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说出王安石变法的社会背景。
(2)识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
(3)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自主构建知识网络获取整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3)通过研读史料,学会论从史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改革者不屈不挠的精神。
(2)培养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
二、重难点:
重点: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内容。
难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出现的原因、正确评价变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大家请看大屏幕。
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下这段材料?
学生:在“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温总理在回答关于全球性的领导者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引经据典的提到了北宋改革家王安石非常著名的“三不足”论断,巧妙的讲出了做为领导者要有改革的精神。
教师:哪三不足?大家能说一下吗?
学生略做思考。
教师:同学看大屏幕。
我们一起读一下。
学生齐读: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教师:“三不足”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我国思想史上一笔具有永恒光辉和现实意义的精神财富。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光回到近千年前的北宋
重温王安石是如何以三不足精神为指导进行变法的。
首先大家看屏幕,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看屏幕。
(二)预习诊断
教师:同学们根据导学案已经对本单元和必修中的相关内容做了预习,下面我要检测一下预习效果。
请同学思考屏幕上这道题。
同桌间可以交换一下意见。
【模块链接】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采取了哪些
措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和大家分享你的预习成果?
学生甲回答:措施(1)军事上将兵权收归中央,并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2)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3)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学生乙回答影响(1)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2)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学生丙回答联系: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了积贫积弱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
这迫使北宋中期的统治者不得不进行改革,以维护封建统治。
教师:从这几位同学的精彩回答中,我看得出他们在课前作了认真的预习,而且坚持了模块链接的复习方法,这是咱们全体同学都应坚持的一种学习方
法,
(三)知识梳理
下面结合知识框架,通过自查、同桌间可以相互提问的方式梳理知识点,时间5分钟。
(四)巩固反馈
教师:现在咱们反馈一下巩固的效果。
同学看大屏幕,这是本单元易错易混和重要的知识点。
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2、哪些措施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为什么?
均输法节省了转运费用,保马法节省了政府养马费用。
3、哪些措施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什么?
4、改革太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五)能力提升
教师:我们已经有了基础知识作铺垫,接下来咱们迁移运用,用所得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大家看屏幕。
教师:面对贫弱的北宋,宋神宗最终决定任用王安石变法,但以失败而告终。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前面咱同学在构建知识框架时已给出了完整的答案,那你知道史学界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吗?同学请看大屏幕。
哪位同学来念一下?
2、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主要有三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
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如果王安石变法用人得当,稳中求进,本可以获得成功。
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教师:咱大家分工合作,分组讨论。
否定说: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实际上就是把大地主大商人的部分利益拿出来给国家,这脱离了北宋封建社会的现实;而且新法在实行过程中也没有考虑实际情况而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因此我们组认为应否定王安石变法。
教师:他们是从新法既损害地主的利益又损害农民利益的角度考虑的。
还有没有其它意见?
学生:我们认为王安石用人不当也是否定说的论据。
王安石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赋方面是有造诣的,但他在政治方面却不足以称道,缺乏政治智慧,刚愎自用,用人不当。
应当否定。
教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学生:他们组是从王安石的个人品性方面说的。
这道题是对王安石变法作用的评价,王安石的品性只能是否定说的原因而不是论据。
教师:刚才这道题是开放式题目,这类开放式题目在近几年高考中屡见不鲜。
我们该怎样评价呢?
(六)思维拓展
教师:至此,选修一中涉及到的中国古代的改革就全部学习完了,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哪位同学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改革?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一场改革?如果让你比较一下其中的王安石变法和商鞅变法,你将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自由回答,学生补充
教师:你们组是从哪些方面想到这些答案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请看大屏幕,我把同学所说的几个方面进一步细化,这是以后我们做比较题要考虑的几个方向。
(屏幕显示)
背景:时代、原因、条件、目的
过程:人物(阶级)、组织、纲领、措施、方式、手段等
结果:结局、性质、特点、功绩、局限性、败因等
(七)学有所获(惑)
教师:好,本节课我们复习了王安石变法。
“述往事,思来者”,你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了哪些历史启示?
学生回答、补充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2.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3、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够成功。
4、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阻力也有艰险,因此,改革者要有勇气和胆识,
行动要坚决彻底,此外还要注意用人。
教师:在结束课之前,回顾一下,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你的困惑又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看来咱们同学各有收获,老师非常高兴。
王安石变法距今已整整940年,但变法的三不足指导思想却超越了时光影响至今。
同学回去之后
不妨也以三不足精神变革学习方式与态度,使自己在学习上更上一层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