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和讨论Flaback电路的原理。
今天介绍的内容中,公式比较多,有些枯燥;但是经过理论推导,期望能让大家对于Flyback电路的“工作原理,伏秒平衡定律,以及和两种工作模式”等内容的理解,能更加透彻些。
Flyback转换器原理主要内容:一、 Flyback电路简述二、 Buck-Boost转换器原理三、 Flyback转换器原理四、 Flyback电路改进版本介绍附录:I Flyback变压器设计II Flyback电路的EMI分析序言Flyback转换器应用相当广泛,其原因有:从电路的角度看,Flyback电路有最少元件的特性;从设计的角度看,Flyback电路有简单高可靠度的特点;从经济的角度看,Flyback电路成本最低,醉适合一般小功率的电源使用。
在实际的应用中,用在接市电的低瓦数电源,多半用Flyback电路来实现,例如:30-40W的笔记本电脑,70-80W的个人电脑,40-50W的传真机与影像扫描机,20W以下的Adapter(适配器)……未来的电子产品讲究轻薄短小又省电,所以Flyback电路会更风行。
Flyback转换器电路是由Buck-Boost电路,利用磁性元件耦合的功能衍生而来,所以要探讨Flyback电路,必须先从Buck-Boost电路开始。
一、Flyback电路简介(一)Flyback电路架构Flyback变换器,俗称单端反激式DC-DC变换器,又称为返驰式(Flyback)转换器,或"Buck-Boost"转换器,因其输出端在原边绕组断开电源时获得能量,因此得名.Flyback变换器是在主开关管导通期间,电路只储存而不传递能量;在主开关管关断期间,才向负载传递能量的一种电路架构。
(1)Flyback变换器理论模型如图。
(2)实际电路结构根据Flyback变压器的同名端绕制方式,有下面两种形式,这两个电路实质上是一样的。
当然,Flyback电路还有其他衍生形式(见附录I)。
(二)Flyback变换器优点(1)电路简单,能高效提供多路直流输出,因此适合多组输出的要求。
(2)转换效率高,损失小。
(3)匝数比值较小。
(4)输入电压在很大的范围内波动时,仍可有较稳定的输出,目前已可实现交流输入在 85~265V 间,无需切换而达到稳定输出的要求。
(三)Flyback变换器缺点(1)输出电压中存在较大的纹波,负载调整精度不高,因此输出功率受到限制,通常应用于150W 以下。
(2)转换变压器在电流连续模式下工作时,有较大的直流分量,易导致磁芯饱和,所以必须在磁路中加入气隙,从而造成变压器体积变大。
(3)变压器有直流电流成份,且同时会工作于两种模式,故变压器在设计时较困难,反复调整次数较顺向式多,迭代过程较复杂。
二、Buck-Boost转换器工作原理所有的导出型转换器都保留其基本转换器的特性;要了解Flyback转换器,要从其基本转换器Buck-Boost电路开始。
(一)Buck-Boost电路组成Buck -Boost 电路由一个开关晶体管,一个功率二极管,一个储能电感和一个输出电容组成,见图1。
图1 Buck -Boost 电路结构(二)电路特性(1)输出电压为负电压(2)输出电压的大小可高于或低于输入电压(3)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电流波形都是脉波形式。
(三)工作原理为方便理解电路工作原理,先介绍一下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电感总是“阻碍外电路通过电感的磁通(电流)的变化”,即:外电路通过电感的磁通1φ(电流1i )增大,电感将产生与1φ(电流1i )反向的磁通2φ(电流2i ),阻碍外电路磁通1φ(电流1i )的增大;外电路通过电感的1φ(电流1i )减小,电感将产生与1φ(电流1i )同向的磁通2φ(电流2i ),阻碍外电路1φ(电流1i )减小的减小。
以下就Buck -Boost 稳态电路的工作作一个简要说明。
假设一个周期的开始时间为:开关晶体管Q1导通时(Turned On 或Closed )。
此时输入电压完全跨在电感之上,电感的电流将成线性增加。
由棱次定律,“外电路通过电感的电流1i 增大,电感将产生与1i 反向的电流2i ,阻碍外电路电流1i 的增大”。
外电路电流1i (主要是主电路电流)从同名端流出,原边的同名端为负,异名端为正,所以电感电压1V 为“+”,电感所存储的能量因此逐渐增加;变压器副边的同名端为负,异名端为正,所以功率二极管反偏,负载所需的能量完全由输出电容提供,此时电容的电压会有些降低(要看电容的大小)。
当开关晶体的控制信号(电压或电流),使开关晶体Q1不导通时(Turned Off 或Opened ),此时外电路通过电感的电流1i 急剧减小(几乎为零),由楞次定律,“电感将产生与磁通1φ(电流1i )同向的磁通2φ(电流2i ),阻碍外电路1φ(电流1i )的减小”;外电路电流1i (主要是电感电流),从同名端流出,原边的同名端为正,异名端为负,所以电感电压1V 为“-”,变压器副边的同名端为正,异名端为负,所以功率二极管正偏,变压器副边电压大小恰等于输出电压。
通过二极体的电感电流将线性减少,除了提供给负载外,还给输出电容充电(输出电容的电压会增高些),这个情形将持续到下一个周期开始为止。
开关晶体导通的时间占整个周期的比率,称为工作周期(Duty Cycle ,简称为D ),D 越大,表示电感充能的时间越长,依照“伏-秒平衡”原理(后面介绍),输出电压一定越高。
