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钱双红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
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知识性的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以诗歌的形式,用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几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

孩子们在接触本文时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文风、活泼的文字所吸引。

通过学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讨论、交流、感受诗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
感情。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中领略大自然的
神奇,激发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诗歌。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
四幅图分别代表哪个
季节吗?你是怎么知
道的?
2. 是啊,大自
然真是太奇妙了,他
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告
诉我们很多的信息。

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
些呢?这节课就让我
们继续学习第六课
《大自然的语言》
1、观察图片,发
言。

2.齐读课题
通过观看图片,
让生初步感知
“大自然的语
言”充分利用学
生熟悉的事物创
设情境,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
计:
二、以读促悟, 汇报交流前置性作业:
默读课文,说说
从文中你知道了哪些
大自然的语言?用
画出关键词句。

试着
用“大自然用,
告诉我们「”
的句式说一说自己读
懂的内容。

1.讲解“三叶虫”
化石
2.讲解“漂砾”
3.大自然的语言真是
太奇妙了,那我们怎
样做才能发现它呢?
1、小组交流
2、小组展示:小组
上台根据课文的第
二至八小节,先读
内容再说自己的理
解。

再有感情地朗
读。

3、根据课文最后一
小节,回答:要多
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通过
读、小组交流,
展示,明确文中
的大自然语言。

锻炼学生的理
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三、拓展延伸, 仿编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
真是妙不可言呀!大
自然的语言远远不止
这些,还有很多。


在生活中发现大自然
还有哪些语言呢?
大自然的语言
无处不在,只有会观
察、爱学习、勤思考
的人才能发现。

老师
把大自然的好多语言
都请到我们的课堂
上了,看课件,找自
己喜欢的一句说说你
从中知道了什么。

自由发言
读资料,说感受
学习课文的写法
语文与生活相
结合,扩大学生
的知识面,激发
学生观察大自
然的兴趣。

了解课文的写
法,学着仿写诗
的语言大雁秋观察
年轮年龄思考
鱼鳞年龄
三叶虫化石汪洋
漂砾冰川
课后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普知识
性儿童小诗。

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

诗歌文字浅显,文笔优美。

教学完本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优点:
1、运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体会大自然的奥
秘。

2、课件展示柳树发芽、荷花盛开、黄叶纷纷往下落和腊梅凌寒
开放四幅图片,说说从图中知道是哪个季节?弓I入课题: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诗歌,去聆听,去发现吧!
(展示接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现象揭示课题,使深奥的自然现象变得接近,容易理解,激发学生兴趣)
3、善于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大自然中观察
到的大自然现象,通过学习课文我引导学生编写诗歌,列举课文以外的例子,我又利用课件出示了生活中的谚语,学生熟悉了情形,再次唤起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学以致用。

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逐步养成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习惯,并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 、设计的环节有些多,导致时间上前松后紧,仓促地结了课,而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时间思考。

2、课堂上的朗读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朗读。

3、在学生回答完后没有要及时地给予评价,不仅要教师评价,
还要有生生之间的评价。

4、教师的普通话还要加强练习。

5、在小组的交流中要加强指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思考,参与
到小组内的交流或补充中,同时要关注所有的学生,尽量让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在课堂上发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