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选词填空第一节解题技巧选词填空篇章长度为200—250词,删去若干词汇,然后从所给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词汇填空,使短文复原。
(一)解题步骤时间分配:7分钟= 25 –18 (18 分钟留给Section B的两篇常规阅读,选词填空题要给出7分钟)第一步:通读全文(1分钟)通读全文是用较快速度,一行一行地读,目的是把握至少90% 的文章内容。
选词填空后面的选项词义互不关联,词性也不同,而且还有5个干扰项,切不可先看选项,乱了脑子。
一定要先了解文章大意,带着文章脉络去找选项。
所以,务必先沉着地把文章读一遍,尤其注意gap 前后的位置,为寻找正确选项打下铺垫。
提醒:先居高临下,花5秒钟把短文各个自然段的段首扫一遍。
提醒:Banked cloze 的短文(text)第一句是不允许出题的,它对全文起概括、提示的作用。
所以,一定要认真看懂第一句。
第二步:整理选项(1分钟)这一步,公认的做法是先标出15个选项的词性。
标词性时的切入点是后缀,也就是词尾。
以ion, age, ness, ty, ship, ace, ance, ancy, ence, ency, dom, itude, um, mony 结尾的大都是名词;以ize, ise, fy结尾的大都是动词;以ive, ent, ant, ful, ous, able, ary, ic, cal, less结尾的是大都是形容词;以ly, s, ways, wise 结尾的大都是副词。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有的词做名词和做动词都很常见,没有上下文不好判断,这时两个都要标出来,先标你脑子里第一个出现的词性。
二、以ing, ed 结尾的词既可能是动词,也可能是分词转变而来的形容词。
碰到这种情况,一律看成是动词,包括非谓语动词。
第三步:选词填空(4分钟)调动语法知识,先确定单词的词性,再去词表中找同一词类的选项,挑出正确答案。
动词的确定:动词最容易确定,因为一个句子没有动词就等于没有谓语,是很明显的缺陷。
而且动词的关联性、可比性最差,选这个和选那个有天壤之别。
名词的确定:1.冠词a, an, the 的后面。
2.介词in, on, from…的后面。
3.形容词(包括指示形容词demonstrative adjectives或称限定词determiners,如this, that, these, those )的后面。
形容词的确定:名词的前面。
副词的确定:1.动词的附近(指前面或后面)。
真题:…jobs that used to be done primarily by women…2.形容词的前面。
真题:…but they are still not completely sure what leads to it…3.句子的前面。
如:Not surprisingly, the jury found them both guilty.上面谈的是根据语法确定词性,现在谈谈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
默念这句话:“答案就在周围!”如果你留心的话,空白附近的暗示无处不在。
第四步:回顾检查review (1分钟)速度要快,只看有题的句子即可。
(二)解题五绝招:1) 词性判断2) 常用搭配3) 内在逻辑4) 感情色彩5) 语法常识第五章完形填空(Cloze)第一节概述完形填空(Cloze共20题,考试时间15分钟)在一篇200-250字的短文中,从中去掉20个词,每个空白为一题,每题有A、B、C、和D四个选择项,要求15分钟以内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最佳答案,使短文的意思和结构恢复完整。
第二节测试重点1、词汇方面(1)选项的语义辨析语义辨析主要集中在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选项往往以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或形近易混词的形式出现。
(2)固定搭配固定搭配以动词,形容词与副词,介词构成的词组居多,这些词组出现在完形填空中,主要以副词和介词为考点。
2、语法方面(1) 定语从句,主要考查连接词,限定与非限定定语从句的区别,定语从句的判别(区分定语从句与其它主从复合句)。
(2) 非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动名词)。
(3) 主谓搭配一致(时态,语态,语气,人称,数)。
(4) 否定句各种否定词及双重否定。
(5) 逻辑主语(主要是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在句法上不是主谓关系,但在语义上为施动者与动作的关系。
(6) 句型句式,包括区别简单句,并列句,对称结构或省略,倒装及割裂的复杂句子。
(7) 词类之间的搭配要求,如名词需要形容词,名词,冠词,非谓语动词,词组及定语从句修饰;动词需要副词词组修饰;及物动词后应加宾语等。
3、语篇方面(1) 语境。
语境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上下文。
(2) 句际之间的逻辑关系完形填空。
