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二)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四运动”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分界线。
2、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都是独体字,是汉字发展的基础。
3、形声字的声符起到表音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形声字的声符来读准该字。
4、“望洋兴叹”可解释为“望着汪洋大海而叹息。
”
5、“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句中“责”的意思是“责令,命令”。
6、词义缩小的特点是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括在古义之中。
7、“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意为“用箕畚”。
8、“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活用为使动用法,意为“使……变绿”。
9、“不亦……乎”表委婉的反问句式,意在肯定,可翻译为“不也……吗”。
10、“朕皇考曰伯庸”中的“朕”属于代词,表示第一人称“我”。
二、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选择下列各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是()
A、鸟羊果
B、人手寸
C、木山北
D、大泉章
2、下列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
A、休息依靠
B、采取寻找
C、册封冰雹
D、礼堂电影
3、“塞向墐户”中的“向”用的是本义,意思是()
A.向北的窗户B.方向C.朝着,对着D.从前
4、下列同义词中不属于轻重程度不同的是()
A、饥,饿
B、疾,病
C、惊,恐
D、征,伐,侵,袭
5、下列句子中的“鄙”是表示其本义的一句是 (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6、下列句子无使动用法的是()
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B、庄公寤生,惊姜氏。
C、时(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D、项伯杀人,臣活之。
7、下列加点字中,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
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鲁欲将.吴起。
D、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下列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是()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D、风吹草低见牛羊。
9、下列否定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是()
A、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B、我无尔诈,尔勿我虞。
C、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D、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10、比较下列句子中“而”,其词性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三、识别下列各句中所用的古字,并写出相应的今字。
(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2、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5、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6、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8、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
9、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0、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每小题2分,共30分)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2、驴不胜怒,蹄.之。
3、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4、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以送之。
6、国人莫.敢言也,道路以目。
7、我孰与
..城北徐公美?
8、姜氏欲之,焉.辟害?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10、狄人归其元.,面如生。
1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1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
1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4、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
..味不同。
1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五、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宾语(每小题1分,共10分)
1、姜氏何厌之有?
2、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3、上不我用,即亡。
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5、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6、君何患焉?
7、何由知吾可也?
8、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9、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10、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臣未之闻也。
六、根据六书理论,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每小题1分,共10分)
1、疆:
2、亦:
3、臭:
4、豆:
5、街:
6、取
7、莫
8、好
9、豪
10、裹
七、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5分,共10分)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2)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4)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孟子·滕文公上·许行》)
八、简答题(10分)
什么是古代汉语?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古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