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结课论文

马克思结课论文

分数
2012-201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研报告
【相关材料】
题目: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
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专业班级:景观F1205
小组成员:王自明201225020411
韩梦梅201225020416
王倩201225020415
孟铎201225020502
郭菁201225020425
河南工业大学思政学院原理教研室
2012-201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研报告
题目: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
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专业班级:景观F1205
小组成员:王自明201225020411
韩梦梅201225020416
王倩201225020415
孟铎201225020502
郭菁201225020425
河南工业大学思政学院原理教研室
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报告
前言:调查影响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
时间:2013.12.2
地点:河南工业大学
对象:在校大学生
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表现为一些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时间观念淡薄,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谈情说爱、上网玩游戏、打扑克等娱乐方面,而基本的学习时间却没有办法保证;厌倦学习,听课缺乏兴趣,上课纪律差,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甚至千方百计的逃课;无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计划,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以及怎样学习,作业抄袭应付老师乃至不完成作业的大有人在,并且考试时只靠突击。

我国的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即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学生读书是为了上大学,上名牌大学的影响之下,被动甚至是强迫地学习,变成了学习的奴隶和考试的机器,一切与考试无关的东西,学校都会尽量减少和压缩。

这样使得学生的内心世界出现严重的空位,兴趣、爱好、潜能和天赋等受到严重的压抑,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得其学习兴趣在应试教育体系中得到削弱甚至扼杀。

这种现象令大学生上了大学之后不知如何主动学习,没有自我发展的意识。

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使得大学生缺乏危机感。

“高等教育由于专业设置的多元化,专业水平的多层次性,各高校对学生的专业要求难以形成可供操作的量化标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和“学习动机观”。

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发现、探索活动掌握知识,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激发学生对
学习本身产生兴趣能转化为学习动机的内在心理因素颇多,兴趣即为其中之一。

这种由内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为内在动机,其驱力较强,维持时间也较长。

无论是通过思想教育或具多种活动的引导,最终应使学生感到学习的需要,这是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动机时所必须明确的。

通过富有成效的教学增强学习动机固然可以通过增强行为的力量来促进学习,但学习也可以促进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动机的适宜方式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活动方面,而不是动机本身。

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主动进入学习情境。

譬如当对一个问题出现几种可供选择的答案时,学生往往困感不解,不知选样哪种答案才对,由于认识上的冲突,就会产生求知的好奇心。

正如布鲁纳所介绍的情况,在只标有自然条件的空白地图中,要求指出哪一个地区具备建立城市的可能性?当学生考虑在许多地方有建设城市可能性的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建立起地理概念和提高其动机水平。

这种富有成效的学习使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也自然增强了学习动机。

一、现在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1.根据我们对我校(河南工业大学)本科生进行的调查,从学生对“学习目的”的回答情况,6.71%的学生学习主要目的是“为了报答父母”,4.08%的学生学习“设有特别的目的”。

学生选择最多的是“找个好工作”,占到总样本的33.09%;其次才是“挖掘个人潜力实现个人的价值”和“专业有所成就”,体现出较强的功利倾向。

2.学习兴趣不强。

很多大学生对现有学习内容不感兴趣。

一部分学生不满意自己所学专业,认为课程与实际联系不大,没什么意思。

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学习采取消极、无所谓的态度。

且随着年级的增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成绩“无所谓”,得过且过。

3.学风不良,厌倦学习、逃避学习。

学生出勤率不高,逃课、旷课现象普遍,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上网聊天、玩游戏、打扑克等课外活动上。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还普遍存在,建设良好的考风和学风将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

二、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因素
1.主观方面。

首先,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人生目标的短浅和功利。

很多大学生在中小学时代受到”读书就是为了上大学”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进入大学前以考入理想大学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认为考上大学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进入大学后未能及时确定学习目标,动机落差大。

其次,大学生学习态度未端正,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很多大学生认识不到学习是为自己的将来而进行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是完善和发展自我的过程,相反却认为学习是为了混毕业、拿学位、找工作、赚大钱等,因此放松学习、无所事事。

把学习看作最不需要努力的事情。

再者,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很多学生因为对所学专业不了解,或者遵从父母的意愿,或者受考分的限制,被调剂到其他专业等原因失去了选择理想专业的资格,所学专业很多是迫于无奈,并非自己所愿,由此产生了厌学情绪。

2.客观因素的影响。

首先,就业的压力。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与年俱增,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有的学生尽管找到工作,但就业的质量也不高,专业不对口,工资待遇低下。

严峻的就业形势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大学生觉得学无所用,知识和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发挥;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直接影响学习的动力。

其次,教育体制的问题。

面对大量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有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怎样学,学什么;还有很多学生产生懈怠心理,逃避上课。

目前的大学考试,学生只需要在考前突击
复习即可通过;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平时是否学习并不重要,只要在期末进行集中复习就可以应付考试。

教学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投机和侥幸心理,放松了对平时学习的要求。

再者,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的上课质量是影响其学习动机强度的重要因素。

而目前部分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陈旧落后,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态度不认真,对教学投入的精力不足,上课古板、单调、索然无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学校学习环境不佳,学习氛围不浓。

高校扩招后,教学设施建设滞后,满足不了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针对以上问题的主要对策
1.学生方面
(1)调整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是能正常学习的基础,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更要有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学生是敬业的、是乐群的、是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

我们要帮助学生了解并接纳自己,能正视并满足自己的需要,生活有目标并能自控,能有效处理问题,培养共情与合作能力,有责任感,建立满意的人际关系,情绪愉快并基本稳定,对自己的环境具有高效而满意的适应。

(2)培养学习兴趣。

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

(3)安排生活作息。

多数大学生在学校住宿,而大学留给学生许多自由学习的
时间,这些时间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世界的认识与理解,根据自己的好恶、特长、客观条件等,恰当地自己选择选一些知识,从而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2.学校方面
(1)改善学校条件。

首先,要解决的是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完善实验、操作、练习设施,让学生有机会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

其次,要注意教育资源分布均衡,无论是学校的精锐专业还是普通专业都应提供现代的教育教学设施和优良的师资力量,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以求达到各学院和专业强项更强,弱项变强。

(2)调整课程设置。

高校应确定课程改革目标、原则、方向,划分课程群,组建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精炼教学内容,着重技能方法和能力培养,从课程设置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方面
(1)良好的教师风度。

所谓教师风度,是指教师个人的精神状态、个性气质、思想品质、道德风貌、生活习惯、穿着打扮等方面,通过自己特有的语言举止,姿态动作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一种个性鲜明的神韵。

教师的人格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它能直接地、形象地感染和影响学生,如果教师仪表整洁大方、精神饱满、热情认真、言行得体、自然协调,学生便会从内心敬佩,课堂上很容易出现宽松、活泼、认真、和谐的气氛,学生就会心情愉快、精力集中地认真学习。

相反,如果教师因风度欠佳而使学生产生反感或轻视,那么课堂气氛可想而知。

(2)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正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外,教师用较好的授课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

教师要全身心地投
入,充分利用能使学生产生或增强学习兴趣的条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内容生动、活泼和实用。

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设计好导入、授课、高潮和结束每个环节,而不能随手打开书照本宣科, 久而久之必然产生学习倦怠,最终只留教师一人唱独角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