句际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包括:并列关系(连接词有and, while等);转折关系(连接词有but, whereas, nevertheless,however, though等);因果关系(连接词有so, therefore, thus, because, for, since, as等);让步关系( 连接词有though, although, despite, in spite of等);条件关系( 连接词有if, unless, once, provided that, in case of 等) ;解释关系( 连接词有i.e.,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等);顺序关系(连接词有before, after 等)。
(3) 词汇的复现关系。
词汇的复现关系是指某一个词以原词,指代词,同义词,近义词,上义词,下义词,概括词等出现在语篇中,语篇中的句子通过这种复现关系得以相互衔接。
根据这个原则,某一个空格所对应的答案很可能就是在上下文中复现的相关词,可以根据这些复现词之间的有机联系确定答案。
(4) 词汇的同现关系。
词汇的同现关系是指词汇共同出现的倾向性。
在语篇中,围绕一定的主题,一定的词就会同时出现,这种词的同现关系与语篇范围关系密切,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可以删除一些语篇范围以外的选项,而将重点放在语篇范围以内的选项上。
第三节应试策略与解题技巧要做好完形填空,必须要在通读全文、把握结构与大意的前提下,根据所提供的选项及句子的结构、语法、语篇等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对比等手段最后确定答案。
根据完形填空这一测试特点,应采取以下五个步骤逐一进行。
步骤一、了解大意通读整篇文章,弄清文章的大意和结构,确立正确的背景知识。
考生在第一遍阅读中,要善于从文章开头的几句话中把握短文的背景、主题或结构,并结合常识判断、构建一定的预期,并在随后的阅读中,不断修正,以求与原文一致。
步骤二,初选答案在填每个空格时,可以从出题者的出题思路着手,初步作出每个题的答案。
总的来说,出题人有以下六种出题思路。
(一)词义与词形的辨析。
选项与选项之间构成同义词、反义词、形近词的关系。
(二)逻辑关系。
所填空格的句子,与上下文构成指代、列举、因果、比较、对比、让步、补充、递进等逻辑关系。
(三)结构识别。
英文中句子结构的固定词组,如not only…but also…,as well, some…the others…, still others…等。
(四)固定搭配。
动词与名词之间的搭配。
如:同样是“利用……”, 却有不同的搭配take advantage of sth. /make use of sth.(五)动词的用法。
应从动词的时态、语态(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以及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几个角度逐一考虑。
(六)介词的用法。
介词的用法中多考察介词与名词、介词与形容词及及介词与动词的搭配和用法。
运用排除法解题还有如下几种情况:☆从时态、语态、语气、名词的数等各个角度分析所填内容是否与上下文一致,从而排除一些备选答案,缩小选择范围;☆分析空白处与前后词之间的语义关联、搭配关系,从而排除一些选项;☆弄清楚该题的句法关系,分析一下它是简单句、并列句,还是复合句;☆判断所填的内容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应是什么词性,并分析备选答案之间的异同,从而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
步骤三,寻找线索完形填空不同于句子与结构,必须要从整篇文章入手,通篇考虑,结合上下文答案,寻找线索就秉承了这一思想。
有些题从单纯的句子来考虑,我们会发现四个选项均可以入选,但从上下文的线索入手,就能迅速排除其它三个,找到正确答案。
步骤四,回头补缺在做题时,如果有的难题一时做不出来,应立刻跳过此题,继续往下做。
不要在某一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只要坚持往下做,随着空格变得越来越少,对文章的理解也越来越轻松,有时就能从下文的线索和暗示中找到答案。
步骤五,核实答案题目填完后(除个别难度较大的题目外),应利用一到两分钟将答案带入原文通读,通读的目的是通过“语感”来核实答案。
这样读下来,不仅可以改正填错的词,而且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启发,把做不上来的题目填出来。
进行核查同时注意以下三点:1.上下文的一致性:即时态语态的一致;代词、名词、单复数的一致。
2.从语法和惯用法及习惯搭配、甚至语感入手,看是否符合上下文的逻辑。
3.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是否连贯。
综上所述,以上这五个步骤在整个完形填空的做题过程中缺一不可。
再次提醒各位,完形填空的成功离不开对篇章的整体把握。
孤立、片面地看问题,终会使你失望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