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策性金融_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

政策性金融_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

政策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是以国家政府为主体,以国家信用为基础,采取有偿的方式在较为有限的范围内筹集资金,严格按照国家法规限定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进行资金投放以优惠性存贷利率为条件,直接或间接地,为贯彻国家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而进行的一系列政策活动。

政策性金融的类型
(一)按业务类型划分
(1)政策性贷款正常利率贷款、优惠利率贷款;指导性贷款、指令性贷款。

(2)政策性担保(3)政策性保险(4)政策性投资
(二)按机构类型划分
(1)政策性银行(2)政策性保险机构存款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公司、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3)政策性担保机构(4)政策性投资基金(5)政策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华融、信达、东方、长城。

(三)按作用划分
(1)开发型(2)支持型(3)扶持型
(四)按区域划分
(1)国际性的(2)国家的(3)地方的
政策性金融与财政的异同
一、共同点
(1)政府的经济职能财政——调控经济;政策性金融——辅助财政政策,完成政府的经济职能。

(2)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逆风向;政策性金融——逆风向
二、不同点
(1)有偿性财政——无偿转移支付;政策性金融——有偿
(2)使用领域财政——公共物品;政策准公共物品(高速公路)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异同
一、共同点
(1)金融中介主要是信用中介。

(2)资金的运作发放贷款,提供担保。

(3)运作的市场化。

二、不同点
(1)经营目标不同商业性金融追求利润最大化,确保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政策性金融以政府的意愿为目标。

(2)配置资金的导向不同商业性金融流向有利可图的地方。

政策性金融不规避风险,流向对资金需求大的地方。

(3)资金的来源不同(筹措方式)商业性金融——存款、社会闲置资金、债券、借款。

政策性金融——财政资金、社会保障资金、邮政储蓄资金。

(4)资金投放领域不同商业性金融——追求经济效益,投放于收益率高的领域。

政策性金融——追求社会效益,资金投放量大,期限长。

(5)对货币总量的影响不同商业性金融——派生存款,对货币总量有影响。

政策性金融——无派生作用,起调节总作用,对货币总量无影响。

(6)监管不同①准入商业性金融——按市场机制审核。

政策性金融——国家根据政策需要,由国家确立准入,政府出资。

②经营③退出商业性金融——国家给予扶持再清算。

政策性金融——不可能永远存在,没有用处就直接撤销或被取代。

政策性金融的基本特征
(1)政策性——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2)有偿性——与财政性的最大区别
(3)优惠性——利息低;期限长——期限越长,风险越大。

在金融当中,是否存在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包括
(1)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是双重存在的。

金融机构首先对客户、借款人
无法精确地判断违约率的高低。

①逆向选择的问题。

风险越大的借款人越可能得到借款的结果。

(2)道德风险的问题。

风险越大的借款人更愿意把借来的钱从事风险投资,易造成呆账、坏账。

其次,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具体经营状况不肯那个完全了解,金融机构本身在经营过程中也存在道德风险。

(2)公共产品例如挤兑行为。

经济危机之前,一个人的理性行为,引起多个人的理性行为,最后会演变成集体的非理性行为,金融机构就容易倒闭。

(3)垄断金融机构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易形成高度垄断。

不主张自由竞争,维护整个金融机构体系的稳定。

(完全自由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

(4)外部效应指私人成本(收益)与社会成本(收益)不一致。

正外部效应指付出却没得到回报,应给予补贴。

负外部效应指给所有人造成伤害却没有赔偿,应明确产权,庇谷税(环境保护税)。

主要是负外部效应,一方面体现在其高负债度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宽负债面上。

金融机构的负债主要是存款,固其用很少的自有资本经营非常大的负债,从财务杠杆的角度看风险是非常大的。

金融机构一旦倒闭,损失的是很多的百姓、企业,易形成连锁反应。

政府应该保护社会的独立性,保护社会、个人有公正的司法,提供公共设施。

凯恩斯的《就业与利息率通论》基本思想政府干预理论。

亚当斯密《国富论》(古典政治经济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