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牙列缺损病人的护理
(一)健康史 对口腔修复科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时,不但要评估 病人口腔缺损、缺失情况也要了解及收集病人的 全身状况。询问病人健康状况,有无慢性疾病或 传染性疾病,有无药物过敏史或牙用材料过敏史。 (二)身体状况 病人因牙体、牙列缺损的范围、程度、部位、数 量的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如牙体牙髓症 状、牙周症状、咀嚼功能减退、发音功能障碍、 面容改变等。
(二)可摘局部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是利用天然牙与黏膜作为支持,通 过固位体卡环和基托将义齿固定在牙列内,病人 可以自行取戴,故称为可摘局部义齿,又称为活 动义齿。 (三)目的 固定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目的都是为了恢 复缺失牙的生理功能和形态,但各有其优缺点和 适应范围,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病人的医院 进行选择。当病人有全身疾病,无法耐受修复过 程,或者病人口腔内有未经治愈的恶性肿瘤及粘 膜病,一旦修复会促使疾病发展恶化者,可不考 虑进行修复。
2)印模材料选择:根据可摘局部义齿制作要 求选择藻酸盐印模材料或硅橡胶印模材料。 3)取印模体位要求:取上颌印模时,让病人 坐直或微仰,避免印模材料向后流动刺激病人 软腭,取下颌印模时病人头稍向前倾。 4)调拌印模材料:取适量藻酸盐材料粉剂放 于橡皮碗内,按比例加适量清水,用调拌刀调 匀。为避免材料与托盘分离,有的材料要求取 模前在托盘组织面及边缘涂上黏合剂,然后取 适量的硅橡胶糊剂及催化剂于调拌纸上,用塑 料调拌刀调合,调匀后放入托盘。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龋病 若龋病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导致牙齿硬组 织不断破坏,形成残冠或残根。如感染继 续扩散,可引起根尖周组织病变,出现根 尖脓肿、患牙松动,一部分牙齿因无法治 疗而被拔除,从而造成牙列缺损。
(二)牙周病 患牙周病后,因牙周组织逐渐破坏形成牙周袋, 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脱落或被拔除,形成 牙列缺损。 (三)外伤 突入起来的暴力或跌伤,可导致前牙或后牙受 伤折断或脱落,可能伴有牙槽嵴或颌骨的缺损, 也可因错牙合导致不均匀磨耗,在咀嚼硬食物 时,造成牙折而又无法治疗,患牙拔除后,造 成牙列缺损。 (四)颌骨疾病 如颌骨骨髓炎、上下颌骨的各种肿瘤等也是导 致牙列缺损的原因之一。
(三)辅助检查 通过x线射片检查,了解病人患牙当前情况或 治疗情况。 (四)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病人对修复治疗的认知情况,对修复体的 期望程度,了解病人的个性特征,是否存在恐 惧、紧张心理,对修复治疗必要的牙体制备有 无足够的思想准备,病人的经济状况及文化背 景。
治疗要点
牙体缺损采用义齿进行修复。按照其固位方式不 同,分为固定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两种。 (一)固定义齿 固定义齿是利用缺牙间隙相邻两侧或一侧的天然 牙或牙根作为基牙,通过其上的固定体将义齿黏 固于天然牙上,病人不能自行取戴,固称为固定 义齿,也称为固定桥。此外,由于种植技术的应 用,也可利用种植体作为桥基进行固定义齿修复。
(五)发育障碍 儿童在生长发育期,因内分泌障碍、疾病、遗传、 营养不良等原因,均可影响颌骨及牙齿的发育。 牙齿钙化或萌出过程发生障碍,不形成牙胚,或 形成牙胚后又因钙化 、萌出障碍而使牙不能萌 出;或因发育成畸形如冠小根短,在颌骨内不稳 固而过早的自行脱落或被拔除形成牙列缺损。
护理评估
