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人文和自然地理

河南人文和自然地理


地貌
• 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差异明显。河南位于 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差异明显。 我国第二级地貌台阶和第三级地貌台阶的 过渡地带。西部的太行山、崤山、熊耳山、 过渡地带。西部的太行山、崤山、熊耳山、 嵩山、 嵩山、外方山及伏牛山等属于第二级地貌 台阶,东部的平原、 台阶,东部的平原、南阳盆地及其以东的 山地丘陵, 山地丘陵,则为第三级地貌台阶的组成部 河南地势的总趋势为, 分。河南地势的总趋势为,西部海拔高而 起伏大,东部地势低且平坦, 起伏大,东部地势低且平坦,从西到东依 次由中山到低山,再从丘陵过渡到平原。 次由中山到低山,再从丘陵过渡到平原。 河南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2390 2390. 河南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2390.6米,正是 这样的地势,使河南境内较大的河流, 这样的地势,使河南境内较大的河流,大 都发源于西部山区。 都发源于西部山区。
曹燕艳
平调、 其他剧种还有曲剧、越剧、大平调、 四平调、道情、二夹弦、河南梆子、 四平调、道情、二夹弦、河南梆子、 坠子、豫南花鼓等等, 45种之多 种之多。 坠子、豫南花鼓等等,达45种之多。
郑州
• 因为轩辕星的位置, 因为轩辕星的位置, 在天空的正中央, 在天空的正中央,新 郑的位置在地面的正 中心, 中心,天上地下正好 相对应, 相对应,所以轩辕星 便诞生在这里。 便诞生在这里。轩辕 星有十七个星组成, 星有十七个星组成, 整个看去,有头有身, 整个看去,有头有身, 气势宏伟, 气势宏伟,像条翻滚 着的长龙, 着的长龙,所以黄帝 以后的历代国君, 以后的历代国君,都 把“龙”作为自己的 代称。 代称。
濮阳 中华第一龙
御井甘泉
• 濮阳古称帝丘, 濮阳古称帝丘, 据传五帝之一 的颛顼曾以此 为都, 为都,故有帝 都之誉。 都之誉。濮 阳之名始于战 国时期, 国时期,因位 于濮水( 于濮水(黄河 与济水的支流, 与济水的支流, 后因黄河泛滥 淤没) 淤没)之阳而 得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涌 现了许多杰出人物, 现了许多杰出人物,也留下了 许多历史伟人的踪迹。 许多历史伟人的踪迹。 此外历史名城还有南阳、商丘、 此外历史名城还有南阳、商丘、 淮阳、许昌等。 浚县 、淮阳、许昌等。
• 淮河以南的洪积倾斜平原,淮河北岸的淮滨、 淮河以南的洪积倾斜平原,淮河北岸的淮滨、 息县、正阳及省境内的唐、 息县、正阳及省境内的唐、白河下段河流两 侧等地区有水稻土的分布。 水稻土的分布 侧等地区有水稻土的分布。但肥力不及长江 下游平原的。 下游平原的。 • 处于第二、三阶梯的地区,地形复杂,分布 处于第二、三阶梯的地区,地形复杂, 的土壤类型也多样,丘陵地区多为褐土 褐土, 的土壤类型也多样,丘陵地区多为褐土,中 山多分布着棕壤。 山多分布着棕壤。 • 豫西低山与丘陵的南坡和大别山北坡,或称 豫西低山与丘陵的南坡和大别山北坡, 坡积侵蚀缓岗坡地,发育有黄棕壤 黄棕壤。 坡积侵蚀缓岗坡地,发育有黄棕壤。 • 总之,目前在河南发现共有土类 种,以棕壤、 总之,目前在河南发现共有土类7种 以棕壤、 盐碱土为主。 盐碱土为主。
开封
• 在中国的历史上, 在中国的历史上, 清明上河园 开封曾被称为大 汴梁、东都、 梁、汴梁、东都、 东京、汴京等。 东京、汴京等。 自建城至今已有 3000多年的历史。 多年的历史。 多年的历史 战国时期的魏国, 战国时期的魏国, 又名梁国, 又名梁国,五代 时期的后梁、 时期的后梁、后 后汉、 晋、后汉、后周 以及北宋和金七 个王朝曾先后建 国都于开封, 国都于开封,故 七朝故都”。 称“七朝故都
• 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 :河南工农业 用水量大, 用水增长很快,平水年需水220亿立方米, 220亿立方米 用水增长很快,平水年需水220亿立方米, 中旱年需水290亿立方米,现有的各类蓄、 290亿立方米 中旱年需水290亿立方米,现有的各类蓄、 提水工程供水200 230亿立方米 200—230亿立方米, 引、提水工程供水200 230亿立方米,尚 缺水20 60亿立方米 20—60亿立方米。 缺水20 60亿立方米。 河南水资源短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河南水资源短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其坐落嵩山的 腹地少室山下的茂 密丛林中, 密丛林中,所以取 少林寺” 名“少林寺”。经 考据后证明在历史 上曾出现过位于福 建的少林寺, 建的少林寺,被称 南少林” 为“南少林”。
• 此外郑州还有三皇寨:明代大旅行家 此外郑州还有三皇寨: 徐霞客有诗云:嵩山天下奥,少室险 徐霞客有诗云:嵩山天下奥, 奇特,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 奇特,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 • “二七”纪念塔坐落在市中心,它是 二七”纪念塔坐落在市中心, 为纪念1923 1923年 二七” 为纪念1923年“二七”大罢工的英雄 们而建造 。 • 北魏的石窟寺。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 北魏的石窟寺。 永昭陵。 宗赵祯的寝陵 ——永昭陵。 永昭陵 • ······
神农山:这里曾是炎帝神农辨百谷, 神农山 这里曾是炎帝神农辨百谷,尝百
草,登坛祭天的圣地。也是道教创始人老子 登坛祭天的圣地。 筑炉炼丹、成道仙升之所。 筑炉炼丹、成道仙升之所。
由于地处太行山南沿,华北 由于地处太行山南沿, 平原与山西高原过渡地段, 平原与山西高原过渡地段, 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既阻 山高林密,地形复杂, 挡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 挡西北寒流的侵袭, 了东南沿海暖湿气流,形成 了东南沿海暖湿气流, 独特的小气候,降雨量较平 独特的小气候, 原偏多,空气温度偏高,夏 原偏多,空气温度偏高, 季气温较平原低6~ ℃ 季气温较平原低 ~8℃。太 行山虽是我国有名的干旱地 区,但在神农山风景名胜区 的沟底和悬崖下多有泉水涌 出,潺潺流水,终年不竭。 潺潺流水,终年不竭。 独特的气候,复杂的地形, 独特的气候,复杂的地形, 形成了许多小气候和小生境, 形成了许多小气候和小生境, 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 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
气候特点
