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置式除氧器设备技术规范书

内置式除氧器设备技术规范书

内置式除氧器设备技术规范书1 总则1.1 本技术规范用于燃煤发电机组工程所配的内置式除氧器(以下所指除氧器均指内置式除氧器),本次供货范围为两台机组所配备的两台除氧器。

它包括除氧器本体及辅属装置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具体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本技术规范对卖方首要条件是至少具备省劳动局颁发的“I类压力容器制造合格证书”方可签订合同。

产品在相同容量工程或相似条件下有1~2台运行并超过两年,已证明安全可靠,或能提供引进成熟技术进行合作生产的产品。

1.4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提出异议,那么买方可以认为卖方提出的产品完全满足本技术规范的要求。

1.5 在签订合同后,因标书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买方有权以书面形式提出补充要求。

具体项目由供、需双方共同商定。

1.6 本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7 卖方对除氧器的成套系统设备(含辅助系统与设备)负有全责,即包括分包(或采购)的产品。

分包(或采购)的产品制造商事先征得买方的认可。

1.8 在合同签定后,买方有权因规范、标准、规程发生变化而提出一些补充要求。

1.9 本工程采用KKS编码系统,卖方根据买方提供的原则对设备及其辅助系统的零部件进行KKS编码。

本合同附件经买方、设计方和卖方三方签字认可后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2 设计条件与环境条件2.1 工程条件及设备运行环境本工程位于江苏长江北岸苏中地区的本市,位于本市东南方向距市中心12km的境内。

2.1.1 运输电厂进厂公路由在建的沿江高等级公路引接,本项目建设期间大件设备运输以水运为主,运行期间电厂燃煤运输采用长江水运来煤,石灰石粉采用水运进厂,灰渣综合利用以汽车公路运输为主。

2.1.2 气象条件(1) 气压(Pa)累年平均气压101630(2) 气温(℃)累年平均气温15.3累年极端最高气温39.1(2001.07.02)累年极端最低气温-14.1(1977.01.31)累年平均最高气温19.9累年平均最低气温11.7累年最热月平均气温27.7(7月)累年最冷月平均气温 2.6(1月)(3) 相对湿度(%)累年平均相对湿度79累年最小相对湿度9 (1987.02.08)(4) 绝对湿度(Pa)累年平均绝对湿度1610累年最大绝对湿度4170(1962.07.16)累年最小绝对湿度 10(1964.02.13)(5) 降水量(mm)累年平均降水量1063.4累年最大年降水量1790.0(1991)累年最大月降水量 411.4(1999.08)累年最大日降水量 219.4(1962.09.06)累年最大1小时降水量71.1(1975.09.26)(6) 蒸发量(mm)累年年平均蒸发量1387.9累年最大年蒸发量1731.9(1994)累年最小年蒸发量1104.6(1999)(7) 日照(h)累年年平均日照时数2078.3累年平均日照百分率46.9%(8) 雷暴(d)累年年平均雷暴日数34累年年最多雷暴日数 62(1963)(9) 积雪(cm)累年最大积雪深度22(1984.01.19)(10) 冻土(cm)累年最大冻土深度13(1967.12.30-31)(11) 风速(m/s)累年平均风速 2.9累年自记10min平均最大风速17.0(1977.09.11、1983.04.28)五十年一遇10m高10min平均设计风速:25.4(12) 风向累年全年主导风向ESE (13%)累年夏季主导风向ESE (16%)累年冬季主导风向NNW (10%)2.1.3 地震烈度根据《本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厂址地区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基岩地震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分别为0.042g和0.06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均为VI度。

本工程场地厂址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表地震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0.065g,场地地表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65s。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厂址位于设计地震第一组。

2.2 设计条件2.2.1 除氧器能适应定压和滑压运行2.2.2 除氧器最大运行(VWO)工况:2.2.3 机组运行方式:随机组滑压运行。

负荷性质:主要承担基本负荷,并具有调峰能力。

2.2.4汽机各工况参数详见附录汽机热平衡图,以最终热平衡图为准。

2.2.5除氧器有效容积: 235m32.3 环境条件2.4 主机条件本工程的锅炉采用哈尔滨锅炉厂制造的超超临界锅炉,锅炉最大连续出力2038t/h,锅炉允许最低稳燃负荷(不投油) 30 %。

汽轮机为上海汽轮机厂引进西门子技术制造的超超临界汽轮机,型号为N660-25/600/600。

2.5 机组的负荷变动率汽轮发电机组应能承受下列负荷变化速率而不影响其稳定运行,并提供下述负荷变化引起的寿命损耗率。

50~100%T-MCR 不小于5%/min30~50%T-MCR 不小于3%/min30%以下不小于2%/min负荷阶跃10%3 设备规范 (所有技术数据以最终热平衡图为准)3.1 设备名称:内置式除氧器。

3.2 型式:卧式3.3 设计压力为:≥1.66 MPa(a);VWO工况抽汽压力1.378MPa.a,TMCR抽汽压力1.325MPa.a3.4 设计温度:≥397.3 ℃;最高工作温度401.8 ℃3.5 出力:额定出力1987t/h,最大出力2130t/h;3.6 运行方式:定-滑-定(滑压、定压);滑压范围 0.147 ~1.378 MPa(a) 3.7 加热蒸汽温度:372.9℃(TRL工况)加热蒸汽最高温度:397.3℃(30%定压运行工况)3.8 凝结水温度:157.2℃(TRL工况)凝结水最高温度:160 ℃(VWO工况)3.9除氧器给水出水温度:187.8℃(TRL工况)除氧器给水出水温度:191.4℃(VWO工况)3.10 出水含氧量:≤ 5 μg/L除氧器的最大出力、最小出力(30%额定出力)及上述两者之间的出力运行时,除氧器出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均不大于5μg/L。

