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钱》教学设计《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根据“钱”的外在形态,能梳理“经济学的脉络”。
2.抓住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写作目的。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探究有效避免“钱灾”的方法。
教学重点:1、让学生走进作品,认识钱与经济的关系,探究经济学发展的脉络,探究有效避免“钱灾”的方法。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探究经济学发展的脉络教学方法:1、通过默读,让学生读文了解文意。
2 、通过提问、思考、讨论、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钱”是什么?“钱”有什么作用?2、“钱”在外在形态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二、新课导入:用视频展示了货币的一组图,际入钱的话题。
三、课堂导学:1、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文章第二段“从钱的角度,探究一下其中经济学脉络。
可以让我们在‘亚洲世纪到来’之类的说法面前保持清醒。
”补充:“经济学”这个概念的含义---研究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用其应用的科学的总称。
2、“钱”是什么?明确:“是一种作用符号,随时可以兑换为等值实物。
”3、“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读课文后,找出相关句子。
明确:[“最早的“钱”是兽皮,是贝壳,甚至是笨重的铁块,到现在,世界各国无一例外都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簿纸--纸币。
”]板书:兽皮、贝壳---纸币---铜金银---纸币---电子货币4、你能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一下“经济学的脉络”吗?----学生讨论研究[明确:(1)区域经济的渗透,比较公平的等价交易。
(2)近1000年内人类为了追求和占有展开的征服和掠夺,使经济活动突破国家和地区界限,进而全球化。
(3)今天“互利双赢“的具有新特点的经济活动。
]四、问题探究:1、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概括归纳:轻:是钱变成纸币后,实际重量轻了。
重:是钱变成纸币后,它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大了,它承载的内容多了、重了。
2、p9第十七自然段写到“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固然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请问“钱‘是如何推动历史的发展的?请学生阅读相关段落,找出有关信息回答问题[点拨引导查找相关文段信息:(1)第7自然段:人们才“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的交往。
(2)第9自然段: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经营对象的商人---“钱商”。
]板书:“钱”推动社会发展的体现:*促进全球的交往*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催生银行的产生*带来利益*推动历史的发展3、但“钱”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它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请问这些负面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点拨引导查找相关文段信息:见(1)第14自然段:人们以“钱”炒“钱”,.....终于升腾为“泡沫”。
(2)第15自然段:经济泡沫一旦破灭,迄今十年不振。
(3)第15自然段: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一旦泡沫破灭,认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就不贵。
]板书:“钱”带来的负面作用:*制造泡沫经济*严重打击经济*使社会倒退#插播视频文字补充资料:{中心内容:(1)“房地产泡沫重创日本经济,10年后负面影响依然在”(2)东南亚危机(1997年对东南亚各国来说是不堪回首的一年......}4、讨论问题:在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引导学生明确要点:(1)重视”知识经济时代和知识要素”(2)加快“钱”的符号化和电子化(3)避免“金融危机”与“泡沫经济”(4)扩大国内经济市场的容量,保证经济发展的后劲(5)注意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异,以必要的制度规范经济活动。
五、能力培训[即探究问题的能力培训]:师问:就现今这个社会现实来说,金融投机、泡沫经济依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去有效地避免这种危机呢?生讨论:讨论回答后,师归纳结果:(1)道德抑制: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我们要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去赚钱。
记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经济活动中要讲究诚信,不炒作、不欺诈---这是从个人的角度去自律。
(2)法律约束:经济全球化传经将金融灾难全球化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抑制金融投机活动。
加强全球的经济立法---从社会角度加以抑制。
六、表达与交流:请同学们根据我们今天的所学内容和讨论,用一句较为含蓄而简练的话,表达自己对“钱”的态度和看法。
七、总结本节课内容。
1、本文有关内容。
2、老师叮咛:“同学们,生活在21世纪,尤其是生活在广东省这个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今后我们在生活中一定会经常接触到“经济”“钱”“发展”等相关话题的。
同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当我们一旦碰到与“钱”字相关的困惑时,请大家记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吧!钱【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梳理“钱”发展演变的历史,认识钱与经济活动之间紧密的关系。
篇二:《正确对待金钱》教学设计必修1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教学理念:本节的设计,我主要秉承新课程理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图引导学生从接受性、知识性、封闭性的学习走向探究性、方法性、开放性的学习,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正确对待金钱》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理解金钱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基础:高一学生对于如何认识对待金钱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初步的认识,但这种体验和认识是欠完整的,甚至是偏颇的,学生中存在着乱花钱的现象,部分人有拜金主义倾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是要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对于货币的本质,职能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要以这些基础知识为理论依据。
●学习心理:直观性的材料能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为使思想教育作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本节课采用大量的直观性材料。
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教师要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采取讨论、合作、辩论等形式的授课,学生乐于接受,能较好的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了解商品价格与价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各种各样的消费方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从而学会在市场经济中如何理智的花钱、理性的消费,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对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知识的总结、回顾与升华。
二、教学目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
(二)过程与方法: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搜集材料、参与探究、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各种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为正确的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情我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如下:重点: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形成正确的金钱观难点:对待金钱为什么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1◎教法与学法选择教法:辩论法、典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学法:收集资料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设计在分析课标、学情、教材和批阅学生学案的基础上,我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以下环节:一、导入新课——众说纷纭话“金钱”二、体验探究——由点到面究“金钱”三、拓展延伸五、当堂效果检测六、课后作业具体设计如下:(一)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众说纷纭话“金钱”古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钱有两戈,伤尽古今人品”。
今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哲学家说:“金钱是一个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悦,让你付上一世的不幸。
“史学家:“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任。
“——金钱是什么?——是魔鬼?是天使?(二)教学环节二:体验探究——由点到面究“金钱”注:课前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有的负责收集外国名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古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当代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各种典型事例。
各小组各负其责,每个小组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便课堂交流之用。
探究问题:主题一:金钱是什么?把学生分成古人组、现代人组、名人组、故事组,各小组分工合作搜集材料,分别从各自角度说明什么是金钱。
教师归纳: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在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主题二:金钱的作用辩论:(正方)金钱是万能的。
(反方)金钱不是万能的。
双方准备完毕后由教师组织。
准备过程中教师应作适当指导,以保证过程的精彩、激烈。
教师归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金钱能做很多事情,但它不是无所不能的。
主题三:取之有道材料一:“表哥”杨达才最新消息:记者从省纪委了解到,鉴于陕西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达才在“8.26”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笑脸”的不当行为和佩戴多块名表等问题,陕西省纪委高度关注,及时进行了认真调查。
2调查表明,存在严重违纪问题,依据有关纪律规定,经省纪委常委会研究并报经省委研究决定:撤销杨达才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
对调查中发现的杨达才的其他违纪线索,省纪委正在进一步调查。
材料二:莫言简介:(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奖金折合人民币750万元。
设问一:材料一中杨达才是通过什么手段获取钱财的?后果是什么?设问二:材料二中莫言是因为什么获得巨额奖金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归纳: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
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不义之财终被夺,靠非法手段攫取钱财,绝没有好下场。
主题四:用之有度活动:假如你(学生)有一百万,你想怎么使用?(学生自行设计,教师找出典型展示,并加以点评)教师归纳: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教师引导: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和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三)教学环节三:拓展与延伸师:现在请大家对照正确的金钱观,谈谈在现实生活中你有那些行为不符合正确的金钱观的要求,今后你打算如何规范你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