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

生:蝴蝶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生说一说,师加以引导。

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出示小青蛙图片你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怎么判断的从哪里看两边一模一样呢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想法吗小组动手操作2、交流汇报。

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

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

(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1、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欣赏轴对称图形的图片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你想看看吗(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以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尺、长方形纸条、小棒等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师:新学期到了,在蚂蚁王国里有一所蚂蚁学堂,它马上要开学了。

看!这就是蚂蚁学堂,漂亮吗小蚂蚁们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座小桥。

一天,一阵狂风吹过,把小桥的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好呀小蚂蚁们决定重新再做一个扶手,可是扶手有多长呢小朋友,你们能帮小蚂蚁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才能知道扶手有多长呢生:用尺子量。

师:用尺子量,这确实是个好办法,那你们有尺子吗生:有!【设计意图:利用《蚂蚁王国》的故事引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通过让学生帮小蚂蚁解决问题这一情节吸引学生对新知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一)观察尺1、让学生观察尺子,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与同桌分享一下。

2、指名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0”刻度、1大格,理解“0”表示起点的意思。

3、当学生说到尺子上有“cm”时,介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厘米。

(板书:认识厘米)(二)感知1厘米1、师:那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我们来听听小蚂蚁的介绍(课件介绍一厘米的概念)2、找一找,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学生找一找,指一指)3、指名上台说一说、指一指: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生回答: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

(学生边说边指)4、你发现1厘米其实就是什么(一大格)5、除了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外,你们还能找到不同的1厘米吗生1:从1刻度到2刻度是1厘米.生2:从2刻度到3刻度也是1厘米……6、比一比,请小朋友再用手在尺上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举出来看一看,1厘米长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厘米有多长。

师:1厘米很短,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

7、找一找,生活当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生举例、课件展示:图钉、牙齿、小正方体、小纽扣……)【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观察尺子、认识1厘米,形成表象。

学生能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并体会方法的多样性;从周围物体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体验了l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

】(三)感知几厘米1、师:刚才我们知道了1厘米是1大格,那2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上找一找吗(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2、2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生:2厘米是从0刻度到2刻度。

师:有不同想法的吗生:从1刻度到3刻度之间也是2厘米。

……师:你们怎么能找到这么多2厘米的你们有什么法宝吗生:2厘米其实就是2大格。

3、2厘米有这么长,不用直尺,你能来估计一下5厘米有多长吗指名估计比划,小朋友自己估计一下呢4、那5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还是请我们的好朋友——尺子来帮忙,请小朋友在尺上比划一下,同桌互相说一说:5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指名回答:5厘米从哪儿到哪儿,有不同的吗不管从哪儿到哪儿,5厘米就是几大格5、你还想知道几厘米的长度,指名说一说。

把你想知道的自己先估计一下,再拿着尺比划给同桌看一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在认识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探索几厘米的长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量一量1、猜一猜纸条有多长。

(学生猜一猜、估一估)2、课件展示量纸条的方法,学生细心学习。

3、学生自己动手尝试量纸条。

4、集体交流用尺子量纸条的方法。

(纸条的左端对齐0刻度线,把尺子与纸条放平,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5、唱一唱。

《测量小儿歌》小朋友要牢记,物体要放平。

用尺子两物体,左端要和0对齐,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猜想、自学用尺子测量的方法再尝试测量,归纳测量的方法这一系列活动,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力。

这个环节还设计了唱一唱活动,既巩固了测量的方法又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师:同学们,既然我们已经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了,那现在是时候帮小蚂蚁的忙,测量一下小桥扶手的长度了。

1、量一量扶手的长度。

(1)学生动手量一量。

(2)指名上台展示测量的方法。

2、闯关游戏。

师:小蚂蚁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忙,它们带来了一份大大的礼物,准备要送给大家,可是需要同学们闯过三关才能获得礼物哦!有信心吗小精灵儿童网站(1)第一关:眼明手快(填一填)(2)第二关:火眼金睛(判断测量的方法对吗为什么)第三关:心灵手巧(同桌合作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这里长方形的宽是接近4厘米,引导学生像这样接近4厘米的可以说它是大约4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二十多分钟的学习已经开始出现疲倦,此时设计闯三关获奖品的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通过游戏巩固新知,一举两得。

】四、回顾全课,总结延伸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设计意图:学生说收获,是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梳理。

这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下一节课《认识米》作知识性的铺垫和延伸。

】板书设计:认识厘米数字刻度线“0”起点“cm”厘米(长度单位)《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一,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发现不同方式测量物体带来的混乱,会选择合适的物体做标准测量。

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协作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4、教具及学具准备:学具名称1角硬币三角形学具回形针小刀小方快(长、宽、高都是1厘米)个数856630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孝顺的小南”,小南在故事中遇到了问题,你仔细听,看能不能帮助他。

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来。

师:课件演示,教师口述故事。

孝顺的小南知道妈妈过几天就要生日了,他决定用零用钱给妈妈买一双新鞋子,小南问妈妈:“妈妈,你的脚有多大”妈妈回答:“一拃多一点点。

”小南到商店挑选了双漂亮的鞋子,用自己的小手认真地在新鞋子上拃了“一拃多一点点”心想:这双鞋妈妈一定合适。

小南高兴地跑回家,急着把鞋子送给妈妈。

可是当妈妈打开这份礼物时,妈妈笑了,奇怪的问:“这鞋子这么小,到底是买给我的,还是买给你自己的。

”小南捎了捎后脑,怎么也想不明白,自言自语的地说“明明就是‘一拃多一点点’嘛。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回事吗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谈话:同学们,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有一本崭新的数学课本,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课本的宽有多少,你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_小精灵儿童网第一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人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2、操作方法的指导:①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②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学生填写并汇报测量结果。

学具名称测量结果(数学书的宽)个得出结论1角硬币7①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量的结果不同。

②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该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三角形学具4回形针5小刀3小方块154、小组讨论、汇报结果:为什么都是数学课本的宽,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得出结论1]5、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