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的赏析..
一、陶瓷的前世今生
所谓“陶瓷”就是将土制成一种形状,经过 干燥后加热到某一种程度使它硬化,不再溶于 水,中国陶瓷的制作,远从八千年以前的新石 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一部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的点点滴滴,无不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 智慧与创造力的民族,为我国博得了“瓷国” (China)专有的称号。
2
商代陶器 清代瓷器
• 5、修坯: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 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 称。
• 6、捺水: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 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 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 7、画坯: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 色,画坯有许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 纸勾画的,等等。
• 8、上釉:画好的瓷坯,表面粗糙,上好釉 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 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 1、淘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 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 2、摞泥: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 将其分割开,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 坯用转转盘,用手及拉坯工具,将瓷泥拉 成瓷坯。
• 4、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 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 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而行名); 2、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 3、陶器的烧成漫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则需要1300℃的高温才能烧
成; 4、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 5、陶器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瓷器经过高温焙烧,胎质坚固致密
,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响。 除以上所举,陶与瓷的不同之处还表现在:陶器的发明并
土与火的艺术 之
陶瓷赏析
11级美术本三班 唐欢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四、陶瓷的赏析
(三)看纹饰
每个时代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有的纹饰风格与特点,我们可以以此来 判断的。
五、陶瓷例赏
• 秘色瓷
汉族传统制瓷工艺越窑青瓷中的 精品,中国古代越州名窑(今浙江一 带)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简 称“秘瓷”。"秘色"一词最早出自 晚唐诗人陆龟蒙诗篇《秘色越器》 。宋、明、清迄今,学者们为“秘 色”一词的确切含义聚讼不已。据 宋人说,五代吴越国王钱鏐规定越 窑专烧供奉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 用,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
二、陶与瓷的区别
• 人们总是把瓷与陶相提并论而称之为“陶瓷”,这种提法反映了陶 和瓷都是火与土的艺术。由于陶器发明在前,瓷器发明在后,所以 瓷器的发明,很多方面受到了陶器生产的影响。如人们对火的性能 的掌握和对粘土特点的充分认识等。但陶与瓷无论就物理性能,还 是就化学成分而言,都有本质的不同。
• 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1、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因最
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先民的专门发明,它为人类所共有。 只要具备了足够的条件,任何一个农业部落、人群都有可能制作出 陶器。而瓷器则不同,它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尔后通过海路和 陆路大量输出到海外,才使制瓷技术在世界范围得到遍及。因此, 瓷器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图解陶与瓷的烧制
三、陶瓷的制作简述
• 9、烧窑: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 。
• 10、成瓷: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 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
四、陶瓷的赏析
(一)看造型
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 准,因此体现在瓷器上也是不 一样的,我们要根据每个瓷器 特点与特质来判断他到底属于 哪个年代。
四、陶瓷的赏析
(二)看胎釉
由于胎釉成分 和烧造条件的不同 ,烧造的器物质地 、胎色、釉色各不 相同,成为鉴定的 重要依据。
(秘色瓷的赏析)
•
胎壁较薄,表面光滑,器型规
整,施釉均匀。从釉色来说,五
代早期仍以黄为主,滋润光泽,
呈半透明状;但青绿的比重较晚
唐有所增加。其后便以青绿为主
,黄色则不多见。
课后作业
• 请同学试着赏析一下汝窑瓷器并 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可从外 形、花纹等方面描述)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