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140分)24.关于“郡县”和“封建”的问题,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华东师大历史学教授王家范就曾说:“集权和分权是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

”据此,作者认为A.“郡县”优于“封建” B.“郡县”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C.“封建”优于“郡县” D.“郡县”和“封建”矛盾无法调和25.龚书铎在《中国社会通史》中说:“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

”为此,汉初采取了A.郡县制B.行省制C.郡国并行制 D.分封制26.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27.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2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29.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30.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A.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C.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3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

”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 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2.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中央,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

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

该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D、联合国大会33.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的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

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

”在古罗马,首次完成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B.保障平民利益,适应罗马帝国统治的需要 C.有章可循,限制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的成熟34.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一个立宪君主的意见如遭作为立法机构的两院的反对,他就不能进行统治,这在欧洲已成定论。

但是大家知道,美国有好几位总统曾在立法机构失去多数,但并未被迫放弃权力,也未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灾难。

”由此可以判断A.美国的民主制度优于欧洲的立宪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度只能给社会带来灾难C.美国总统的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是独立的 D.只有总统制才能确保社会秩序稳定35.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

他们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的应是A.实行议会制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B.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C.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D.德国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二、非选择题(160分)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

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

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

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材料二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

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

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

”以统一为名限制自由,调和君权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利用普鲁士的经济优势,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见普奥战争),成立北德意志联邦。

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8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一的影响。

(12分)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国家统一与民族兴亡的关系。

(5分)41.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緬公路运到中国。

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

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辟驼峰航线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12分)以下42、43题为地理科选做题,请挑选一题做答即可。

42.【旅游地理】(10分)下图为鲁北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资料图,鲁北滨海湿地位于山东省的北部滨海平原,主要包括黄河三角洲湿地和莱州湾南岸湿地,是中国滨海湿地分布较集中的海岸段之一。

分析鲁北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的原因及如何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鲁北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43.【环境保护】(10分)下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湖泊沿岸地区2005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状况变化示意图。

简述该地土地利用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由此产生了哪些环境影响。

以下44、45、46题为地理科选做题,请挑选一题做答即可。

4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张之洞很早就主张“择西学之可以补我阙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他认为这样做是“有其益而无其害”。

光绪二十七年,他与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名上了三道《江楚会奏变法折》,提出了“恤刑狱”、“结民心”、改良法制的建议,并同袁世凯一起保举沈家本、伍廷芳为修律大臣。

1901年所奏的《整顿中法十二条折》中关于刑法改革的九条意见中,提出了“重众证”、“改罚锾”、“教工艺”、改良监狱等具体改进方法。

稍后,张之洞明确提出:“鉴前事之失,破迂谬之说。

将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张之洞还十分重视西律中的“公法学”,他提出两条建议:第一,参酌中外法律,制定“通商律例”;第二,培养熟悉中外法律的人才。

后来,张之洞还主张聘请各国律师,博采各国矿务律、铁路律、商务律、刑律等,为中国编撰简明矿律、路律、商律、交涉刑律,说制定此四律是“兴利之先资”,“防害之要”。

——摘编自唐浩明《张之洞》1)根据材料,概括张之洞法律改革的主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上述张之洞的改革主张。

(9分)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一战结束后,得益于德国的战败,法国在欧洲大陆重新获得了自普法战争失败以来梦寐以求的霸权。

法国凭借着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地位主宰着欧洲大陆――它收复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且拥有德国萨尔煤矿的开采权,其丰富的煤铁资源极大地加强了法国的实力;它占领了德国的莱茵河左岸地区,莱茵河右岸50公里内的地区被划为非军事区;法国通过和比利时、波兰、捷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结成政治军事同盟,一方面对德国进行战略包围,一方面对新兴的苏维埃俄国进行“防疫”隔离。

在两次大战期间,正是法国建立的这个安全体系,有效地保卫了欧洲的和平。

——摘自《大国地位的终结西欧诸神的毁灭——第二次大战前的大国外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一战后法国处置德国,建立安全体系的努力。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努力建立欧洲安全体系的原因。

(9分)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一1916年1月,邵力子在中华革民党创办的机关报——上海《民国日报》任总编……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时,邵力子立即在《民国日报》头版头条的突出位置上报道了这一消息,并到他当时任教的复旦大学宣讲。

……邵力子于1919年5月5日在报馆里最先得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的消息,当天夜里编排好关于五四运动的新闻稿。

同时,他主编的《觉悟》副刊,对马列主义在我国的早期传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摘自朱顺佐《邵力子在建党前后的活动和贡献》材料二1922年邵力子出任国共合作性质的上海大学之副校长……1924年1月,邵力子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并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农秘书,积极地宣传新三民主义。

——摘自朱顺佐《试论邵力子对国共合作的贡献》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邵力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国民大革命中的作用。

(6分)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邵力子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的原因。

(9分)24.B【解析】根据题干,“郡县”和“封建”及“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说明两者之间相反而相成,具有合理性,故B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