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警力不足的问题浅析(投稿版)

警力不足的问题浅析(投稿版)

关于当前警力不足的问题浅析何永利郝风亮(乐山市公安局四川乐山614000)内容摘要:本文对警力、犯罪率、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降低社会犯罪率与提高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两方面阐述了增加警力的现实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对“警力”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与阐述,进而指出只有扩大警察的单元执法效力才是有效地解决当前警力不足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警力;犯罪率;满意程度;单元执法效力The brief analysis about current shortage of police forcesHE Yong-li, HAO Feng-liangAbstract:Based on analysis of three relations about police forces, the crime rate and public satisfaction, in order to reduced crime rate and enhance public satisfaction,we should increase police forces. We give "police forces" a new definition and elaboration.The basic means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current shortage of police forces is expanding police's unit law enforcement.Key-words: police force; crime rate; satisfaction; the effective result of individual law enforcement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冲突日益突出、社会矛盾开始滋生、社会逐渐分化。

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使得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同时,我们不能忽略这么一个常识——犯罪率的高低与经济发展速度成正相关关系。

经济发展速度快,则社会的犯罪率高;经济发展速度慢,则社会的犯罪率低;也就是说,警察的多少与社会的犯罪率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即警察的多少并不能有效的影响社会的犯罪率的高低。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定的时期和区域内,增加警力会有效的抑制犯罪率的上升,而且能有效地增强公众的社会安全感。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之上,在社会转型期,为加强公安工作,有效地降低社会的犯罪①作者简介:何永利,(1969-),男,四川省乐山市人,乐山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彭山路派出所教导员;郝风亮,(1979-),男,山西省长治市人,乐山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彭山路派出所民警。

率,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宁,我们有必要加强现有警力,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有力地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

分析(一):我们认为,在一定的范围和区域内,警力的多少与社会犯罪率的高低存在负相关关系。

当警力增多时,社会的犯罪率会随之降低;当警力减少时,社会的犯罪率会随之上升。

为分析问题的方便,我们采用一个简单的曲线图来表示社会的犯罪率与警力之间的关系。

如下图:图(一)犯罪率与警力关系图X 轴表示:警力 Y 轴表示:犯罪率我们假设,社会犯罪率与警力之间的存在一个简单的函数关系1f ,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将社会犯罪率与警力之间的函数关系表达式就可表示为:)(1X f Y即,社会的犯罪率随着警力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警力的减少而增加。

如上图所示,曲线无限接近Y 轴的一端,表示全社会的警力接近于零,社会的犯罪率极高。

这时,全社会几乎处于一种失控的、无序的混乱状态之中。

曲线无限接近X 轴的一端,表示全社会的警力极多,社会的犯罪率接近于零。

这时,全社会几乎处于一种“全民皆警”、秩序井然的理想状态之中。

在这里,我们认为社会的犯罪率的高低是警力多少的函数。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影响社会安定与和谐的不安定因素很多,警力的多少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犯罪率的高低。

即:警力不足,则社会的犯罪率较高;警力充足,则社会的犯罪率较低。

随着警力的不断增强,社会的犯罪率将会随之下降。

如上图中曲线上的E 、F 两点所示,E 点表示,社会的警力处于较低(不足)的水平(A 点),社会的犯罪率较高(D 点);F 点表示,社会的警力处于较高(充足)的水平(B 点),社会的犯罪率较低(C 点)。

所以,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F 点代表的社会治安状况要明显好于E 点。

分析(二):我们认为,在一定的范围和区域内,警力的多少与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当警力增多时,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会随之上升;当警力减少时,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会随之下降。

为分析问题的方便,我们采用一个简单的曲线图来表示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与警力之间的关系。

如下图:图(二)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与警力关系图X 轴表示:警力Y 轴表示: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我们假设,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与警力之间存在一个简单的函数关系2f ,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将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与警力之间的函数关系表达式就可表示为:)(2X f Y即,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随着警力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警力的减少而减少。

如上图所示,曲线无限接近X 轴的一端,表示全社会的警力接近于零,公众对X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极低。

这时,没有警察对社会的公共安全予以保障和维护。

社会处于一种完全失控的、无序的混乱状态之中。

因此,广大公众毫无安全感,对公安工作极为不满。

曲线无限上升的一端,表示随着全社会警力的不断增加,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极高。

