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中师大《城市社会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大《城市社会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城市社会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加粗红色字体为2013下新增题目)一、填空题1.芝加哥学派认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

2.美国社会学家路易斯·沃斯认为城市是一种 。

3.城市社会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它建立在 和 的基础上。

4.滕尼斯认为的城市社会是 。

5.齐美尔指出:个人必须学会 。

6.帕克建立了美国第一个 。

7.城市起源学说主要有 、 、 、 、 。

8.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城市是 。

9.中世纪欧洲城市社会结构发现了变化,内部出现了 。

10.唐朝时期, 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11.美国学者吉斯特和费瓦说工业革命使 主宰了世界。

12. 是指城市坐落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以及实际范围。

13.货运中转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 提出的。

14. 是由德国学者韦伯提出的,它侧重于解释工业活动的布局。

15.霍伊特根据 变化,提出 ,用于解释城市地域结构变迁。

16.马克思运用社会结构理论对社会进行宏观分层,确立了 、 、三层次的格局。

17.宏观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 、 和 。

18.城市社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 、 、 。

19.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生产资料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叫 。

20.根据城市化的方向可以把城市化分为 城市化和 城市化。

21.城市化过程大致要经历 、 和 。

22.卫星城市发展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即 、 、 。

23.城市人口流动的类型主要有 、 、 、 。

24.影响城市住宅问题社会因素主要包括 、 、 、 。

25.城市规划的主要特点是 、 、 、 。

26.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叫 。

27.社会文化论认为环境包括 、 、 。

28.城市管理既是对 的管理,也是对 的管理。

29.现在世界各国采用的行政体制主要有 、 、 。

30.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是 、 和 。

31.均质运动是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 、 的过程中,是城地域形成一种结构性的职能地域体系。

32.城市生态系统主要有 、 、 、 等四项基本功能。

33.与传统城市相比,生态城市有以下特点: 、 、 、 、 。

34.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可以从三个维度: 、 、 划分社会分层。

35.代内流动研究的是社会成员个人一生中的 变化情况。

36.集中型城市化是城市化 的主要趋势,扩散型城市化则是城市化的主要形式。

二、 简答题:1.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课题是什么?2.当代西方城市社会学有哪些流派?3.早期城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我国封建社会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什么?5.现在城市发展的规律有哪些?6.简述城市社会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机制。

7.我国城市在业人口的职业结构特点是什么?8.如何理解城市化的含义。

9.发达城市国家的特点是什么?10.世界城市化的一般特点是什么?11.什么是郊区化?郊区化有哪些类型?12.建国后我国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13.为什么说中国城市化是政府发动型?14.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结构不协调表现在哪些地方?15.我国城市化应该贯彻哪些原则?16.城市社会问题有什么特点?17.现代社会主要城市问题有哪些类型?18.城市社会问题治理的原则有哪些?19.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具有什么特点?20.我国城市劳动就业问题有哪几种情况?21.城市规划的价值追求是什么?22.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主要有哪些:23.城市管理有哪些特殊原则?24.城市社会流动的消极影响?25.当前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26.城市贫困问题的产生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7.简述地域分化的结果。

28.根据新城市社会主义的观点,空间尺度与社会交往是怎样的关系?三、 论述题1.试论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2.试比较中世纪东西方城市发展的异同。

3.试论影响城市内商业区区位的因素。

4.试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

5.试论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

6.试论城市规划的制定程序。

7. 结合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说明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8.试述城市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及解决对策。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城市社会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城市生态系统2.生活方式3.经验、事实4.法理社会5.适应城市6.城市研究中心7.防御说、私有制说、阶级说、集市说、地利说8.阳城9.行会组织10.长安11.城市12.城市地域13.库利14.工业布局理论15.房租、扇形理论16.生产力、经济基础、上层建筑17.霍曼斯、布劳、蒂鲍特、凯利18.开放性、流动性、流动性、复杂性、异质性19.霍夫曼系数20.集中型、扩散型21.发生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22.附属型阶段、半独立型阶段、独立型阶段23.经济型、旅游型、公务型、探访型24.人口构成、产业结构、家庭构成、生活方式25.综合性、地区性、预见性、社会性26.雅典宪章27.自然、文化、社会组织28.物、人29.市长——议会制、市委员会制、市经理制30.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31.保持同质、排斥异质32.生产、消费、还原再生、服务33.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34.财富——经济标准、威望——社会标准、权力——政治标准35.社会地位36.初期、后期二、简答题1.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课题是什么?答:中国城市化问题,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城市效益问题,城市中下作用问题,城市现代化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生活方式问题,城乡关系问题,城市社会发展指标问题,城市管理问题。

