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光合作用ppt课件
高中生物光合作 用
新叶伸向和煦的阳光
蚱蜢觊觎绿叶的芬芳
静静的小憩, 好去寻找更美的叶子!
我一定要好好的饱餐一顿!!
等待,等待……你就是我的佳肴!
他们都在为生存而获取能量!
我就要抓住你了!
我心飞翔,没有什么不可以超越!
能量总在我们每一个的细胞中激荡着, 流动着! 只有不断的摄取补充能量,我们的生命才 能够维持下去!
类囊体和基质中,含有多种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资料分析:叶绿体的功能
没有 空气 黑暗
极 细 光 束 2 现象:
完 全 光 照
1 现象:
装片中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 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
装片中好氧细菌分布在叶绿体 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
结论:
叶绿体的被光束照射到的 部位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结论:
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到1785年,发现了空气的组成, 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是 O2,吸收的是CO2。
光 能
德国 梅耶
化 学 能
储存在什 么物质中?
1864年,萨克斯(德)的实验
一半遮光
一半曝光
(置于暗处几小时) 思考:目的是什么?
为了使绿叶中原有的有机物消耗殆尽
萨克斯的实验(1864年)
过程:
绿色 叶片
黑暗 处理
叶 绿 体 结 构 模 式 图
外膜
内膜
而每个基粒都含有 两个以上的类囊体, 多者可达100个以 上。叶绿体内有如 此多的基粒和类囊 体,极大地扩大了 受光面积。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这些色素都存 在于叶绿体中类囊体的薄膜上
基 质
基粒
每个基粒都由一 个个圆饼状的囊 状结构堆叠而成。 这些囊状结构称 为类囊体。吸收 光能的四种色素 就分布在类囊体 的薄膜上。
条件: 光、酶、色素
20世纪40年, (美)卡尔文(Calvin)
14CO 2
小球藻
有机物的14C
结论:14CO2中的14C转化成有机物的14C。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小结)
年代 1771 1779 1845 1864 1880 1939
科学家
普利斯特利 英格豪斯 梅耶 萨克斯 恩格尔曼 鲁宾 卡门
结论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只有在光照下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占1/4)
叶黄素 (黄色)
叶绿素
(占3/4)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b (黄绿色)
色素的吸收光谱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绿素溶液 类胡萝卜素溶液
树叶为什么是绿色?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素
占3/4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b 黄绿色
吸收蓝紫光 和红光 吸收蓝紫光
类胡 胡萝卜素 橙黄色 萝卜素 叶黄素 黄 色
结论:
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 作用的场所。
思考
恩格尔曼实验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1)选材方面,选用水绵为实验材料。水绵不 仅具有细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 状地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观察、分析研究。 (2)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 中,排除了光线和氧气的影响,从而确保实 验正常进行。
白化苗
思考问题
1、实验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什么? 2、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目的是什么? 3、实验过程中要求动作迅速并注意密封的原因 是什么? 4、画绿叶细线有什么要求?层析过程要注意什 么? 5、通过层析后,滤纸条上会呈现出几条色素带? 说明了什么? 6、这些色素分别是什么?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这些色素都存在于叶绿体
中类囊体的薄膜上
二、叶绿体的结构
1817年,两位法国科学家首次从植 物中分离出叶绿素,当时并不清楚叶绿 素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1865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研究 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时,发现 叶绿素并非普遍分布在植物的整个细 胞中,而是集中在一个更小的结构里, 后来人们称之为叶绿体。
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变 成了化学能储存起来
绿色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叶绿体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
20世纪40代 卡尔文
光合产物中有机物的碳来自CO2
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 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方法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制备滤纸条
铅笔线 画铅笔细线
方法步骤:
3.画滤液细线 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培养皿
★要求:细、直、齐 重复2—3次
层析液
5、观察与记录实验结果 滤纸上色带的排列顺序如何?宽窄如何?说明什么?
叶绿体中的色素:
捕 获 光 能 的 色 素
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 (橙黄色)
•总反应式: CO2+H2O*
光
叶绿体
(CH2O)+O2*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化学反应式:
CO2 + H2 O叶绿体 (CH2O)+ O2
光合作用过程
(1)光合作用分为哪几个阶段?分类依据是什么?
*
光能
*
(2)每个阶段反应的条件、场所、物质变化、能量 变化如何?
光反应
H2O O2
水在光下分解
一半 曝光
一半 遮光
结论:
碘 蒸 汽 处 理
变蓝
没有 变蓝
绿色叶片在光的作用下产生了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光
20世纪30年代,鲁宾和卡门(美)的同 位素标记实验: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 H2O和CO2,使它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进行 两组光合作用的实验:
实验过程
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水,而不是来自CO2。
动植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什么?
能量的最终来源是什么? 光能通过什么途径转化成生物体可 以利用的能量?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正常幼苗 能进行光 合作用制 造有机养 料
正常苗
合作用需要色素去捕获光能。
正常苗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原理:提取 (无水乙醇) 分离 (层析液) 目的要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及色素的种类 材料用具:新鲜的绿叶、定性滤纸 等、无水乙醇等
(3)选用了极细光束照射,并且选用好氧细菌检测, 从而能够准确判断出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 (4)进行黑暗(局部光照)和曝光对比实验,从而明 确实验结果完全是光照引起的。
1771年(英)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 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体 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