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产品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一、目的:
以产品批号为主线,依托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平台,辅以相关记录,建立一条产品追溯通道,当已交货至客户之产品发生品质异常时,可迅速追溯异常品之制造日期、数量及对应的原材料、进而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二、适用范围:
本公司内购入的原材料、外协外购件进料、生产的产品,产品批号管理原则如下:
例:批号填写方式
12/24(131008)01A 1310 001-999
序列号
来料年月
班次先别
钢印号(或年月日)
12/42钢印号:12代表2012年,42代表42周;
131008:无钢印号的产品生产日期;
01A:A\B代表班次,A白班,B晚班,01冲压线代码,01冲压一线,02冲压二线,03冲压三线,04焊接线
1310:来料时间, 1、2位代表年份,3、4位代表月份;
001-999:位代表本月来料独立炉号、捆包号的依次排列的序列号;
三、职责权限
3.1物流科负责产品追溯号的确定,以及对过程中的批号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3.2制造部负责按照物流制定的批号按照先进先出原则实施生产,对相关的记录标签正
确性负责。

3.3品保部负责按照物流科制定的批号填写相关的记录,对过程中的批号正确性进行监
督。

四、名词定义:
批号:就是在工业生产中,虽然原料和工艺相同,但是每一批投料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还是有差异的。

为了便于事后追踪产品当时状态,避免混杂不清,故对每一批产品或者材料制定批号编制和追溯原则。

(按照填写规范,批号应包含:钢印号、炉号、捆包号、入库日期、返、退、变更)
五、工作流程:
5.1批号登录原则:(下表)
5.2原材料板材、外协、外购件入库:
5.2.1原材料板材到厂,按照供应商送货单和采购订单核实后,暂放入进料待检区。

物流
科开立《原材料入库单》注明原材料的炉号、批号与数量。

品检检验合格后,黏贴合格标识。

检验员需将炉号、捆包号等内容按照质保书和产品实物标签上的信息进行记录。

由物流科将材料转移到原材料固定库位参照《仓库管理规定》。

5.2.2外协、外购件进料时,由物流科按照出库单、订单等信息开立《原材料入库单》,
《原材料入库单》中需有完整的信息,如:入库日期、数量、材料炉号等,品检验收合格后,仓库点收后入库,由仓库对《原材料入库单》进行审核。

5.3半成品板材、外购件领料:由物流科计划组开立《领料单》,注明生产工单号,在批
号栏内注明原材料的批号;外购件领料时则需在批号栏内注明外购件的入库日期。

(参照表1编号原则。


5.4冲压生产:冲压使用板料或半成品板材,由冲压作业员将《进料检验标示卡》和《领
料单》交当班品检,当班品检需将将正确完整的批号与数量记录在《冲压制程检验记录表》《产品检验标示卡》中,已登记的《进料检验标识卡》由当班品检暂存该材料使用完结科撕毁作废。

如需办理退料,需将数量更新后的《进料检验标识卡》重新标示于退回的原材料上,并在退料单上注明批号及对应的数量和退料原因。

5.5工序流转:对前道工序流转至本工序生产的产品,作业人员取下《半成品标识卡》,
交当班品检,当班品检随即将上道工序的生产工单号与数量记录在《冲压制程检验记录表》的炉号一栏内,已登记的《半成品标识卡》由当班组长收回。

零件流转至下一道工序时,需在每个周转料架上挂《半成品标识卡》,并注明本工作中心的批号与数量。

制造部开立《产品流转单》,注明半成品的两个工序的批号与生产数量。

5.6半成品入库: 半成品入库时,每个周转料架上挂《半成品标识卡》,注明产品批号,
仓库清点签收后,由物流科录系统并进行审核。

5.7发料:仓管员在将半成品发往生产班组时,需在每个周转料架上挂《半成品标识卡》,
并注明半成品入库时的批号与数量。

由物流科计划开具《领料单》,在《领料单》上注明半成品的批号(参照批号编号原则)与数量并实施先进先出。

生产班组对来料清点签收后,仓库将《领料单》交系统录入人员进行系统审核。

5.8成品入库:成品入库单位需在《产品检验标识卡》上注明本工作中心的生产批号与数
量,在入库单上注明生产批号。

仓库清点签收后,将《产品入库单》录入系统并审核。

5.9成品出货:由业务部根据系统库存信息,按先进先出的原则,打印出《产品出货单》,
注明待出货产品数量与批号(钢印号或工单号)。

仓库按《产品出货单》备料完成后,《产品出货单》交物流科计划审核。

出货时,需在产品包装上挂出货标识,按要求记录产品的数量、出货日期、批号、产品钢印号等信息。

备注:开立出货单时,如遇系统库存量不足,业务则将不足数量单独开一行,以“0”
代替批号。

产品完工入库后,仓库负责出货人员在批号栏内的“0”改为实际出货的批号,物流科在审核出货单时,将实际出货批号改成实际出货批号后进行系统审核。

5.10制程中不合格品的标识:制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由当班品检员在批号栏内记录批号。

返修合格后,需在《产品检验标识卡》或《半成品标识卡》上注明批号与数量。

5.11不良品返修后入库:
制程产生不良需维修时,由当班品检开立不良品入库单,批号为不良品的生产批号-返,不良品由仓库品检签收后,将第一联交物流科审核,第二联留存。

不良品返修合格后,由返修单位通知品检员办理领料单,注明入不良品库时的批号,并交物流科审核。

业务部在开立出货单时优先安排返修品的出货。

5.12退货品返修入库:
产品发生退货时,由业务部根据客户的退货清单办理退货入库单,将退货品入至不良品仓,注明退货入库,填写批号-退。

退货品返修后,品检办理入库时,注明批号“-退”,业务部在开立出货单时优先安排退货返修品的出货。

5.13 设计变更入库
产品在进行设计变更时,如老状态产品未消耗完,变更前的产品标签不变。

变更后的产品用记号笔在标签上填写变更后+1,如二次变更标签上则填写变更后+2,以此类推。

5.14不同批次的零件用不同颜色区分,详见《先进先出管理规定》。

六、产品的追溯:
需要追溯时:根据追溯提供的信息,可追溯产品的出货日期、产品钢印,当日的出货单据,查出本批产品的工单号、钢印号、数量,然后以工单号为线索,追溯到产品的入库日期、生产日期,根据《制程检验记录表》、《生产日报表》等表单,可追溯生产过程中的状态及原材料的炉号、捆包号等信息。

七、相关文件:
《先进先出管理规定》八、相关表单:
《原材料入库单》
《冲压制程检验记录表》
《入库单》
《领料单》
《产品出货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