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静静地想一想
怎样做图片资料题?
看懂图片
抓关键词 展开联想 写出要点
梳理思路,整理答案,规范格式
高考链接
走苏联的路
(2008年高考广东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 是先生教出来的,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 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1)1958年前,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绩?
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 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 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戍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 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 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分) 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 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 (2分) 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 国经济迅速发展。 (2分)
近三年高考涉及的中国现代化内容——09年
山东文综 选择题13题 辽宁文综 材料题37题 江苏历史 选择题10题 广东历史 选择题13题 材料题27-3 天津文综 选择题10题 材料题12-5 福建卷 选择题19 安徽文综 材料题36-3 上海历史 选择题23 新时期的工业化 4分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 37分 人民公社化运动 3分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3分 建国后政治、经济的发展 4分 建国初的时代背景 4分 文革及新时期的经济发展 10分 国有企业改革 4分 新时期外贸快速发展的原因 6分 建国后初期的经济发展
影像4——骄傲的中国龙
GDP快速增长 2010年上海世博会 国庆大阅兵——鹰击长空
火树银花映鸟巢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功夫
——厉害无比
请你给今天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命名,并说明理由。 命名:发展的中国、崛起的中国、腾飞的中国、 复兴的中国、时尚的中国、苏醒的中国…… 理由:
(1)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64年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试爆成功
“东方红—1”号卫星
影像3——现代化新时期(1978年----至今)
村民行使民主权力
进入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主要表现及突出特点?
华西村阳光集团
知识整合三
通过影像3的图片请思考: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的主要表现及突出特点。 经济上:改革开放;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政治上: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思想上:形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 特点: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走自己特色的路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3)中国在科技文化领域成就显著; (4)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2)曲折探索阶段(1956----1976)
(3)现代化新时期(1978----至今)
现代化考纲点击
政治史部分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现代化考纲点击
经济史部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近三年高考涉及的中国现代化内容——08年
山东文综 材料题29-2 新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4分 宁夏文综 选择题33题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4分 广东历史 材料题28题 新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历程 13分 江苏历史 选择题9题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分 材料题23-3 新时期的思想和经济实践 6分 北京文综 材料题37-4 新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外交 12分 重庆文综 材料题39-4 新时期的经济 6分 上海春季 选择题3题 居民选举 2分 上海历史 选择题14题 大跃进 2分
(1)50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化考纲点击
思想史部分
3.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影像1——初步奠定基础阶段(1949--1956)
天安门前狂欢的人群 (1949年)
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第一部宪法
1956年长春 一汽第一辆汽车
公私合营
看过影像一的图片,你能 想到的新中国的现代化有
哪些主要的成就?
(提示:注意从现代化的 三个主要方面思考总结)
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知识整合一
看过影像一的图片,你能想到的新中国的 现代化有哪些主要的成就? (提示:注意从现代化的三个主要方面思考总结)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政治上: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一化三改 经济上: 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思想上: 坚持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54年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3、(2009年安徽文综36题第(3)小题) 材料三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 改革开放的政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 主要原因。(6分)
4、(2008年山东高考)
思维火花
从缺乏民主意识的个人崇拜到人格独立、 平等的肯定和敬仰; 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们在文化心理和精 神层面的进步。
1984年北大学生参加国庆游行
对领导人称呼的变化说明了是什么?
知识迁移一
请思考:苏联和中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 其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特点? 给我们什么借鉴? 20世纪30年代中期,优先发展重工业, 同时大搞农业集体化,为了积累资金, 从农民身上拿走的太多 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要重视农业的发展, 关注农民的利益,注意农、轻、重的比例问题。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左”倾错误
(2)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 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大跃进 "运动、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公社化运动。忽视经济 规律;超越国情。
影像2——曲折探索阶段(1956----1976年) 红色的海洋(1966年)
高考点兵场
1、有位学生想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看到下边 这幅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 他看到的这个图,最有可能属于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 中有这样一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 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
近三年高考涉及的中国现代化内容——07年
江苏历史 山东文综 广东历史 广东文基 上海历史B 上海历史C 选择题15题 选择题13题 材料题29-5 选择题25题 选择题3题 材料题37题 一国两制 3分 50年代末的经济 4分 中苏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4分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2分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分 改革开放 10分
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在看 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
对此应怎样解释才正确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这段内容纯属虚构,毫无根据 ②根据情节来判断,这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 “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 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 在大量反革命分子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概念阐释
现代化的含义 现代化(近代化),是相对于传统农业 社会而言。其过程就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 社会(工业社会或知识社会)的变迁过程。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科学化、理性化
现 代 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腾飞阶段 (1949----至今)
(1)初步奠定基础阶段(1949----1956)
知识迁移二
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以日本为例
请思考:二战后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是如何实现的?
内部——政治:战后对日本的民主改革; 经济:国内采取的各项措施(如重视科技教育、把发展 济放在首位、制定经济计划); 外部—— 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利用美国的扶植等。
试比较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差异的原因。 内部——政治:“左”倾错误; 经济:偏离经济建设为中心,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历史:现代化的基础薄弱; 外部——孤立和封锁。
批斗刘少奇
知识整合二
概括影像2的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这些事件的发生给我们什么深刻的教训?
文化大革命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经济建设应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民主和法制建设也是国家现代 化的重要标志。
民主和法制遭到摧残;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个人崇拜盛行。 现代化出现大倒退
尖端科技成就巨大
1967年中国第一颗 氢弹试爆成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