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两汉散文史练习题库

先秦两汉散文史练习题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秦两汉散文史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散文是甲骨卜辞。

________________2、先秦历史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___________3、“三表法”的提出者是墨子。

4、两汉散文的主流是汉赋。

__________5、贾谊、晁错是汉初政论文作家。

______________6、先秦散文中最早的一本书是《尚书》。

__________7、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庄子》。

____________8、“法”、“术”、“势”相结合的集权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韩非(子)。

_____________9、两汉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史记》。

____________10、《汉书》先后经历四人之手而写成。

______________11、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的著作是《铁云藏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分为文献结集型,编年体和国别体三类。

____________13、《战国策》的主导思想属于纵模家。

—14、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

___________15、东汉学术散文两大家是王充和应劭。

16、《周易》是上古的巫文化结晶,是先秦时期流传下来最为完备的一部儒家经典。

_17、《春秋》三传包括《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18、“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

19、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性恶论。

___________20、《史记》就史学角度而言,是纪传体之祖;就文学而言,是传记文学之祖。

_____21、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它由鲁国史官所记,相传经过孔子的修改和润色。

22、老子的著作被后人奉为经典,合称为《道德经》,又名《老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性恶论。

_____2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_________25、标志两汉赋风转变的代表作是张衡的《归田赋》。

_________________26、《周易》中阳爻用“一”符号表示。

—27、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到对话体再到成篇文章的漫长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28、《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

____29、我国最早的理论散文总集是《吕氏春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3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

______________二、词语解释1、《春秋》三传答:配《春秋》而作的三部传。

《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作者据说是左丘明。

在汉代还有两部配《春秋》而作的著作,一是公羊高的《公羊传》,一是谷梁赤的《谷梁传》,它们与《左传》合称《春秋》三传。

2、性善论答:孟子在理论上提岀“性善”论的观点。

孟子认为人不同于禽兽,人先天就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它们就像人的四肢一样与生俱来。

人只要发挥这四个“善端”,就可以具备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

在中国哲学史上,孟子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人的本性,明确提岀了“性善”的观点,这对于推动人最终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行人辞令答:行人辞令,即外交辞令。

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外交活动频繁。

在外交活动中,他们一方面要顾到“礼”,在理由上站住脚,以体现其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又要把自己真正的用意表达岀来,让对方明确地感觉到,这就要求外交辞令必须文雅、含蓄、委婉、富有文采,同时又要语意清楚明白。

4、李斯答:秦代文学极不发达,而李斯则是秦代唯一的文学家。

李斯是一位大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谏逐客书》是秦统一以前的作品,颇有辞赋之风;他作的石刻碑文,“质而能壮”,启发了汉晋碑铭的创作;另外,《史记•李斯列传》中所附的几篇文章,也能体现李斯卓越的文学才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5、《史记》五体答:司马迁在《史记》中创造性的设立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为后代史家所继承。

本纪是以朝代的先后为序记载从黄帝至武帝各朝代或帝王的历史。

表是以表格的形式,以年或月为经、以事件为纬的方法记载历史大事。

书是分类的专门史,分类说明典章制度、天文、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世家是记载一些世代相承的诸侯王的历史,取其“开国承家,世代相续”之意。

列传是除本纪、世家外的历代的形形色色的各阶层各方面的人物传记。

这五种体例,相互配合、说明、印证、联系、比较,构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6、九流十家答: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把先秦学术流派分为九流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以及小说家,因前九家形成流派,故称九流,小说家不能入流,与前九家合称九流十家。

7、兼爱非攻答: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

兼爱就是指社会上所有的人不分阶级,不分亲疏,大家互爱互利。

“非攻”就是反对攻伐战争。

墨子的“非攻”反对的是攻伐无罪之国,反对的是侵略战争。

对于反侵略的防御战,他不但不反对,相反还大力支持,他甚至发明了多种守城器械,用以帮助被侵略的国家进行防御战。

8、合纵连横答:战国时期,纵横策士岀于各自的目的,鼓动君主采纳自己的主张,与某几个国家结盟,以对付别的国家。

合纵,指的是联合赵魏韩燕齐楚六国,以对付秦;连横,指的是联合秦赵魏韩燕齐六国以对付楚。

9、汉赋答:汉赋是在汉代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的新的文学体裁。

它是两汉文学的主流,其形式受传统文学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深刻,并经历了初兴、成熟与转变三个不同的阶段。

