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测评技术与档案建立(笔记)

心理测评技术与档案建立(笔记)

第一章心理测评概述心理测评的定义:是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心理测评的特性: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心理测评的功能:描述、诊断、预测、评价、咨询心理测评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1、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因材施教。

2、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教”的“学”的过程。

3、要想发展教育事业,就必须不断地改进教育体制、教育目标、教材和教法。

4、教育中的学生选拔离不开心理测评。

5、教育领域的定量化研究所依赖的主要资料来源之一是心理测评的结果。

6、得到充分而有系统地发挥,在中小学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将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学生心理档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通过心理测评手段,从个人简介、家庭背景、学业表现、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动机和态度、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描述和评价,一方面将结果分类保存,作为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和因材施教的主要参与依据;另一方面建立动态的档案,即将学生的每一发展阶段的新的信息不断地存入档案,作为教育效果、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主要参与依据。

1904年,斯皮尔曼:智力结构中存在一种一般因素,并从三方面对之定义:经验的领会、关系推断和相关推断。

1905年,比奈和西蒙制订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

心理测验的定义: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领域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测验的质量评估从三方面入手:项目分析、信度评估和效度评估。

项目分析:(1、确定测验目的、对像、内容2、针对性地收集大量资料3、选择题目形式-计划题数的2-3倍。

4、题目初稿编辑成测验5、预测)题目的难度:一般为全部被试团体中正确回答的人数比例来表示。

题目的区分度:测验项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效标:是指与测验所测特质有关的可以直接而独立地测量的行为信度评估:1、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或者说是同一测验对同一被试者前后几次施测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2、信度的评估:平行测验模型是一条理想的途径。

几种近似的方法评估信度: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评分者信度。

效度评估:效度-代表测验准确性,即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欲测量的被试的心理特质和程度。

效度分三类: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预测效度和同时效度)、构想效度(属性:1皆是对一些本质规律的抽像概括2它们与具体的、要观察的行为相联系)。

心理测验的标准化:表现在:统一指导语、统一时限、统一评分、建立常模(常模:对测验分数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参照标准)心理测验的正确态度:两种极端1、测验万能论2、测验无用论心理测评的非测验技术:1、观察法(观察者通过感官或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现像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有四个特点:目的性、自然性、直接性、科学性)、2、访谈法(主试通过与被试之间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有关被试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有三个特点:互动性、技巧性、客观性)3、问卷法(通过书面形式、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被试有关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分为:结构化问卷《封闭题构成》和非结构化问卷《开放题构成》)第二章:中小学生能力测量智力二因素论:最早对智力进行阐述的是英国斯皮尔曼1904年提出:G因素(G因素渗透于所有与智力行为有关的任务之中,是一切心智活动的主体,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稳定的,而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取决于每个人拥有的G因素量的多寡。

定义为:个体在经验的领会、关系推断和相关推理三个方面的能力或心理能量)智力多因素论:1938年美国瑟斯顿提出:智力的核心不是单一的G因素,而是许多重要的、彼此相关的能力因素群。

分析七种心理能力:言语流畅性、推理、空间表象、数字、记忆和知觉、速度吉尔福特:视为瑟斯顿理论的扩展。

认为智力包括三个维度:内容因素、操作因素、结果因素智力层次理论:1971年美国弗农提出:G因素是智力结构最高层,第二层将G因素分为: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两个因素。

第三层又将言语和操作分为:数字、言语理解、空间知识、机械能力等智力的可变性与稳定性:智力在童年期急速增长,在青少年期增长较慢,保持稳定一段时期后开始有所下降。

归纳如下:1、十二三岁以前呈直线上升趋势,13岁后可以减慢。

2、个体智力水平与其智力发展速度及停止年龄密切有关。

3、智力发展高峰期虽存在个体差异,但总体说早期认为在16-18岁达到高峰,近期研究将推迟到25岁。

智力测验的产生:1905年法国比柰和西蒙合制成世上第一个智力量表常用智力测验介绍:根据施测对像,分为:个体智力测验和团体智力测验个体智力测验:比奈-西蒙量表第一个智力量表,20年代起,我国陆志伟和吴天敏修订韦克斯勒量表1939年编出韦氏成人智力量表1982年龚耀修订成人中文版。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1981年林传鼎、张厚粲团体智力测验:瑞文推理测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瑞文彩图推理测验、瑞文高级推理测能力倾向测验学术能力倾向测验:简称:SAT 目的:不在于总结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预测学生是否具备大学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以及倾向于在哪些专业领域更具优势。

SAT内容:语言和数学分辨能力倾向测验:简称:DAT 目的:适用于初中和高中学生的教育咨询及就业指导。

包括8个测验:言语推理、数的能力、抽像推理、文书速度与准确性、机械推理、空间关系、语言运用:拼写、语言运用:文法特殊能力测验音乐能力测验:T测验(音调形像)R测验(节奏形像)S测验(音乐感受)美术能力测验:梅尔美术判断勇力测验格雷福斯图案判断测验机械能力测验:对空间关系能力、机械知识理解及推理能力第三章中小学生人格测量人格:限定在个体中的气质和性格这两种心理特质之中。