这时,社会的警力极大丰富,足以对任何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打击和震慑。

全社会治安状况十分良好,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极高。

在这里,我们认为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是警力多少的函数。

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是警察的职责,也是公安工作的根本。

警力充足,有足够的警察能充分地维护好公众的合法权益,那么公众对公安工作就比较满意,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就高。

如果警力不充足,没有足够的警察来有力地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那么公众对公安工作就不满意,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就低。

所以说,警力的多少将会直接影响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的高低。

即:警力不足,则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低;警力充足,则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高。

随着警力的不断增加,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将会随之增加。

如上图中曲线上的E、F两点所示。

F点表示,社会的警力处于较低(不足)的水平(A点),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较低(D点);E点表示,社会的警力处于较高(充足)的水平(B点),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C点)。

所以,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E点代表的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要明显高于F点。

分析(三):我们应该承认两点:第一,任何一个社会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警察来维持社会的秩序,对犯罪行为进行必须的打击;第二,任何一个社会也不可能有足够多数量的警察,以期公众对公安工作达到极为满意的程度。

那么,应该拥有多少的警力,才能达到既让社会的犯罪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又使公众对公安工作比较满意。

下文将对此问题进行阐述。

在对犯罪率曲线和满意程度曲线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以上两条曲线合并于同一个坐标轴中,如下图所示:图(三)警力均衡示意图如上图所示,犯罪率曲线与满意度曲线相交于D点。

此点表示一种理想状态,即在社会的警力为恰到好处的B状态时,社会的犯罪率停留在K的水平上;公众对目前的社会犯罪率尚可接受,认为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公众对警察和公安工作都比较认可,持满意的态度。

X轴上B点向右侧区域表示,社会的警力不断增多,社会的犯罪率就不断下降,公众的满意程度也不断增加,如图中C点所示。

X轴上B点向左侧区域表示,社会的警力不断减少,社会的犯罪率就不断上升,公众的满意程度也不断下降,如图中A点所示。

如上图所示,C点代表一种理想状态,表示全社会警力极大丰富,社会的犯罪率很低,公众对公安工作满意程度很高。

但由于警察的数量受地域财政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

其次,社会的犯罪率也不可能人为地控制到很低的水平。

所以,这种状况是一种理想状况,不具有现实可行性。

B点代表一种正常状态,此时,犯罪率曲线与满意程度曲线相交于D点。

此种情况表示全社会警力处于均衡水平。

这时社会的犯罪率处于公众可以接受的较低水平,公众对公安工作较为满意,整个社会处于动态的和谐状态。

D点所代表的社会犯罪率高于H点,低于E点;公众对公安工作满意程度高于F点,低于G点。

这种状态是我们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一种状态,具有现实可行性。

A点代表一种不正常状态,表示全社会的警力极少,社会的犯罪率很很高,公众对公安工作极为不满。

此时,社会完全处于混乱的、无秩序状态。

这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我们不允许此种状况的出现。

所以,犯罪率曲线与满意程度曲线相交时,对应的B点就是我们应该拥有的警力的数量。

而我们的现状是,目前的社会警察数量严重不足,即社会的警力处于图中的B点左侧的区域内(如A点所示),社会的犯罪率比较高,群众的满意程度比较低。

所以,要想使犯罪率得到有效的降低、使公众的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增加,唯一的办法就是迅速增加警力。

但如何增加警力,这就是我们本文要阐述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进行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澄清一个概念,对“警力”进行重新的定义。

在通常的理解中,“警力”被人理解为“警察人数”、“警察劳动力”。

如我们经常说的“警力不足”、“警力紧张”、“增加警力”等等,这其中,“警力”均指的是警察人数。

在本文中,我们对“警力”的理解是:警力不应该仅单指警察人数的多少,还应包括每一名警察的执法效力。

执法效力所包含的意义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法律的执行力与对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震慑力的合力。

因此,我们将“警力”定义为:警力为若干名警察的执法效力之和,即:警力=警察人数×单元执法效力②也就是说,警力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警察人数的多少,另一个是每一名警察的单元执法效力的大小。

在这里,我们分为两种情况来讨论。

第一种情况:每一名警察的执法权力系法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约束性。

此时,一个社会要想有效的增加警力,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招录新人员,增加警察的人数。

也就是说,当单元执法效力一定时,社会警力随着警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种情况:由于警察属于国家公务员,编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数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随意增减。

此时,一个社会要想有效地增加警力,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修改立法或政策,赋予每一名警察更大的执法空间,增大单元执法效力。

也就是说,当警察人数一定时,警力随着单元执法效力的增加而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