•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以秦岭—淮河为界 淮河为界。 以秦岭 淮河为界。 • 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 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 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 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全省年平均 气温一般在12℃ 16℃之间 一月-3℃—3℃ 12℃—16℃之间, 3℃, 气温一般在12℃ 16℃之间,一月-3℃ 3℃,七 24℃—29℃ 大体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9℃, 月24℃ 29℃,大体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 与平原间差异比较明显。气温年较差、 与平原间差异比较明显。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 较大,极端最低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 较大,极端最低气温-21.7℃; 44.2℃。 44.2℃。 • 季风性显著,导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平均 季风性显著,导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 降水量约为500 900毫米 全年降水的45%~60% 500毫米。 45%~60%集 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全年降水的45%~60%集 中在夏季,常有暴雨。易引起旱涝灾害。 中在夏季,常有暴雨。易引起旱涝灾害。由于纬 季风气候、 度、季风气候、地形等原因使降水量在南部和东 南部多,北部和西北部少。 南部多,北部和西北部少。
土壤
• 京广线以东,沙、颍河以北的广大黄河、海河冲 京广线以东, 颍河以北的广大黄河、 积平原,是河南分布面积最大的潮土 潮土区 积平原,是河南分布面积最大的潮土区,山丘区 较大河流的河滩地一般也是潮土分布区。 较大河流的河滩地一般也是潮土分布区。这些地 区因耕垦历史久,一般有机质缺乏, 区因耕垦历史久,一般有机质缺乏,自然肥力不 因为漏水漏肥, 高,因为漏水漏肥,灌溉指标和施肥水平都要较 高的标准。 高的标准。 • 沙、颍河以南的淮北平原和南阳盆地部分地区等 砂疆黑土分布 有机质较高,有潜在肥力。 分布。 有砂疆黑土分布。有机质较高,有潜在肥力。 • 黄河两岸的新乡、商丘、开封、濮阳等 地区的部 黄河两岸的新乡、商丘、开封、濮阳等4地区的部 分县是盐碱土的分布区。 盐碱土的分布区 分县是盐碱土的分布区。
•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 盆地等地貌类型齐全。 盆地等地貌类型齐全。河南的丘陵多数 是低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的石质丘陵, 是低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的石质丘陵, 有些是黄土高原经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黄 土丘陵,丘陵与山地往往相伴而分布, 土丘陵,丘陵与山地往往相伴而分布, 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少数地区、 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少数地区、豫西 山地东缘和豫南东部边缘地带。 山地东缘和豫南东部边缘地带。河南平 原广布,辽阔坦荡。省内中部、 原广布,辽阔坦荡。省内中部、东部和 北部平原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 北部平原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 亦称黄淮海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亦称黄淮海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 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
植被
• 主要是阔叶林(约71%)和针叶林(约 主要是阔叶林( 71%)和针叶林( 29%), ),落叶阔叶林又约占阔叶林的 29%),落叶阔叶林又约占阔叶林的 78%。 78%。
水资源特点
• 水量不足,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人均占有量仅 水量不足,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1 受降水的影响, 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1/6。受降水的影响,全 省的水量季节分配不均, 省的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 。从 年际变化来看, 年际变化来看,平原地区的最大年径流量与最 年径流量,相差20 40倍 20—40 小的 年径流量,相差20 40倍,山区相差 15倍 5—15倍。 15 • 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性明显:在占全省耕地面 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性明显: 积仅有1 的山地丘陵区却占全省70 70% 积仅有1/4的山地丘陵区却占全省70%的地表 水量,而占全省3 水量,而占全省3/4耕地的平原仅占全省地表 水量的30%,分布极不均衡 30%,分布极不均衡。 水量的30%,分布极不均衡。
自然地理
•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界于北纬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 31°23′-36°22′,东经 之间, ° ° ,东经110°21′-116°39′之间, ° ° 之间 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接陕西, 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接陕西, 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因古时 为豫州,故简称豫。 为豫州,故简称豫。 • 面积:河南国土面积 面积:河南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 万平方公里, 万平方公里 总面积的1.73%;全省常用耕地面积 总面积的 ;全省常用耕地面积10801.77万 万 地势基本上是西高东低。 亩。地势基本上是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太 行山、伏牛山、桐柏山、 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 分布; 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 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 阳盆地。 阳盆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