汉赋的特点有铺叙夸张,劝百讽一,词藻华丽,想象力及艺术表现力丰富等。

10、李陵之祸答:公元前99年,武帝命李广利攻打匈奴,并命李陵为李广利“将辎重”。

李陵不肯,主动请命攻打匈奴。

李陵先打了几个胜仗,朝中大臣纷纷祝贺,后来几经恶战,李陵终因寡不敌众和孤立无援而失败,投降了匈奴,原本为李陵唱赞歌的众大臣纷纷落井下石。

司马迁深感不平,说了一些袒护李陵的话,武帝大怒,把司马迁下狱治罪,处以宫刑,使他从精神到肉体都受到很大的摧残。

司马迁由此深刻地认识到了统治集团内部的黑暗,并认识到了统治者的残酷本质,这都有助于他对汉代社会作深刻的分析揭露。

11、甲骨卜辞答:甲,指的是乌龟的底版;骨,指的是动物的四肢和肩胛骨。

占卜时,巫觋将龟板的某部分刮薄或钻一个洞,再放在火上烤。

这样龟板就会出现裂纹,这裂纹就是“兆”,巫觋从裂纹中看出天帝对占卜问题的答案,便将问题(有时连同答案)刻在龟板上,这就是甲骨卜辞。

12、《论语》答:“论”通“伦”,含有“条理”、“顺序”的意思,也就是论篡、编辑之意。

语,即言语、言论。

论语就是指编辑孔子及其弟子等的言论。

《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同时代一些人的言行,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也是研究孔子学说的最重要的文献。

三、翻译1、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唉!当我贫穷时候,父母不把我看作是儿子;一旦富贵了,亲戚们就都畏惧我。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又怎么可以轻视呢!2、余睹李将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我看李将军外貌象边鄙之人一样,平平庸庸的,他又不能言善辩,但当他死的时候,天下之人不管知道他与否,却都哀怜他的不幸遭遇。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如果能够驾乘天地之间的正气,把握六气的变化,以遨游在无所穷尽的境地,那么,他还有什么要依待的呢?4、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使于四方,不辱使命。

苏武有之矣。

孔子说:“有远大志向和仁德之心的人,他们是宁可以自己的死亡来成就仁德,也不愿为偷生苟活而损害仁德的”。

他还说:“代表国君岀使别国,要不辱没国君委派给自己的使命”。

苏武是完全符合的。

5、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语出《周易•屯卦•六二》。

意谓一群骑士徘徊逡巡,不是来抢劫,而是来迎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天下容易生长的东西,晒一天,冻十天,也不能生长。

7、子曰’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意谓你问’怎么知道鱼快乐’,是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

8、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意谓吃得饱穿得暖,安逸地居处而没有教育,就与禽兽差不多。

四、简答1、《论语》中孔子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论语》中的孔子,是一位思想深沉、举止端庄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形象。

《乡党》篇静态地写出孔子端庄而迂谨的特征。

孔子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他的一切行事都限定在礼的范围内,只是他有时候太拘泥于小节,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论语》中的孔子既是一位“圣人”,同时更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儒者,是一位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师长形象。

孔子思想中还有向往恬淡,投身大自然,追求心闲自在的一面。

《阳货》篇中,既表现了孔子性格中有不被强力所动摇的棱角的一面,也有在不敢得罪阳货的情况下以几句短语搪塞的圆滑的一面。

2、《左传》的文学成就有哪些?a、作者善于从复杂的历史事件中选取典型材料,条理清楚,叙述既集中,又富有戏剧性。

b、作者在记叙历史的同时,还特别注意通过人物的言行去表现人物的性格。

c、《左传》是以善于记叙战争闻名于世的。

作者在记叙战争时,总是把战争和参战各方的政治、外交、民心向背等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其胜负的原因,有时还连带说到战争带来的影响,这体现了作者先进的军事思想。

d 、 《左传》在语言方面的成就也是很突岀的,尤其是善于记叙行人辞令。

e 、 《左传》在详尽地记载历史的基础上,运用了许多文学上的技巧。

3、 荀子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荀子是我国战国后期杰岀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又一个代表人物。

荀子生活的时代的现实已经证明儒学治国无多大成效, 而法家学说却越来越显示岀解决实际问题的威力,所以 荀子纳法入儒,改造了儒学。

在思想上,孟子承认有天命,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荀子则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主张“制 天命”。

孟子主张性善论,是唯心的;荀子主张性恶论,虽然也是唯心的,但他强调人后天的学 习与改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孟子极力主张“法先王” ,不遗余力地推行仁政和王道;荀子则主张既“法先王”,也“法后王”,主张礼治与法治并用,王道与霸道兼行。

总之,荀子既继承了孔孟的学说,又在新形势下对其进行了改造。

荀子的思想是战国后期社会发 展的产物,是具有进步性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