围,前者作为一国金融体系和 制度的主体承办绝大部分的金融业务 (商业性),后者则承办商业性银行不 愿涉足的或不能办理从而形成资本市场 配置空缺的金融业务;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类型
1)重点产业、新兴产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各国(地区)经济发展中都有若干重点产业 或新兴产业,但这些行业往往资金需求量大、 投资回收期长、风险高,私人金融机构难以 承担其融资需求,各国(地区)成立了开发 性的信用机构,如日本开发银行、德国的复 兴信贷银行、柏林工业银行,以及美国在房 地产业设立的众多的政府信贷机构。
3.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关系
政策性银行由政府创立,不以盈利为目标, 具有特定的资产负债结构,因此不具备信用 创造功能,由此决定了其与中央银行的关系 相对比较松散,中央银行一般不直接管理政 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也不必向中央银行缴 纳存款准备金,同时中央银行也没有向政策 性银行提供短期信贷的义务,更不需要像对 商业银行那样进行监管。
2.政策性银行与财政的关系。政策性银行是 财政与金融相互渗透、互为利用一种形式: 一是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中绝大部分不是存 款,而是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和中央银行再贷 款,因此本身就具有了某些财政分配的特点。 财政部门不仅为政策性银行提供资金和担保, 而且对政策性银行的资金营运实行监督和管 理。
2)农业和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由 于农产品季节性强,生产波动大,农业 贷款具有金额小、风险大、贷款回收期 长的特点,为了能给农业生产及其相关 业务及时提供信贷资金,各国(地区) 组建了政策性的农业信贷机构。
3)进出口和对外投资政策性金融机构。 为促进本国(地区)商品出口,资助原 材料进口,承担私人出口商和金融机构 不愿或无力承担的风险,同时鼓励私人 资本对外输出,西方各国普遍设立专门 的信贷机构,如美国的进出口银行、日 本的输出入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