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正确使用“的”“地”“得”吗?在普通话里,“的、地、得”用作助词时都念轻声“de”,但在书面语言里必须写成三个样子,写法截然不同,不少同学难以区分它们,使用时往往会张冠李戴。
很多老师在教同学们分辨这三个“de”的用法时,可能会告诉大家,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可同学们对“定语”“状语”“补语”这些过于抽象的专业术语并不能完全掌握,所以当再次碰到这三个“de”时仍会搞混。
那么,有没有通俗易懂的方法可以使同学们快速辨别“的、地、得”的用法呢?其实是有小窍门的。
我们先来看看有关三个“de”的典型例子分析:1.早上,我小心翼翼“de”(地)把鸡蛋放进装满泡沫的盒子里。
解析:“de”字后面“把鸡蛋放进装满泡沫的盒子里”是一个动作的过程,表“干什么”,所以应该用“地”。
2.玉兔趴在草地上,耳朵竖“de”(得)长长的,眼睛瞪“de”得大大的。
解析:玉兔耳朵竖着,眼睛瞪着,后面“长长的”“大大的”表程度——“怎么样”,所以应该用“得”。
3.自由自在“de”(的)小蝌蚪在小溪里游来游去。
解析:这里“de”字后面“小蝌蚪”是名词,表“什么”,所以应该用“的”。
4.小蝌蚪在小溪里自由自在“de”(地)游来游去。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和上一题相似,但这里“de”字后面“游来游去”是一个动词,表“干什么”,所以应该用“地”。
5.小朋友们聚在一起,像是热烈“de”(地)谈论着什么,谈“de”(得)不亦乐乎。
解析:第一个“de”字后面跟“谈论着什么”,“谈论”是一个动词,表“干什么”,所以用“地”。
第二个“de”字后面跟“不亦乐乎”,“不亦乐乎”是用来修饰谈论的程度,表“怎么样”,所以应该用“得”。
6.蔚蓝色“de”(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解析:这句中“de”字后面的“海洋”是个名词,表“什么”,因此该用“的”。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下面非常易记的口诀:三个de,怎么用,看看后面跟的啥。
“的”字后面跟“什么”,“地”字后面跟“干什么”,“得”字后面跟“怎么样”。
在运用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de”字后面的词,进行提问。
例:选择“的、地、得”填在括号里。
①坐()端正②洁白()云朵③认真()读书针对括号后面的词选用“什么、干什么、怎么样”对上述①——③题进行提问,①可以提问成“坐de怎么样?”②可以提问成“洁白de什么?”③可以提问成“认真de干什么?”若①针对“端正”提问成“坐de什么”或“坐de干什么?”显然不确切。
你学会了吗?正确使用“的地得”(语文信箱)《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年12月20日第 06 版)编辑先生:我们是古巴在中国的留学生。
学习汉语时,我们感觉很难掌握“的”、“地”、“得”的用法,常常拿不准应该用“的”,还是“地”或“得”。
例如,“彻底de解决”究竟该用“的”还是“地”,请帮助解答。
古巴留学生古巴留学生:在汉语书面语中,“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
一般情况下,三者的区别是显著的,但有的时候容易用错。
下面说说几种容易用错的情况:一、“的”与“地”定语后面写“的”,状语后面写“地”,一般不会用错。
但在偏正词组中,修饰成分是双音节形容词,中心语是双音节动名词,也就是具有名词作用的动词容易用错。
“彻底de 解决”就属于这种情况。
遇到这种情况其判定方法是,如果这个词组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写“的”;如果处于谓语的位置,写“地”。
下面以“彻底de解决”为例来说明:① 彻底的解决,还需要一些时间。
② 矛盾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③ 这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已经彻底地解决了。
④ 我们必须彻底地解决这个阻碍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彻底de解决”,在①中处于主语位置,②中处于宾语位置,故用“的”;在③、④中都处于谓语位置,所以用“地”,③中的“彻底de解决”不带宾语,④带宾语。
应当注意,有的时候这种偏正词组充当宾语的时候,“的”、“地”都能使用,但意思有细微差别。
例如:⑤他喜欢剧烈的运动。
⑥他喜欢剧烈地运动。
体味一下这两个句子会发现,⑤是说喜欢很用力、动作猛烈的运动项目,表明的是喜欢的运动种类;⑥是说喜欢很用力、动作猛烈地进行运动,表明的是喜欢的运动方式。
二、“的”与“得”有的时候,句子里可以用“的”,也可以用“得”,不过意思有明显区别。
例如:①快得谁也追不上。
②快的谁也追不上。
③做得非常好。
④做的非常好。
①是述补结构,整个句子是说明“快”的程度。
②是名词性“的”字结构,整个句子是主谓结构。
这里的“快的”是说话人所指的某个人或事物。
例如,指跑步跑得快的人:“操场跑道上,慢的落在后面老远,快的跑得像一阵风,谁也追不上。
”又如指跑得快的汽车:“赛车的时候,快的老跑在前面,慢的总是跟在后面。
”③是述补结构,整个句子是对“做”这一行为的结果的说明,是对“做”的程度的判定。
这种句子可以看做是“说明结果或程度”。
④是主谓结构,“做的”是名词性“的”字结构,这里是说话人指某一事物。
例如,可以用来指学生的手工习作:“街上卖的功能单一;同学们自己做的非常好,质量不错,功能多样。
”三、“得”与“地”①高兴得跳起来。
②高兴地跳起来。