3.11 PH值:8.5~9.34 技术要求4.1 设备说明4.1.1 除氧器功能除氧器是将凝结水经过雾化或喷淋和加热蒸汽进行充分的混合,使水加热到除氧器运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除去凝结水中的不溶解氧或其它不凝结气体,达到所要求的水质。

4.1.2 除氧器的额定出力不低于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运行时所需给水消耗量的105%,除氧器的设计压力不低于汽轮机在TMCR工况时所采用的回热抽汽压力的1.25倍。

当一台低压加热器停用时,除氧器的出力不低于其对应工况下额定出力的90%。

4.1.3 给水箱有效容量:235m3给水箱的贮水量是指给水箱正常水位至水箱出水管顶部之间的水容积。

4.1.4 除氧器水箱的出水管管径能通过对应于满负荷时凝结水温度下的最大流量,且最高流速为≤2 m/s。

4.1.5 除氧器设计能满足锅炉起动时,使用其它汽源的蒸汽时,除氧器满足3.10条款的要求。

4.1.6 除氧器的设计能承受所有运行情况下可能出现的荷载最不利组合。

设计中至少包括:(1)内压力(2)外压力(3)壳体重量、附件重量、保温材料重量、检修平台扶梯重量和检修平台上的载荷(单位面积上的检修载荷宜取4kN/m2)。

(4)充水重量。

(5)安全门开启时的反作用力和力矩。

(6)外部管道系统传给接管座的作用力和力矩。

(7)露天布置时承受的风/雪荷载。

4.1.7 设备的接口能承受从外部管道传来的反作用力和力矩,并假定合成力和力矩同时作用。

如设计院提出的作用力和力矩不能满足设备接口推力要求,卖方承诺修改设备接口接管壁厚及连接方式,来满足推力要求。

4.1.8 除氧器装设安全门,防止任何汽源引起除氧器超压。

安全门设计的最大释放能力不小于除氧器的最大进汽量。

4.1.9 安全门由卖方提供,采用全启式弹簧安全门,除氧器上安全门数量不少于二只。

安全门在出厂之前作试验,整定并加标签。

标签内容至少包括编号、整定压力、回座压力、排放量等参数。

4.1.10 安全门直接安装在除氧器上,并考虑安全门开启和排汽时的反作用力、力矩和压力的影响。

安全门最大排汽量和排汽反力计算按能源安保(1991)709号文《电站压力式除氧器安全技术规定》附录C的方法计算。

4.1.11 装设安全门接口短管的厚度、容器壳体的厚度(包括接口加强板)及短管上的法兰均需作强度验算,使之能承受内压、安全门动作的反力和力矩、热胀推力和安全门及排汽管的重量荷载。

4.1.12除氧器为三支座,每两支座间距 10 m。

4.1.13 除氧器按照全真空设计。

4.1.14 氧器及其有关系统的设计,有可靠的防止除氧器过压爆炸的措施,并符合能源安保(1991)709号文《电站压力式除氧器安全技术规定》。

4.2 设备制造要求4.2.1 除氧器包括下列部件·(1)内置式除氧器本体(兼贮水箱)·(2)除氧器底座·(3)恒速喷嘴(内置)·(4)检修人孔·(5)除氧器的出水管·(6)固定配套平台和扶梯的挂耳·(7)固定保温层的钩钉·(8)不锈钢挡板和内部汽水管道·(9)安全门·(10)仪表配件·(11)进出除氧器的各接管管座。

·(12)检修平台扶梯(为了方便维修,配套的走道和平台要能到达人孔、喷嘴和安全阀等处,走道和平台满足日常巡检以及维修安全、方便的要求)4.2.2 除氧器内部所有可能接触氧气及容易腐蚀的其它零件都用TP304不锈钢材料制作。

4.2.3 喷嘴由不锈钢制造,且易从壳体上拆卸。

4.2.4 除氧器内部的螺栓连接,不使螺母与螺栓松动或脱离。

4.2.5 除氧器和喷嘴分开运输,卖方派员到现场作无偿技术指导,并检查喷嘴和喷管的安装质量。

4.2.6 在除氧器内装置水流分配管,以防止水分层。

除氧器出水管凸出水箱底,顶部应固定不锈钢滤网及防旋涡装置,以防止杂物进入给水出口接管中。

4.2.7 除氧器满足在甩负荷或压力变化时内部蒸汽压力能迅速平衡。

4.2.8 所有管子的接口都用不锈钢的挡板进行保护。

当除氧器水箱的压力由于负荷波动造成突然变化时,防护板能保护除氧器内部结构免受波浪冲击而导致损坏。

4.2.9 卖方提供适当的排气装置、排气口、内部隔板和加强圈,以便在起动和连续运行过程中排除结聚在蒸汽区内的不凝结气体。

起动排气接口与连续运行排气口分开。

卖方在布置和选择排气系统时,保证积存于除氧器中的游离氧气不会引起腐蚀问题。

4.2.10 凝结水进口、给水出口和放水、排气接口为焊接接口,在筒体处可能产生汽化的疏水和湿蒸汽管进口配可拆换的不锈钢衬,不采用切向接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