(四)公式推导以下公式推导时作如下假设:1)开关晶体与二极管均为理想元件,也就是导通时呈短路,不导通时呈断路。
2)电感不会饱和,且电感值为不变的常数,也就是B -H 曲线为线性,且铜损/铁损忽略不计。
3)电感与输出电容构成的等效滤波器,可以有效的将输出电压滤成纹波很小的直流电压。
或者说,电感与输出电容构成低通滤波器的角频率远低于切换频率。
(1)在开关晶体ON 的时间,①s DT t ≤≤0I L V t v =)(() L tV i I L +=)0(()②在s DT t =时,L DT V i DT i sI L s L +=)0()( ()(2)当开关晶体被OFF 时,①s s T t DT ≤≤,二级管顺偏导通,所以O L V t v -=)( ()LDT t V DT i s O s L )()(--= ()②当s T t =时,LT D V DT i T i s O s L s L )1()()(--= ()在稳态操作情况下,)()0(s L L T i i =,将()代入()得LT D V L DT V i T i s O s I L s L )1()0()(--+=()也就是 s O s I T D V DT V )1(-= ()()就是所谓的“伏-秒平衡” 定律。
电感的电压,对时间积分一个周期,结果为零,如此才可确保电感器不会饱和。
由(),可得输出与输入电压关系式:D D V V M I O -==1,当工作周期D 小于时,输出电压小于输入电压;当D 大于时,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
(3)电路波形输入端的电流波形,即开关晶体的电流为脉波形状,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滤波器(C 或LC )才不会影响其他系统;二极管的电流也是脉波型,所以通过输出电容的纹波电流较大,所以使用的电容也需大,而且对等效串联电阻ESR 的要求也比较严格。
备注:ESR:是指在AC 或DC 下的串联等效阻抗(Equivalent SeriesResistance )ESL :在AC 下的串联等效低电感(Equivalent Series Inductance )。
ESR 与频率关系:电解电容的ESR 会随着使用频率的上升而下降。
厂商标称的ESR 是在一定工作频率(120Hz,1KHz,100KHz )下的ESR ,见下表:2. 不连续导通模式()公式推导它的物理意义是,电感的能量在s T D )1( 的期间并未完全释放。
从图上显示,如果输入与输出电压不变,电感与电容值也固定的情形下,负载电流与电感的平均电流成正比,当负载电流逐渐减小时,电感的平均电流也会逐渐降低,低到电感在某一时段的瞬时电流为零。
此时我们称转换器即将进入不连续导通模式(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 ,)操作。
也就是说,电感的能量在充放之间,会将能量完全的释出。
s T D 1--开关晶体导通期间T D 2--开关晶体被OFF ,且电感电流大于零期间s T D 3--开关晶体被OFF ,且电感电流等于零期间。
(1)在0到s T D 1期间,即开关晶体导通期间,电感上依旧跨着输入电压,电感的电流也是线性上升,只不过是从零点上升。
①在开关晶体ON 期间,即s T D t 10≤≤,I L V t v =)(() L tV I =()②在s T D t 1=时,L T D V T D i sI s L 11)(= ()(2)当开关晶体被OFF ,且电感电流大于零时,①s s T D D t T D )(211+≤≤,二级体顺偏,O L V t v -=)( ()L T D t V T D i s O s L )()(11--=()②当s T D D t )(21+=时,0)(])[(2121=-=+LT D V T D i T D D i s O s L s L ()(3)由()可以看出,电感的电流以一个斜率下降,当电流降到零时,二极体不再导通,负载所需的能量不再由电感提供,将由输出电容负担。
这时电感电流为零,电感的电压也为零,我们称此转换器已工作在s T D 3期间, 2131D D D --=。
①T t T D D s ≤≤+)(21期间,0)(=t v L ()0)(=t i L ()由与可得,s O s I T D V T D V 21= ()()依旧是磁性元件“伏-秒平衡”式子,如果由负载电流的角度(负载电流连续期间)来看,其大小恰等于通过二极体电流的平均值,也就是RV I O O =21)(21D T D i s L =,(面积公式) 由()可得LT D V T D i sO s L 21)(=,所以LT D V I sO O 222=()其中R 为负载电阻值,将()化简,得到2D 得关系式,LsRT LD τ==22()代入()得,LIOM D V V D τ==21()现在如果将切换频率s T ,电感值L 与输出电压O V由()得,12O I V V D D =O I IV V V D D D +=+122,代入(),得2222OI I s O O V V V L T V I +=()这条曲线在设计转换器与分析转换器的工作范围都很重要,设计就是依此曲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