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高中语文 8.李清照词两首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精品】高中语文 8.李清照词两首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8 李清照词两首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瑞脑..销金兽:(2)佳节又重阳..:(3)有暗香盈.袖:(4)凄凄..惨惨戚戚:(5)乍暖还寒....时候:(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答案:(1)一种香料。

(2)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

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

(3)充满。

(4)寒冷萧条。

(5)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冷了起来。

(6)光景,情形。

2.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_____。

前人评论宋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

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

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_____,她著有词集_____。

“寻寻觅觅,_____,_____”是她的词作_____中的名句。

答案:词周邦彦姜夔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漱玉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3.李清照,号_____居士。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_____女词人。

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

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_____结婚,生活安适美满。

他们以_____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_____、金石。

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

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

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_____”之说(见《词论》)。

前期作品多写_____,内容缺乏深意。

后期作品多抒发_____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凉美。

答案:易安南宋赵明诚诗词书画别是一家闺情相思孤寂凄凉4.李清照诗词中的名句有( )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②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解析:①②③是李清照词中的,④是柳永词中的。

答案:①②③5.易安体:这是宋代女词人_____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_____而得名。

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_____世界,大胆而又真切;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_____无穷;第三,情感表现形象_____而富有美感。

答案:李清照易安内心韵味具体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默写。

(1) 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_____!(2)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

答案:(1)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2)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根据对《声声慢》的理解填写。

开头连用七个叠词:“寻寻觅觅”,写她_____,如有所失;“冷冷清清”,写_____,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_____。

解析:根据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来理解。

答案:内心空虚处境的孤独心情之悲怆3.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开头用叠词表达了她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

接着写她想保养好身体,振作一下精神,偏偏遇上“_____”的天气;想喝酒解愁,却碰上“_____”。

在百无聊赖之中,她抬头望见_____飞过,又不免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再看看院子里满地堆积的_____,也无心去摘取。

挨到黄昏时分,忽又下起_____,雨滴从梧桐树叶缝隙间不断地落下,女词人的心此时也像天色一样变得更加阴沉了。

最后用一个“_____”字收束全篇,却又用了反问句式,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得这“_____”的深重了。

答案:乍暖还寒晚来风急雁行黄花细雨愁愁4.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 )①她的早期作品②她的晚年之作③创造性地以十四叠字为开头④表达了丧夫之痛⑤抒发了故土难归的哀愁解析:根据词的内容可判断是她的晚年之作,而且她的晚年之作多写孤寂凄凉的身世之感,寄寓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

所以排除①④。

答案:②③⑤5.《醉花阴》一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解析:重阳佳节正是秋高气爽之时,但在独居人的眼里,空中却布满“薄雾浓云”,从她不时去看香炉里的瑞脑燃烧了多少的细节,我们可以感觉到她简直是度日如年。

白天好不容易挨过去了,晚上该怎样呢?李清照不直接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是写失眠,写一直到半夜都没有睡着。

写体凉心凉,于是她对赵明诚那苦苦思念之情便从字里行间洋溢而出。

李清照是不甘寂寞的,把酒东篱,花瘦人更瘦。

参考答案:上片写作者度日如年的孤独寂寞思念之感;下片重点描写她黄昏时赏菊东篱、借酒浇愁的情景。

突出的特点是含蓄。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愁”之深、之重?就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答案:淡酒、急风——借酒浇愁愁更愁,而砭骨急风更令人心绪凄冷、愁云更浓;北雁——丈夫故去,锦书不再,声声雁叫怎不令人身心欲碎;黄花——花开花落无人赏,菊花铺地空余景,物是人非,物在人亡,彻骨孤独之情谁能随;梧桐、细雨——以声衬情,以景传情,是雨滴梧桐,更是愁丝穿心,加以叠词运用,更添顿挫凄凉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3)题。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这首词起笔于一个“__”字,落笔于一个“__”字,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的内心世界。

(2)清代著名诗人王世贞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字字俱妙。

试赏析最后一句“人比黄花瘦”的妙处。

(3)请再写出一句描写“愁”的古诗词名句。

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答案:(1)愁瘦寂寞无聊,相思惆怅(2)将帘内的人与黄花对照,做到了情景交融,“瘦”既指人物的形体特征,又是其内心世界的透视,活脱脱地再现了因愁苦而身体清瘦的女词人形象。

(3)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浣溪沙周邦彦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却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参阅词的上片“芳草”“天涯”等景物,请你说说为什么要“劝君莫上最高梯”?下片中“杜鹃啼”是诗文中常用的典故,在这里的含意是什么?答案:因为怕触景生情勾起无法排遣的怀乡之情。

蕴涵了羁怀旅思,抒发了浓烈的思归之情。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渔家傲记梦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①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②去。

注:①漫有:徒有,空有。

②三山:传说古代东方大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仙山。

上片“闻天语”一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梁启超评论本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你对梁启超的评论有什么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起过渡作用,将上片对梦境的描写与下片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联系起来。

这首词用浪漫主义手法开篇,描写神奇梦境,中间写与天帝对话,末尾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全词气象壮阔,感情豪迈,不像她的婉约词,而有苏辛词的豪放风格。

梁启超的评论是恰当的。

(意思对即可。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2)下片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盛开怒放、绚丽鲜艳、热烈如火的景象,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意思对即可。

)(2)拟人手法。

作者把斜阳当作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

(意思对即可。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注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

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的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感受。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

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答案:(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②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片写过去,下片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注作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

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词的下片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案: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本词上片突出了一个“愁”,下片塑造了“渔翁”的形象。

)深层探究8.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叠字有何妙处?解析:开端三句以用一连串叠字为特色,这与乐调音节有关。

仅此三句,一种由凄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参考答案:著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连用十四叠字,准确自然、深刻细致地表达了惨遭国破家亡后的孤寂凄苦的情怀。

用铺叙、白描手法,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谐优美。

高考链接9.(2010高考全国卷Ⅰ,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