这两个句子都能成立,但意思有所不同。
①是说明当事人的心情,侧重在“高兴”。
例如:“刘敏听说自己考上了市重点大学,高兴得跳了起来。
”说明“高兴”的程度。
②是说明“怎么样跳起来”,侧重在“跳”。
例如:“王东辉刚到操场,几个同学就邀请他跳绳,王东辉跟同学们一起高兴地跳起来。
”说明“跳起来”时的状态。
故而,需细致地根据表达的意思来选择“地”或“得”。
正确使用“的”“地”“得作者:马祯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18 更新时间:2011/3/1 15:19:22“的”“地”“得”这三个结构助词,可以说是附着性最强,而独立性最差的一类词,主要用途是附在词、词组或句子上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
在句子里,“的”是定语的标记,“地”是状语的标记,“得”是补语的标记。
它们各有各的用途,原则上不能混用,以免出现语法上的错误。
实际上,我们在阅读中不时会发现它们的混用问题。
试举几例:“改革开放30年来,旗政府所在地发生了惊人变化,原来那些破破烂烂地平房,已经变成了各式各样地楼房”。
定语是修饰、限制名词、代词的一种成分,被修饰或被限制的中心语是名词或代词,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必须用“的”连结。
上边的句子中,定语“破破烂烂”、“各式各样”,和中心语“平房”、“楼房”之间不是用“的”而是用“地”来连结,这是错误的。
“他就是这么个人,不论什么时候总是设身处地的替别人考虑这,考虑那,而很少想到自己”。
状语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的一种成分,也就是被修饰或被限制的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用“地”连结。
在上边的句子中,状语“设身处地”和中心语“替别人”应当用“地”连结,这里却用了“的”。
“家乡人民期盼他们在赛场上跑的更快,跳的更高、更远”。
补语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边作补充说明的句子成分,指出行为动作的情况、结果、可能性,动作连续的时间或者性状的程度。
上边的句子中,补语“更快”“更高”“更远”的前面本来应当用“得”,却错用了“的”。
下边就“的”“地”“得”的正确用法,作一说明。
“的”的用法:1. 构成“的”字词组,表示修饰关系。
如“美丽辽阔的内蒙古草原”。
2. 构成“的”字词组代替名词。
如“这几件旧衣服和些旧家伙,当的当了,卖的卖了。
”(《儒林外史》第一回)3. 用于指人的名词、代词和指代职务、身份的名词中间,表示某人取得某种职务或身份。
如:“排演京剧《沙家浜》,你的胡传魁,他的刁德一,我的阿庆嫂”;“今天开会是你的主席”。
4. 在插入某些动宾词组中间的指人名词或代词的后面加“的”,表示某人是动作的对象。
如:“别开小李的玩笑”;“别生我的气”。
5. 用于某些句子的动词和宾语之间,强调已发生的动作的主语、宾语、时间、地点、方式等。
如:“昨晚开会,老赵发的言,我没发言”。
6. 用于句首某些词组后,强调原因、条件、情况等。
如:“大白天的,还怕找不到路?”“走啊走的,天气可就黑了下来啦”。
7. 用在并列的词语后,表示“等等”、“之类”,如同“什么的”。
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乡亲们沏茶倒水的,热情极了”。
8. 口语中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表示相加或相乘。
如:“一块两毛五的八毛二,两块零七”;“六平方米的三米,一共是十八立方米”。
9. 用在陈述句子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
如:“他要走的”;“我骑车去的”。
10. 用在动词后面,我国古典小说里时常出现,如同现今的“着”或“了”。
如:“只见女使锦儿慌慌急急的,红了脸,在墙缺边叫到:‘官人休要坐的!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
’”(《水浒传》第七回)又如:“张千孩儿,与你十日假限,到我私宅中,取的铺盖来”。
(元戏曲《生金阁》第三折)“地”的用法:用在词或词组的后面,表示它前面的词或词组是状语。
如:“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受阅部队威武雄壮地走过天安门”。
“得”的用法:1.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能够。
如:“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
”(鲁迅《阿Q正传》)又如:“有六十块钱,一间房也租得,我们九龙那间房也不过二十块呀。
”(茅盾《劫后拾遗》) 2.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结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
如:“荒野里的鸡冠花,那个冠小得可怜,只有手指头大小。
”(秦牧《花城》) 3.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同“了”。
如:“到得厦门,我投稿就很少了。
”(鲁迅《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 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持续进行,如同“着”。
如:“这一营的人,因天冷都睡去了;点得洋灯,生得火盆的,就只营官们居住的几间屋子。
”(洪深〈赵阎王〉第一幕)。