2.当代西方城市社会学有哪些流派?答:市场化学派,亚社会学派,生存学派,生态综合体学派,经济学派,环境学派,技术学派,价值取向学派,社会权利学派。

3.早期城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规模,人类早期城市有比过去各种聚落更多,更密集的人口;出现了非农人口;农业剩余产品的征收;有象征意义的公共建筑;已有文学和数学;产生应用科学;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雕塑艺术;远距离贸易;居民角色地缘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

4.我国封建社会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答:城市发展由北向南移动;城市行政职能突出;全国自上而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城市系统;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以封建统治为依托。

5.现在城市发展的规律有哪些?答: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同时并存的规律;城市有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由封闭到开放的规律;城市和区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动的规律;城市与乡村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规律;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承载能力、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规律。

6.简述城市社会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机制。

答:城市社会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机制是:城市中各种社会群体、阶层利益的实现程度及协调状况制约着人们的社会行为;人们社会行为的状态制约着各种社会组织的活动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社会组织活动状况及其关系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7.我国城市在业人口的职业结构特点是什么?答:体力劳动者多,脑力劳动者少。

农业劳动者比重不低,占有相当多比例。

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偏低。

如果将我国城市在业人口的职业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农林牧渔劳动者比重较低,生产性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比重较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则体力劳动者比例太大,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偏低。

8.如何理解城市化的含义。

答:城市化是指人口、地域、社会经济关系、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自然历史过程。

我们认为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它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城市化的过程中本身就包含着这个过程所达到的任何结果。

事实上,城市化就是农村性状态向城市性转变的过程。

城市化不仅仅是指对某种城市性状态的静态描述,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城市本身的发展及城市现代化也属于城市化的总过程,是城市化过程的扩展源。

我们强调城市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在于承认城市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

人们既没有能力阻挡它前进,也没有能力人为地使它超越必经的各个阶段。

9.发达城市国家的特点是什么?答: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历史前提是发生的商品经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原动力是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都经历了一个由集中到分散的过程10.世界城市化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答:城市化的世界性;城市化的不平衡性;城市化的阶段性。

11.什么是郊区化?郊区化有哪些类型?答:特大城市的人口和各项职能活动,包括具有向心倾向的商业、服务业,纷纷向郊区迁移,使郊区迅速成为一个具有多项市区功能的地域综合体,这个过程就是被成为“郊区化”。

郊区化的本质就是郊区城市化,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中心市区衰落,郊区发展迅速;中心城区停滞,郊区迅速发展;中心市区与郊区同时发展。

12.建国后我国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答: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阶段;1958-1960年爆发性的工业化引起超高速城市化阶段;1961-1965年工业调整时期第一次逆城市化阶段;1966-1976年工业化停滞时期的第二次逆城市化阶段;1977年至今改革开放之后的高速城市化阶段。

13.为什么说中国城市化是政府发动型?答:首先,城镇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形成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两位一体的城镇网络。

其次,由于政府是城市化的主体,政府能通过各种强有力的措施来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

第三,这种由政府发动的城市化可以是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方式从农村中积累城市化工业化所需的建设资金。

14.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结构不协调表现在哪些地方?答:首先,全国城市数量与全国总人口数量相比,城市数量太少。

其次,城市规模结构“头重脚轻”,大城市比重过高。

再次,我国城市地域分布不平衡,具有东密西疏的特点,与中国总人口的地区分布呈正相关关系。

最后,从城市的功能结构看,由于我国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与现代工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工业型城市化的特点”。

15.我国城市化应该贯彻哪些原则?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政府发动型机制和民间发动型相结合的原则;内涵城市化与外延城市化相结合的原则;人口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生活城市化相统一的原则;“据点”发展式和“网络”发展式相结合的原则。

16.城市社会问题有什么特点?答:普遍性;特殊性;复合性;爆发性。

17.现代社会主要城市问题有哪些类型?答:城市人口问题;城市生态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住房问题;城市犯罪问题。

18.城市社会问题治理的原则有哪些?答: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19.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具有什么特点?答:数量大,增长速度快;流动性质以从事经济活动为主;季节变动趋向平缓,滞留时间延长;自主性自由性流动增多。

20.我国城市劳动就业问题有哪几种情况?答:显性劳动就业问题;隐性就业问题;结构性就业问题;间断劳动就业问题;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

21.城市规划的价值追求是什么?答:高效益;协调;美观;现代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