罗马盖伦: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巴甫洛夫的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不同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独特的、稳定的结合,构成动物神经活动类型。

动物神经系统有三种特性:兴奋和抑制的强度兴奋和抑制的平衡性兴奋和抑制的灵活性这种特性结合,产生四种不同的活动类型:1强而不平衡型、2强、平衡、灵活型、3强、平衡、不灵活型4弱型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1、内倾-外倾维度2、稳定-不稳定维度(又称神经质:高焦虑或高驱力)气质:具有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一个人的气质自出生后终其一生绝不会改变。

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与教育条件影响下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与改造。

性格的心理学研究巴甫洛夫的暂时神经联系学说:神经系统和特性,如神经过程的强或弱,平衡或不平衡,灵活性或惰性等都影响着人对客观现实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方式。

将性格定义为:“先天的倾向与后天的影响的混合物”奥尔波特的特征理论:认为每个人均有个人特质,这种特质是在他独特的遗传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具有独特性,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

人格测验形式主要有:自陈量表、投射测验和人格评定等。

自陈量表:又称自陈问卷,,所谓自陈就是让被试自己提供关于自己人格特征的报告。

其基本假设是:只有被试自己最了解自己。

一、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包括187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ABC三个答案选其一。

描绘16种基本人格特征,推算出四种次元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性、内向与外向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怯懦与果断性。

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1975年编成。

共有85道题。

从四个维度来评价人格:内外倾向、神经质(情绪性)、精神质、测谎分。

投射测验:所谓投射是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和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或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亦即个人的人格结构对感知、组织及解释环境的方式发生影响的过程。

其基本假设是: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都是有其原因且可以预测的,而不是偶然发生的。

一、罗夏克墨迹测验10张墨迹图片,五张黑白,另五张有两张黑白加色彩,三张是彩色。

测验结果按四方面计分:1、区分:即被试对墨迹图的反应着重什么部位,是注重整体还是注重某一局部。

主要反应类别为:整体反应、明显局部反应、细微局部反应、特殊局部反应、空白部分反应。

2、定素:即被试作各反应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由墨迹的形状引起的,还是由颜色引起的,把图形看成静的还是动的。

类别有:外形、人的动作、彩色反应、阴影3、内容:即被试把墨迹看成什么。

有数类:整个动物或某一部分、人的整体或某一部分、自然景物、地理、建筑、艺术、抽象观念、植物等。

4、从众性:即被试的反应是与一般人相同,还是与众不同。

两类:从众反应、独特反应。

二、主题统觉测验美国默瑞1935年编制。

30张黑白图片加一张空白图片,以人物或景物为主。

测验结果分析从6个方面:主角本身、主角的动机倾向与情感、主角的环境力量、结果、主题、兴趣和情操三、逆境对话测验罗桑兹1941年编制。

24张类似卡通图画人格评定:所谓评定是指由评定人通过观察来给被评定人的某种行为或特质确定一个分数。

表达评定结果的标准化程序叫:评定量表通常有几种:数字评定量表、图表评定量表、标准评定量表、强迫评定量表、检核表评定量表中常见的误差有:光环效应、肯定定势、中庸定势和否定定势。

一、萧孝嵘品质评定量表40个问题,每个问题后有五个不同的描述短句。

二、形容词检核表高夫300个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形容词,要求在15-20分钟完成。

第四章中小学生兴趣、态度和价值观测量兴趣的概念:人们对某些活动的倾向性偏好。

兴趣对学习的影响:1、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从事感兴趣的活动,不容易感到厌烦和疲倦2、能够使我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活动的效率3、容易得到一种成就和满足,兴趣的形成:1、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需要是我们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匮乏)2、影响兴趣的因素(家庭环境影响、老师影响、学科本身的作用)中小学生兴趣的特点:1、学生的兴趣到中学阶段才逐渐形成和逐渐稳定2、人的兴趣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3、职业兴趣兴趣的测量:1、观察法(兴趣总是通过个体对活动的喜好和他的行为表现出来)2、谈话法(通过和学生交谈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兴趣爱好)3、问卷调查法(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兴趣,从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常用兴趣量表1、斯特良朗-坎贝尔兴趣问卷(SVIB-SCII)1927年适用于男性,1933年适用女性2、库德的兴趣与问卷内容:辨别量表、职业兴趣评价、职业量表、大学生主修课目量表、实验性量表。

态度: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情境或他人所持的一种持久的、稳定的反应倾向。

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紧密相关又相互区别。

学习态度的培养:(内因上说: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

)1、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良好的态度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

2、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偏好3、培养学生恰当的稳定的行为方式。

态度的测量和评价常用方法:1、行为观察法2、投射技术3、评定法4、态度量表测量法常用态度量表介绍:1、明尼苏达学校态度调查表2、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价值观:它是人们对于人生目标和信仰的观念,是人们关于某事物或活动对自我生活的重要性、实用性、价值的一种判断,是我们用以衡量事物好坏利弊的准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