(3)义齿试戴护理配合 1)核对病人病历﹑姓名及义齿,安排病人于治疗椅 上。将已完成的义齿放入检查盘内,备齐所需用物。 2)医师调磨义齿基托倒凹及过长的边缘时,应用强 力吸引器吸去磨除的碎屑。个别卡环需要调整,按医 嘱传递所需牙用钳。医师在试戴调磨过程中及时添加 咬合纸,协助更换砂石针。 3)若义齿基托与组织面不密和或咬合过低,用自凝 树脂直接法在口内重衬或恢复咬合接触时,调拌牙托 粉或造牙粉。做重衬时,用棉球蘸取液体石蜡供医师 涂于病人口腔黏膜的重衬区域,待自凝树脂呈黏丝状 时涂于基托组织面或许增加咬合的合面,将义齿戴入 病人口内就位。备温热水,医师将树脂尚未完全凝固 的义齿取下后放入其中,加速自凝树脂的聚合。
牙列缺损病人的护理
牙列缺损是指在上、下颌牙列的不同部位有不同 数目的牙齿缺损,牙列内同时有不同数目的天然 牙存在。 牙列缺损是口腔修复临床常见和多发性的缺损, 牙列缺损后破坏了咀嚼器官的完整性,如未及时 修复,可造成缺隙的邻牙倾斜移位,影响口腔功 能,或引起龋病、牙周病、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等 疾患。 牙列缺损的治疗方法是义齿修复。义齿修复又可 分为可摘局部义齿和固定义齿两类。
(四)义齿修复的原则 不但要求符合机械学原理,而且要重视生理学 的原则,即设计制作的义齿要能恢复缺损牙列 的形态的生理功能,而且要求义齿不能损害口 腔组织,对口腔组织增加的负荷,不能超过其 生理适应范围,否则,会引起口腔组织的病理 改变。
护理诊断
1.恐惧 与惧怕磨牙及陌、脱落 所致有关。 3.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牙列缺损所致有关。 4.语言沟通障碍 与前牙缺损导致发音不清有 关。 5.知识缺乏 与缺乏对修复治疗的方法及相关 知识的了解有关。
5)取印模的方法:将调拌好的印模材料盛入 托盘中,取上颌印模时,右手持托盘,以旋转 方式从左侧口角斜行旋转放入口内,使托盘的 后部先就位,前部后就位,可使过多的印模材 料从前部排出。托盘柄要对准面部中线,也可 以将托盘由前向后轻轻加压,使印模材料由后 部排出。以同样方法制取下颌印模,嘱病人轻 微抬舌并前伸和左右摆动,切勿过分太高舌尖, 以免影响舌侧口底部印模边缘的准确度。
护理措施
1.接诊前的准备 备齐治疗所需用物及药品,摆放在固定位 置。了解当日医师出诊情况、病人预约情 况、修复体情况。 2.接诊工作 对初次就诊的病人应进行预诊,了解病人 的主诉及牙列缺损情况,修复前的准备是 否完成。
3.护理配合 在修复治疗过程中,护士应根 据治疗需要,及时增减器械及传递所需用物, 主动进行椅旁配合。本节主要介绍可摘局部义 齿的护理。 (1)牙体预备的护理 1)治疗前准备:引导病人上椅位,戴上胸巾, 调节椅位及光源。医师进行牙体预备前,向病 人解释磨牙的目的,取得病人合作。 2)协助牙体预备:医师根据修复设计的需要, 对支持凹、隙卡沟进行预备时,协助选择、更 换砂石针及金刚砂车针,牵拉口角、吸唾、暴 露术区。
(2)制取印模的护理:可摘局部义齿必须在口外模 型上制作,因此必须首先取得反应口腔软硬组织的印 模,灌注成与口腔形态完全一致的模型,才能保证义 齿的精确度。 1)选择托盘:牙体预备完成后,取印模前要按病人 牙弓的大小、形状、高度、缺牙的数目、部位、以及 印模材料的不同来选择托盘。如无合适的成品托盘, 可为病人制作个别托盘。要求托盘与牙弓内、外侧应 有3~4mm间隙,以容纳印模材料。在唇颊系带应有 相应切迹。上颌托盘后缘应盖过最后一个磨牙后垫区。 如托盘的高度及长度不足,可用蜡添加。托盘还应选 择有孔及边缘有倒凹的托盘,防止印模材料与托盘剥 脱。如果使用平底无孔托盘,应在边缘加蜡或者贴一 圈胶布形成倒凹。如无合适的托盘,也可为病人制作 个别托盘。
3)掌握可摘局部义齿的使用及保护方法。可 摘戴义齿不宜强力摘戴,以免卡环变形。戴义 齿时不要用牙咬合就位,以免卡环变形或义齿 折断。初戴义齿时,让病人最后不吃硬食,也 不宜咬切食物,先练习吃软食物,以便逐渐适 应。 4)应养成保持义齿清洁的习惯,在饭后及睡 前应取下可摘义齿刷洗干净。可用清水蘸肥皂 刷洗,也可用牙膏刷洗,以免食物残渣沉积于 义齿上。夜间应将义齿取下放入冷水杯中,但 切忌放入沸水或乙醇等药液中。
4)义齿经试戴合适后,将义齿在布轮上进行 抛光﹑消毒后交病人戴入。初次戴用可摘局部 义齿者,常会感到配戴困难,应交会病人取戴 方法,直到掌握为止。 (4)健康宣教 1)使病人明确牙列缺损后及时修复的重要性。 2)了解修复体戴用后的注意事项。初戴义齿 常有异物感、发音不清、咀嚼不便、恶心或呕 吐等,告知病人经耐心戴用1~2周后,即可 习惯。
护理评价
通过治疗和护理计划实施,评价病人是否 达到: 1.病人能愉快接受治疗和护理,使组织完 整性得到修复; 2.对修复治疗的方法及相关知识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